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增勇 《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1(Z1):21
台湾地处亚热带,具备特殊地形地质,气候变化复杂,森林植被丰富,蕴育各种真菌资源.细胞粘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尤以森林土壤出现之种类最多.有关网柱细胞粘菌(dictyostelid cellular slime molds)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自1980年即陆续展开.目前自台湾平地至高山各地区之森林土壤样品中,所分离的网柱细胞粘菌物种多样性共已鉴定出1科3属18种,分别为细长纤管细胞粘菌(Acytostelium leptosomum)、巨大头网柱细胞粘菌(Dictyostelium macrocephalum)、布列菲氏网柱细胞粘菌(D.brefeldianum)、巨网柱细胞粘菌(D.giganteum)、金黄柄网柱细胞粘菌(D.aureo-stipes var.aureo-stipes)、浅紫网柱细胞粘菌(D.lavandulum)、单叉网柱细胞粘菌(D.monochasioides)、多头网柱细胞粘菌(D.polycephalum)、紫色网柱细胞粘菌(D.purpureum)、根足网柱细胞粘菌(D.rhizopodium)、纤细网柱细胞粘菌(D.delicatum)、淡紫柄网柱细胞粘菌(D.coeruleo-stipes)、细小网柱细胞粘菌(D.minutum)、棍棒头网柱细胞粘菌(D.clavatum)、微小型网柱细胞粘菌(D.exiguum)、透明轮生细胞粘菌(Polysphondylium pallidum)、伪纯白轮生细胞粘菌(P.pseudo-candidum)和紫色轮生细胞粘菌(P.violaceum).网柱细胞粘菌生态多样性的探讨,则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在台北阳明山地区鹿角坑生态保护区、小油坑芒草植被、及包箨箭竹林植被设立30个样区,每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一次,结果鹿角坑生态保护区出现6个菌种,在3种植被样区中占最多数,且以8月份各菌种之出现频率最高.网柱细胞粘菌在阳明山出现频率以夏季出现频率较高,冬季出现频率较低.土壤样品之pH值亦影响网柱细胞粘菌在该地区之分布,包箨箭竹植被之土壤样品pH值最低为3.8,该植被区之菌种出现频率最低.透明轮生细胞粘菌(P.pallidum)普遍存在于3种植被样区中,出现频率随季节之变化小,为该地区最广泛分布之种类.此外,将台湾所分离而得的网柱细胞粘菌种类(纯培养菌株),抽取基因体DNA(genomicDNA),以二对引子(primer)从事核醣体DNA(rDNA)片段ITS1-5.8S-ITS2区域增幅作用,经DNA序列定序后,分析探讨台湾网柱细胞粘菌种类之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宁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近代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生物多样性颇多丧失,不少成为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因素是环境和森林的变化、掠夺式利用、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建立繁育中心。 相似文献
3.
日本荚蒾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仅零星分布于部分海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8个居群共125份日本荚蒾样品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7条引物用于ISSR-PCR,共扩增得到240个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32个。在物种水平上,日本荚蒾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达96.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为0.227 3,Shannon’s信息指数(I )为0.358 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日本荚蒾的PPB为32.61%,H 为0.073 1~0.136 3,均值为0.108 8;I 为0.109 2~0.205 1,均值为0.164 2;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 )为0.527 1,基因流(Nm )为0.448 7,遗传距离为0.098 2~0.254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理来源的日本荚蒾大多聚为一类,呈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日本荚蒾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但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属SSR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对SSR引物对黄颡鱼属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3对SSR引物中有10对为有效引物,获得93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范围为8~11,扩增片段大小在90~400bp之间,SSR获得的多态性条带所构成各物种的特异性谱系能够用于黄颡鱼属的区分。聚类结果显示,5种黄颡鱼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70~1.000,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光泽黄颡鱼聚为一支,普通黄颡鱼与其它物种差异最大。黄颡鱼属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处于水平较高,这将有助于后续深入对黄颡鱼属各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进行分析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普通鲫鱼的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了387个引物对普通鲫鱼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筛选出了31个重复性好、可用于普通鲫鱼RAPD标记的引物.另用8个引物对普通鲫鱼(20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这8个引物共检出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24个,占总位点数的53.33%;据个体间共有带数和Nei′s遗传相似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普通鲫鱼平均遗传相似率为88.68%.上述两项指标的初步分析表明,普通鲫鱼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建立了用于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检测方法,该方法第1步采用萝卜、黄瓜、小麦、油菜4种幼苗生长法联合筛选,第2步采用萝卜子叶扩张法、黄瓜子叶生根法联合筛选,这样能保证有生长调节剂活性的化合物在普筛中不被漏筛,而且方法简便,测试周期短。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和乐清湾滩涂围垦对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对乐清湾和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被、植物种类及围垦时间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围垦后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建塘时间对植物种类有明显的影响,物种数随着建塘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建塘时间超过30年,其土壤已基本接近中性,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2)离海塘的距离对物种多样性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离海塘距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3)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种类有明显影响,不同的利用方式,植物种类明显不同.(4)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具有相近的生长特性和竞争力,慈溪样地这两个物种之间表现出一种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湖北省4个不同生境(不同湖泊、湿地和水沟)的4个粗梗水蕨群落(梁子湖的湖泊群落LZH1,梁子湖的湿地群落LZH2,赤龙湖的水沟群落CLH1,赤龙湖的湖泊群落CLH2)的基本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4个粗梗水蕨群落的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呈现差异性,LZH1的物种丰富度最高(13种),CLH1的物种丰富度最低(6种).Duncan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CLH2的物种多样性与CLH1和LZH2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LZH1的物种多样性无差异性.