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漆树液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PC、GC-MS-DS法对中国漆树液中漆酚与虫漆酚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成分为3-C15和C17烃基取代的邻苯二酚化合物,其中三烯漆酚和单烯虫漆酚含量最高。其它成分为4-C15,C17烃基取代的邻苯二酚及3-C15和C17烃基取代的单酚化合物。气相色谱分离鉴定组分占精油含量的98%以上。原始漆树液中内含7%~9%漆酚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1H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2D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CH2)13OSO3Na(STS)]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n-CH3(CH2)13O(C2H4O)3H(C14E3)]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TS与C14E3混合后存在相互作用,并形成混合胶束;弛豫实验表明,混合胶束中STS疏水链质子运动更加受阻,C14E3的α-(4″)和β-CH2(3″)处链堆积紧密.C14E3的亲水端(CH2CH20)3链卷曲紧贴在疏水壳表面外链堆积较紧密处.自扩散系数测量表明,混合胶束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大.单一非离子型胶束和混合胶束的亲水端(CH2CH20)3(5″)链构成相应较软和松散的外壳.单一C14E3在极性溶剂氯仿溶液中,质子运动比在水中自由度大,但2DNOESY谱中出现了少量分子间的交叉峰,也可能形成了一些小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3.
赵可清  高彩艳  胡平  汪必琴  李权 《化学学报》2006,64(10):1051-1062
合成了三个系列, 共二十四个有两种不同软链的对称和非对称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 C18H6(OR)3- (OCH2COOEt)3, C18H6(OR)3(OCH2COOBu)3, C18H6(OR)3(OCH2CONHBu)3, 其中R=C5H11, C6H13, C7H15, C8H17. 化合物通过柱层析纯化, 结构通过1H NMR, IR, 元素分析等确证. 化合物热稳定性通过TGA测定, 并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通过偏光显微镜和差视扫描量热法对这些化合物的热致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对于苯并菲液晶化合物C18H6(OR)3(OCH2COOEt)3, 非对称性化合物较之对称异构体化合物有更低的熔点和更高的清亮点, 因而非对称性化合物有更宽的介晶温度范围. 对于分子中含有酰胺基的苯并菲液晶化合物C18H6(OR)3(OCH2CONHBu)3, 对称化合物有比非对称异构体更高的清亮点和更有序的六方柱状介晶相, 且其与具有同样软链长度的分子中不含酰胺基的化合物系列C18H6(OR)3(OCH2COOBu)3相比较, 由于柱内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不仅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 而且有更丰富的柱状介晶相.  相似文献   

4.
采用AM1和PM3两种半经验方法,对D5d对称性的C40及C40H2所有可能异构体的几何构型进行了非限制对称性全优化,得到51种稳定异构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氢的加成反应规律及本体C40和最稳定及最不稳定C40H2异构体的红外光谱,讨论了影响C40(D5d)氢加成异构体稳定性及加成位置选择性的三种主要因素:(1)C40本体几何结构;(2)共轭效应;(3)电荷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CnSi(n=49,50)的各种可能的构型.结果表明,C49Si为硅取代碳笼C50中一个碳原子而形成的骨架硅杂碳笼,C49Si与C50相比稳定性较低,化学活性较高.C50Si有两种类型结构:Ⅰ为外接型,Ⅱ为四连接型.计算结果表明,对C50Si,外接硅型化合物更稳定,即Ⅰ为主要成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王娟  王进  盛六四  张允武 《化学学报》2004,62(4):355-361
利用激光溅射-分子束的方法研究了Al+和乙硫醇的气相化学反应,结果观察到了Al+与1~6个乙硫醇分子形成的团簇离子. 对团簇离子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找到了两种类型的异构体Al+(C2H5SH)n和HAl+SC2H5(C2H5SH)n-1,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稳定结构和能量.分析质谱信号强度,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可推测出实验得到的n=1的产物离子是Al+(C2H5SH). n=2和3时产物离子开始转变为HAl+SC2H5(C2H5SH)n-1, n=4时,HAl+SC2H5(C2H5SH)3和Al+(C2H5SH)4两种产物离子都存在,n≥5以后,团簇离子Al+(C2H5SH)n开始成为主要的产物离子.  相似文献   

