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在实验室内烧成的Q相-C2S—C4AF—C12A7水泥熟料水化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Q相-C2S—C4AF—C12A7水泥具备早强性,各龄期的抗压强度高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XRD和DTA分析,它的水化物主要是CAH10和C2AH8晶体、AH3凝胶和C—S—H凝胶以及一定量的AFt相。  相似文献   

2.
介绍P相、Q相的组成,并对单矿物P相和Q相的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少量P相和铁相对Q相为主要矿物的水泥的烧成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加少量P相的Q相-CA-C_(12)A_7水泥,烧成温度大大降低;铁相的存在,能够降低 Q相的烧成温度,富镁能促进 Q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普通硅酸盐水泥对石膏基混合胶结材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膏因其耐水性差,强度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掺入普通硅酸盐水泥来改善其不足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方式。本文叙述了在石膏中掺入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量不同时,石膏基混合胶结材的强度变化及其耐水性变化等,并探讨了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Q相-CA-C_(12)A_7系列水泥烧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前人研究Q相合成基础上,研究了Q相-CA-C12A7系列水泥各矿物的烧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Q相-CA-C12A7系统中,不同配比的生料在1260℃以下,熟料中形成CA,C12A7和C3A等铝酸盐化合物;在1260℃时,Q相开始形成,随着温度的升高,Q相的含量逐渐增大,CA、C12A7的含量逐渐减少;Q相的形成温度在1260~1300℃之间;在1300℃以上,试样开始熔化。  相似文献   

5.
纳米SiO2对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步研究了粒径在纳米级的硅粉(纳米SiO2)的基本性质及纳米SiO2对浆体流动性、水泥凝结时闻、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RD、SEM等微观手段,分析了其对水泥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具有良好的水泥适应性,能较好改善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其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5%~6%。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硅钙渣作为水泥原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90%左右的硅钙渣和10%左右的石灰石两种原料配料,在1350~1400℃下煅烧,可以生产性能合格的625号硅酸盐水泥.硅钙渣主要矿物是r-C_2S,与通常粘土配料的熟料形成热比较,采用硅钙渣配料,约可降低熟料形成热6.3×10~5~8.4×10~5J/kg;与同类型生产方式比较,约可节省能耗20%左右.同时,生产1t熟料可利用400~500kg的粉煤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磷对C4A3S单矿物及C3S-C2S-C4A3S-C4AF-CaSO4五元系统矿物形成及其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磷能改善系统的易烧性,降低烧成温度。当P2O5含量小于0.3%时,基本不影响C3S的形成,但降低水泥3d强度,而7d,28d强度增进幅度较大;磷阻碍C4A3S单矿物的形成,当P2O5达0.5%以上时,系统的C4A3S及C3S形成量明显减少,f-CaO升高,水泥各龄期强度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析纯化学试剂配料 ,研究微量P2 O5对Q相 -CA -C1 2 A7水泥系统中Q相形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少于 1%的P2 O5时 ,能够促进Q相的形成 ;随P2 O5的量增加 ,Q相的形成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用氧化钙和硅灰为原料,制备不同钙硅比的水化硅酸钙(C-S-H).在C-S-H、硅酸盐水泥中,分别加入三氧化铬,在200℃反应5 h后,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分析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不同钙硅比的C-S-H水热反应产物都为硬硅钙石和托勃莫来石,随着钙硅比的增加,托勃莫来石逐渐减少、硬钙硅石增加.在C-S-H、硅酸盐水泥中,Cr均以CaCrO4的形式存在;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60%的铁矾渣(Cr的质量分数wCr=0.1295%),制成固化体块养护28 d后,其强度为20.3 MPa.用国标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对固化体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浸出液中Cr离子的浓度为0.415 mg/L.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分析和探讨了影响萘高效减水剂与普通硅酸盐水泥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阐明了使用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时,应用本试验结果认真选择水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硅酸盐水泥(OPC)对陶瓷模具石膏凝结时间、机械强度及工作性能(吸水性、耐水性、耐溶蚀及耐磨性)的影响,采用XRD,DSC-TG和SEM-EDS测试技术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OPC的掺入减少了相同流动度下拌合水量,促进了半水石膏的凝结硬化并使半水石膏硬化体后期强度显著增加,且耐水、耐溶蚀及耐磨性能大幅提高.XRD和SEM-EDS分析表明半水石膏-硅酸盐水泥复合体系主要水化产物有针棒状二水石膏(DH)晶体,细针尖状钙矾石(AFt)晶体及无定形C-S-H凝胶.DH与AFt晶体相互交织生长形成网状结构,C-S-H凝胶填充在晶间孔隙内并覆盖于DH晶体表面使晶胶结构更趋密实,结晶接触点减少,硬化体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强度、耐水、耐溶蚀性能显著提高;DSC-TG分析得出石膏脱水温度由140℃升至150℃,表明密实的晶胶结构增强了石膏硬化体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石膏类型对道路硅酸盐水泥强度、凝结时间及水化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O3掺量达一定值后,其掺量的多少对水泥强度、凝结时间的影响已不明显,但从强度来看,以外掺SO3为1.5%左右为较佳.低温煅烧(700℃)所得的硬石膏制得的水泥比高温煅烧(1350℃)所得的硬石膏制得的水泥凝结时间短,强度高.二水石膏和硬石膏合掺能改善道路水泥的各项性能,一定范围内,随SO3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干缩率变小,耐磨性增强.掺二水石膏的水泥干缩率比掺硬石膏的水泥干缩率小,水化放热量稍低,半衰期减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强度试验、干缩测定、MIP、TG-DSC、NMR分析,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早期(3 d)水化及其干缩性能。结果表明:约2 d时间的水养护温度由20℃提高到60℃,水泥的早期(3 d)水化程度显著提高,C-S-H凝胶数量显著增多,同时C-S-H凝胶的硅酸盐聚合度提高,C-S-H的表面积减小,致密度提高;水泥的3 d强度显著提高,但28 d强度明显下降;水泥的干缩显著减小。养护温度提高减小干缩的原因是由于干燥前C-S-H凝胶的化学结构等发生变化而使水泥的不可逆干缩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一个作循环周期缓慢演变的含时Hamiltonian量子系统,在演变过程中波函数除了熟悉的动力学相因子外,还附加一个非动力学性质相因子exp{iγn(t)}.笔者从含时规范变换出发,对该量子系统出现的非动力学相作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未完成一个周期的演变时,可以出现一个"不可积"的非动力学相;而只有当系统完成一个周期的演变,才可得到"可积"的相位-Berry相,这种相位具有"周期含时规范变换"不变性,因而存在物理观察效应.进而以核磁共振为例对Berry相的"拓扑性"作了完整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 ,并给出了阻抗 |Z|和幅角 取极大值的频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