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环己烷构象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骏材 《大学化学》1996,11(1):23-25
本文介绍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从乙烷交叉式构象的锯马式及纽曼投影式出发,推导出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的准确书写方法,并外推到十氢萘,氢化菲的各构象式的准确表达形式,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韩毓鼎 《大学化学》1990,5(5):53-54
一、问题的提出环己烷有多少种构象异构体?它们的比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在国内目前的教科书中,不尽一致.在一些教材中,仍仅着眼于键角张力的影响.认为仅有两种极限构象,一种叫“椅式”,另一种叫“船式”.它不仅忽略了扭船式(twist),而且“极端”的提法也不准确,因为在能量-构象转变座标图上,它们并不处于两个极端,扭船式也不应看做是船式和椅式之间的过渡状态.关于各种构象在室温下的比例,说法有:船式:椅式=1∶1000,扭船式:椅式=1∶1000,扭船式:椅式=1∶10000等.本文想就究竟环己烷有几种异构体,在室温下,它们的比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豆黄素的水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以β-环糊精与黄豆黄素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黄豆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黄豆黄素能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产率为(70.24±0.40)%,包合物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桂油与 β -环糊精的包合物 ,并用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包合桂油有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利于拓宽桂油的应用面。  相似文献   

5.
α-丙氨酸构象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宝宗 《化学研究》2008,19(3):95-98
用Hyperchem软件中的构象搜寻模块,对Od-丙氨酸进行系统构象搜索,寻找分子低能构象.用B3LYP/6—311++G(d,p)法优化计算13个低能构象,PCM(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s)用于水相计算,获得低能构象的优化几何结构、分子总能量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较详细地讨论了α-丙氨酸各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水的溶剂化作用对其能量、几何构型和偶极距的影响等问题.此外,还探讨了一水合丙氨酸的几何构型和能量性质.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癌防癌、抗菌和抗过敏等作用[1],对由腺苷二磷酸、胶原或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栓有抑制作用.但由于槲皮素几乎不溶于水、稳定性差等影响了其临床应用.难溶性药物被β-环糊精(β-CD)包合后,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调节释放...  相似文献   

7.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将TMB包合于β-环糊精腔内,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MB和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α-环糊精存在下,铜与meso-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显色反应的条件,其最大吸收在417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铜含量在0~2μg/10.7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并利用此法测定了果树叶和头发中的铜。  相似文献   

9.
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异虎耳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异虎耳草素的水溶性。结果表明,包合是成功的;异虎耳草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包合前提高60倍。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简称CD)分子的独特结构特点和性能使其成为超分子化学中重要的主体模型之一[1,2].CD及其衍生物在分子识别,模拟酶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3].光活性组分的超分子体系可通过光诱导能量传递进行选择性光化学反应[4].我们与日本Inoue等以单(6o苯甲酰基)βCD为光增感剂,研究了顺式环辛烯的光异构化反应[5],但对于反应过程中CD衍生物构象有何变化,反应发生在CD空腔内还是空腔外等反应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环辛烯光异构化反应机理并提供新的光增感剂,我们合成并报导了一系列含发色团的CD衍生物[6,7].通过研究客…  相似文献   

11.
用浊点法与折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水-异丁醇-环己烷三元系(体系Ⅰ)30℃下的液-液平衡相图。用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水-若干低碳醇(体系Ⅱ)及水-低碳醇-环己烷(体系Ⅲ)的液-液平衡关系。用UNIQUAC模型预测,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偏差对体系Ⅰ为0.49%(mol,下同),对体系Ⅱ为O.71%。体系Ⅲ为1.07%。  相似文献   

12.
用研磨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α-山竹黄酮(α-MAG)的包合物,由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1H NMR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表观包合稳定常数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表明,Hp-β-CD能与α-MAG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为2.11 × 103L/mol,加入Hp-β-cD后,α-MAG溶解度大大增加.包合反应主要由焙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光谱学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4种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包合物与游离主、客体的光谱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β 环糊精 (简称 β CD)是由 7个葡萄糖残基以α 1 ,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 ,具有亲水的外围及疏水的内腔 ,在溶液中可与多种有机物形成包合物[1,2 ].因 β CD对客体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极性等具有选择性[3],因而可能形成不同物质的量的比的结构模型包合物 .有关包合物制备及物质的量的比确定的文献报道很多[4 ,5 ],但研究包合物结构模型的文献却不多见 .本文用DSC确定了 β CD与胆固醇、癸二酸和香兰素包合物的最佳物质的量的比 ,用XRD分析包合物晶体的结构周期 ,得到较明显的 2倍于 β CD内腔高度的结构周期和“头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外推法确定了丁香油-β-环糊精(CD)包合物中残存态β-CD最可能的热分解机制.基于Flynn-Wall-Ozawa方法对残存态β-CD热分解反应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活化能(Ea)变化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曲线轮廓近似平行,并且都被推定为按照Avrami-Erofe′evA1.5模型发生热分解反应.但是在曲线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个Ea值近似相等的平台.为此,采用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考察了该阶段的热分解过程.研究表明,反应级数随着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的降低,表明在这个阶段残存态β-CD分解反应的复杂性.最后,比较了游离态β-CD和残存态β-CD在分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它们在1000cm-1以下的谱图轮廓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计算给出的二者具有不同Ea值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17.
双卟啉化合物的构象平衡及π-π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制备并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烷氧化相连的自由双卟啉及其锌配合物,以^1H-NMR考察了烷氧链长度及锌离子对双卟啉构象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卟啉存在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平衡,随烷氧链的增长,构象平衡由开放式向闭合式移动,当链上碳原子数为4时最有利于双卟啉形成闭合式构象。  相似文献   

18.
合成及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碳氢链相连不同长度的p/p型单核铁(Ⅲ)双卟啉配合物,以可见光谱首次观察到该系列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的平衡,发现680nm处吸收峰强度与这种构象平衡有关,烷氧链越长,该吸收峰强度越大.利用该类配合物模拟了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对环己烷的羟化作用,催化结果表明,在以分子氧为氧源及还原剂存在的温和条件下,该类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单核铁卟啉(FeTPPCl),随着柔韧碳氢链长度的增加,双卟啉的催化活性依次增加.高的催化活性与双卟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平衡,即闭合式构象引起的立体位阻及电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相溶解度法测定β-环糊精-芦丁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和芦丁形成包合物的包合作用,测定了其形成常数。结果表明:芦丁分子被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增加,并将实验获得的包合形成常数与文献值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方法研究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其包合常数为458L mol-1。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以嵌入方式与DNA形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包合物与DNA的结合比是1:1,结合常数为6.25×104L 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