7.
C120O2的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NDO系列方法研究双笼氧化物C120O2分子可能异构体的结构,两个氧以桥键形式分别加成到两个碳笼上,在两个碳笼中间形成呋喃型五元环结构,有6/6连接和6/5连接两种C2v构型.计算表明,C120O2两种构型中6/6连接的C2v构型更稳定,其光谱与实验值相符.双笼氧化物C120O2的形成既缓解了C60O环氧处的角张力,又比C120O分子获得了更强的笼间相互作用,两个C60靠两个呋喃型五元环连接在一起.两个碳笼的多位置直接键连使两碳笼距离较近,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但仍各自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C120O2可发生分解生成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用半经验AM1方法对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3,3)/C42H12,(4,4)/C56H16,(5,5)/C70H20和(6,6)/C84H24本体及其环氧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径较大的(5,5)C70H20和(6,6)/C84H24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得到4种不同的环氧化异构体.而直径较小的单壁碳纳米管(3,3)/C42H12和(4,4)/C56H16,只能得到3种异构体.讨论了这些异构体的生成热(Hf)、离子势、电子亲和能、最低非占据轨道和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Eg等参数及其与单壁碳纳米管直径的关系,并排列了这些异构体的稳定性次序.同时,用POAV程序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中sp2碳原子轨道的再次杂化和张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用INDO系列方法对由(C59N)2和CH2Ph2合成的第一个C59N衍生物C59(CHPh2)N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C59(CHPh2)N的稳定分子构型,表明C59(CHPh2)N为Cs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C59(CHPh2)N的UV-Vis光谱、NMR谱.计算表明C59(CHPh2)N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μ较大.  相似文献   

10.
余文浩  赵可清  汪必琴  胡平 《化学学报》2007,65(12):1140-1148
盘状液晶分子能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六方柱状介晶相. 其各向异性的载流子高速迁移率使其成为较理想的有机光电子材料. 采用分子间氢键锚定柱状相, 获得介晶相温度范围宽、有序度高的苯并菲盘状液晶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子设计, 合成了3个系列, 共18个有两种不同软链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C18H6(OR)5(OCH2COOEt), C18H6(OR)5(OCH2COOBu)和C18H6(OR)5(OCH2CONHBu), 其中R=CnH2n+1, n=4~9. 化合物的纯度和结构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化合物热稳定性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 并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这些化合物的热致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对于分子中含有酰胺基的苯并菲液晶化合物C18H6(OR)5(OCH2CONHBu), 与具有同样软链长度的分子中不含酰胺键的化合物系列C18H6(OR)5(OCH2COOBu)相比较, 前者由于柱内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  相似文献   

11.
异质富勒烯C58BN的结构与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AM1、MNDO和INDO半经验方法研究了异质富勒烯C58BN各异构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光谱.所有这些半经验方法给出了相似的稳定性顺序.结果表明,在6-6位置取代的异构体是最稳定的,异构体的稳定性随杂原子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与C60相比,硼氮杂富勒烯C58BN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级差、较小的电离势和较低的稳定化能.C58BN很可能具有与C60分子相似的反应活性,易发生亲核反应,但比C60更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以AM1优化构型为基础,利用INDO/CIS方法计算了各异构体的电子光谱.  相似文献   

12.
周鹏  陈广强 《高分子学报》1999,37(6):757-760
C60是碳笼烯一族的代表,其独特的球笼形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决定了其有许多奇异的性质[1].关于C60的化学反应性的研究方兴未艾[2],其中C60的高分子衍生物的合成也是关注所在.迄今关于含C60的高聚物的合成已有许多报道[3,4],而关于窄分布的含C60高聚物的合成的研究尚少.Frey等[5]将阴离子聚合所得的聚苯乙烯链的末端转变为氨基,再与过量的C60发生单电子转移加成反应制得窄分布的以C60封端的聚苯乙烯.Astrus等[6]将活性阳离子聚合所得的六臂星形聚苯乙烯的末端转化为氨基,得到C60…  相似文献   