与粗梗水蕨相伴生的入侵植物,在群落CLH1中为喜旱莲子草和水盾草,而在群落LZH2和CLH2中为喜旱莲子草;粗梗水蕨在4个不同生境的群落中的重要值和相对重要值均较低.4个群落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也呈现差异,最高的是CLH1与CLH2之间(I=53.3),最低的为LZH2与CLH1之间(I=11.8).生境差异和人为干扰影响粗梗水蕨群落植物成分和结构,因此,建立保护点、降低过度养殖和理顺管理体制是保护粗梗水蕨和物种多样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蕨的生境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分布在中国的24个现存水蕨种群和历史记载曾经分布但现已绝迹的22个水蕨种群原产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绝迹种群所在地的原生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其水体pH值和电导率的平均值都高于现存种群所在地(P〈0.05).结果表明水蕨的濒危与水生生境破坏和丧失密切相关.用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标记分析了13个水蕨种群遗传多样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5.19%.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33.91%.结果显示水蕨在物种水平具有一个中间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低的遗传变异.孢子扩散引起的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水蕨种群间低的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棉浆黑液为细菌分离培养基,从某化纤厂黑液生物处理系统中分离到16株嗜碱细菌,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等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嗜碱细菌以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占优势,在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ARDRA)结果表明,棉浆黑液中的嗜碱细菌分为2大类群,不同菌株之间的酶切图谱具有较大的差异.测定黑液生物处理系统中6株占优势的嗜碱细菌的16S rDNA序列,与国际上已报道的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序列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或副球菌属(Paracoccus)中的参比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8%以上.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的Bacillus属嗜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中3个菌株与B.halodurans和B.wakoensis的相似性大于99%.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分析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发展阶段、营造内容和机制、制度保障和面临困境等内容基础上,从规划内容、规划宗旨和规划机制等3个方面指出中国大陆社区规划的发展方向:社区规划的目标应该是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物质空间建设;社区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社区感,建立邻里认同;社区规划必须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公私协力模式,建立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发现台西南盆地的主要构造走向为NE-NEE向,沉积上具有独特的双层构造,是一个与南海演化密切相关的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这个盆地早第三纪开始发育,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和由它们控制的一系列半地堑,发育了古新世-渐新世的沉积.渐新世末期盆地受到挤压作用影响,发育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和反转构造,表明了台西南盆地"先张后挤"的演化特征,从中新世开始进入热力学沉降坳陷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5种人工植物群落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5 569只,分别隶属于4门10纲26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真螨目和弹尾目,两者共占总捕获量的65.42%,常见类群有单向蚓目、盲蛛目、毛马陆目、幺蚰目、等足目、双尾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类群数差异不显著.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异质性较大.MDS排序显示,梅、垂柳和柿群落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似性,早园竹和桑群落与另4个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差,土壤动物群落排序结果与环境中的草本覆盖率相关.DG指数比H′能更好地展现土壤动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新昌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昌有野生观赏植物143科408属783种,其中乔木197种、灌木218种、藤本108种、草本260种.根据本县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现状,探讨了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攀援植物的攀援方式、化学性防御等行为遵循进化稳定性的原则;攀援植物在异质生境,如不同的光环境及不同的支撑条件下的觅食行为,遵循形态可塑性的原则.攀援植物行为的生态适应意义主要体现在保证了其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锑污染来源特征,对浙江省嘉善县某污水处理厂及纳管行业进行水体锑(Sb)的采样分析,同时对印染和喷水纺织两大行业的锑污染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污水处理厂纳管废水中,印染行业废水占纳管总量的55.2%,排锑量占总量的79.3%,是该污水处理厂锑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印染生产过程中,布料中锑的平均流失量为7 mg·kg-1,平均损失率为13%,污染物锑在退浆、水洗和染色工艺段中的释放量依次为:染色 > 退浆 > 水洗;喷水纺织织造工艺中锑的释放量较少,布料中锑的平均流失量为2.2 mg·kg-1,平均损失率仅为2.1%;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印染各工段废水和织造废水中,锑主要以Sb(V)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1年生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苧为试验材料,人工控制光照条件,设计了全光照、80%、60%、40%、20%和10%自然光照6个光强梯度(分别以L100~ L10表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杭州石荠**各器官的物质积累与分配、空间构件指标和生殖动态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苗期对光强的变化不敏感,营养生长期末和生殖期末差异显著(P<0.05).弱光对杭州石荠**的生长不利,低光强下杭州石荠**在苗期大量死亡;全光照下杭州石荠**的生物量积累不及L80;杭州石荠**生物量积累的最适光梯度是L80,但在此光强下的生殖比率不及L60和L100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废弃植物油对破囊壶菌生产PUFA的影响, 以混合葵花籽油和橄榄油高温烹煮后的废弃油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在常规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油和废弃植物油前后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S-3的繁殖变化和脂肪酸组成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烹调前后的植物油均能对破囊壶菌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单位体积培养基中的总脂量可增加1倍左右; 同时, 破囊壶菌的脂肪酸组成跟植物油本身的脂肪酸组成有着明显正相关, 添加废弃植物油后, 能明显增加破囊壶菌合成DHA等PUFA的能力, 同时增加了破囊壶菌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研究结果对利用废弃植物油类作为碳源应用到破囊壶菌产业化生产PUF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