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金属颗粒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Mie理论和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利用束缚元法等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环壁厚度下金纳米环的三阶极化率增强因子.当金纳米环壁厚度d逐渐减小时(d/a由1→0,其中a为环半径),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频率由684nm逐渐红移,且速率逐渐增大,而且其等离子共振频率处三阶极化率增强因子F^(3)(ωR)随着环壁厚度的减小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d/a≈0.2时,F^(3)(ωR)达到最大).金纳米环的这种性质,为制备非线性光学器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Au-Ag-SiO2复合纳米金属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及共振波长的位置依赖于颗粒膜中金属的介电常数,粒子尺寸,金属的相对体积比;颗粒膜共振波长随着颗粒膜中Au和Ag相对体积比而改变,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提高复和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介电常数为εm的主体介质中悬浮着由金属核与非线性电介壳层组成的球状颗粒的模型,具体研究了Au、Ag、Cu三种金属颗粒复合膜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特征.在表面胞质团共振附近,光学非线性增强.通过改变复合膜的结构参数,得到非线性的最优结构复合膜.  相似文献   

4.
在狭缝金属波导内放入非线性介质,利用非线性Kerr效应以及金属-非线性介质-金属所构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Fabry-Perot微腔形成的正反馈机制,在纳米尺度光子器件内实现光学双稳态。时域有限差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局域增强效应,双稳态可以在低入射光强条件下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与阳极氧化时间、大气中存放时间、激光照射时间等与时间有关的多孔硅光致发光实验现象,提出了一个既通过局域在量子线上激子态复合同时又通过一热释过程后经表面态复合的综合发光机理,它能定性地解释多孔硅发光的时间效应及其它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效介质理论和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小尺寸(nm)金属颗粒膜的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增强效应,给出了描述局域场增强的表达式,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和讨论了局域场增强因子的质量厚度并得到金属微粒尺寸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制做一种低成本、易标记、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较强荧光信号及生物兼容性的多孔硅生物传感器材料,利用纳米金的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多孔硅中荧光标记物的荧光信号,在纳米金修饰的多孔硅中采用罗丹明6G荧光标记法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通过链接生物荧光探针后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生物浓度检测,其检测极限为1...  相似文献   

8.
还原气氛退火对Ag-Cu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3kV和30kV加速后的Ag、Cu离子按相同的剂量在室温下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玻璃.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发现Ag、Cu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注入后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O2玻璃表层很有可能形成了Ag--Cu纳米合金颗粒.样品在还原气氛下从300~800℃每隔100℃退火1h后,发现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蓝移并在500℃时出现双峰,表明退火过程中Ag—Cu纳米合金颗粒开始分解成Ag和Cu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Ag、Cu纳米颗粒生核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600℃时Cu颗粒尺寸变小,当退火温度高于700℃时Au颗粒才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两个分离的多孔硅布喇格反射镜结合而成的结构,从理论上,利用传输矩阵法对于含有缺陷层的多孔硅结构的生物检测进行了研究.这种新的结构与原有的多孔硅微腔结构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可将生物分子直接加入缺陷层内部,并且对于布喇格反射镜的周期数没有限制.通过理论计算,我们所提出的结构对于检测生物具有更高的的灵敏度,证明了这种多孔硅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可用于改进生物分子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纳米尺寸金属颗粒膜可以产生较大的表面二次谐波增强。本文测量了用溅射法制备的钠米尺寸Au颗粒的反射二次谐波,其增强因子可达102数量级,理论计算了局域场因子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对于用Nd:YAG激光器输出的1.06μm波长的基频光,可以获得较强的倍频光的局域场增强,对金属颗粒尺寸对局域场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n型多孔硅光学传感器应用于包虫病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制备用于包虫抗原DNA检测的n型多孔硅微腔生物传感器的可能性.高参杂n型硅片在HF酸/乙醇电解液中实现了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传感器基底的制备.通过检测多孔硅微腔浸入不同浓度的生物溶液前后的微腔反射谱的移动量来验证传感器的性能,溶液浓度从0.625μM至10.000μM,检测灵敏度为4.740 nm/μM.当微腔基底浸泡0.625μM生物溶液后,微腔红移5nm表明制备的生物传感器是成功的.根据浓度与微腔红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多孔硅传感器上检测包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用电化学腐蚀法结合激光干涉或聚合物掩膜制备多孔硅通道波导、定向耦合器、波导棱镜、光栅耦合器和激光诱导动态光栅等光子器件,并给出了这些多孔硅光波导器件的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多孔硅开发出新的全硅光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利用选择性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制备氧化多孔硅光波导棱镜的方法,分别制备出基于多孔硅的汇聚和发散透镜.这类波导棱镜可以明显地汇聚和发散波导中传输的偏振光束.  相似文献   

14.
对经过阴极还原处理后的多孔硅样片进行了光致发光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处理能明显改善多孔硅的发光稳定性,使其表面结构更加稳定.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还原时间的多孔硅微结构及形貌进行了比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还原时间的增长多孔硅表面粗糙度增大,PL谱增强.  相似文献   

15.
渣池和金属熔池是电渣熔铸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区域。渣池深度是基本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到熔铸过程的稳定和熔铸效率,金属熔池深度则是重要的目标控制参数,直接影响着熔铸件的结晶,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采用有限元法,耦合求解了渣池电场和渣池及熔池温度场,得出了不同渣池深度条件下金属熔池深度的变化情况。最小二乘拟合模拟结果表明,金属熔池深度与渣池深度呈负线性相关。实验研究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将为实际生产中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率和控制铸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草酸为电解液,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PAA),并利用阳极氧化铝膜的有序纳米多孔结构,用溶胶-凝胶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内组装了ZnO纳米颗粒。结果表明,PAA模板在微米范围内呈有序的六角结构排列。ZnO/PAA组装体系断截面的SEM和X射线能谱图表明,在多孔氧化铝模板内生长了ZnO纳米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定向碳纳米管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乙炔为碳源,在单晶硅上制备了定向碳纳米管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碳管薄膜及衬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以多孔硅为衬底生长的碳纳米管管径均匀且离散分布,定向性良好。生长前氨对催化剂膜的预处理具有刻蚀作用,可显著提高碳管的生长密度,从而获得碳纳米管阵列膜。  相似文献   

18.
假设扩散区的杂质分布为高斯分布,本文给出了扩散n~+-P结太阳电池扩散n~+区少子连续性方程一个形式简单的解。在此基础上对若干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研究表面复合速度和结深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本文指出,为使太阳电池有高的收集效率,必须把表面复合速度控制在10~4cm/s以下。除了表面复合速度以外,也研究了杂质分布引起的内建漂移场对光生少子在表面复合的影响。内建漂移场与结深有关。本文指出,与较高的漂移场相应的浅结更有利于削弱光生少子在表面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