13.
SnCl4催化丙酮与过氧化氢反应制取大环过氧化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2O2与过渡金属构成的催化体系可选择性地氧化烃类化合物,如芳烃的羟基化和烯烃的环氧化等[1~3],且H2O2在应用中无环境污染,是一种颇有前途的氧化剂.有关金属催化H2O2与酮类化合物反应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4.
以滇桂艾纳香枝叶为原料,经陶瓷膜、有机膜分离,醇沉、Sevag法除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 10,SephadexG-50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的BROS;经HPGPC检测分析表明,BROS为均一寡糖,MALDI-TOF-MS测定分子量为1314.用IR,HPLC,甲基化分析,GC-MS,NMR (1H NMR,13C NMR,1H)HCOSY,HMQC和HMBC)等方法对BROS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寡糖由1个葡萄糖(α-D-Glcp)和7个果糖(β-D-Fru组成,残基间以→2)Fruf-(1→链接,分子末端链接为a-Glcp-(1→,→2)-β-D-Fruf推出BROS的结构式为:β-D-Fruf1-(2→1)-β-D-Fruf2-(2→1)-β-D-Fruf3-(2→ 1)-β-D-Fruf4-(2→1)-β -D-Fruf5-(2→1)-β-D-Fruf6-(2→ 1)-β-D-Fruf7-(2→ 1)-a-D-Glcp.  相似文献   

15.
分子量对壳聚糖溶致液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脱乙酰度均为(84±1)%]在二氯乙酸溶液中都呈现胆甾型溶致液晶相.临界浓度随分子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比同样聚合度的甲壳素的高.用偏光显微镜法和激光小角散射法测得的胆甾液晶相的螺距很相近,在浓度相同时,其值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立方相KNb0.77Al0.23O2.77的水热合成与输运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热法合成了立方相KNb0.77Al0.23O2.77通过调整初始铌源和反应介质的KOH浓度,还得到了正交相钙钛矿和一新相化合物.立方相产物采用XRD、DSC和XPS进行表征.低于1000℃的热处理不能导致立方KNb0.77Al0.23O2.77发生结构相变.阻抗谱测量结果表明,离子输运机制归属于小极化子.而正交的同组分样品结构不稳定,在高温发生结构相变,导致电导率不连续.水热法得到的立方KNb0.77Al0.23O2.77可望成为新一代电解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将快速 Monte Carlo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方法相结合 ,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分子在 Al3P4 O3- 1 6 计量比的二维层状磷酸铝形成中的模板能力 .依据主 -客体之间非键相互作用能 (包括范德华能、氢键能和库仑能 ) ,可合理地解释已知实验现象 ,并能有效地预测出适于形成某一特定无机层结构的有机胺模板剂 .通过选择理论预测的有机胺分子作为模板剂 ,成功地合成了二维层状磷酸铝化合物 Al3P4 O1 6 · 1 .5 H3NC6 H1 0 NH3.  相似文献   

18.
微孔多酸CsxH5-xPW10V2O40/SiO2的制备及氧化催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eggin结构杂多酸在固相体系中的催化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3].性能稳定的杂多酸铯盐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体系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在液固体系中通常呈现牛奶状,难以分离和重新使用,尽管化学家们以各种材料作为这些催化剂的载体进行了许多固载化尝试[4~6],但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开发高比表面的耐水微孔固体杂多酸催化剂是多酸催化化学领域中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Sol-Gel技术,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水解产生的具有网络结构的SiO2凝胶为载体,在钒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酸CsxH5-xPW10V2O40存在下,制得通式为CsxH5-xPW10V2O40/SiO2的固体双功能微孔杂多酸; 以30%H2O2为氧化剂,以苯甲醇氧化为模型反应,研究其液-固体系中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二丁酯的杂多酸催化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晋芬  陈铜等 《分子催化》2001,15(6):478-480
考察了无机酸(如硫酸、盐酸)和新型杂多酸(如磷钨酸、硅钨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反应。结果表明,对于两类催化剂,其酯收率相当;确定了杂多酸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反应级数为二级;PW12和SiW12杂多酸催化剂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0.4和57.0kJ/mol。  相似文献   

20.
The binding of Palmatine hydrochloride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Cu2+ and Zn2+, with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ultra-violet spectr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2+ and Zn2+ don′t influence the first binding constant of Palmatine to BSA and the binding site of it to BSA. But Cu2+ has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 on sensitive fluorescence of medicine binding to B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