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前我認为在自然科学教学上有一个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学生很喜欢演示和自己做实驗。但是看了教师的演示或自己作了实驗之后,应該懂得哪些問題?已經証明了哪些問題?却是不明确的。要他們来解釋这个演示和实驗,那就更加困难。也即是說演示和实驗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論上的問題,和归納实驗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課本第一册第五章第十一节涉及到这样一个小問題:“……三氧化硫跟水化合就生成硫酸:……当三氧化疏导入盛有少量水的玻璃杯时,就立卽跟水化合生热而形成白色酸霉,这些酸雾是散布在空气里的极小的硫酸液滴,不易被水完全吸收,因而大部分随着气泡逸出,所以这样只能制得一些稀疏酸。”至于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情况出现?以及在工业生产上采用浓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问题未作进一步的闡明,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給以忽视,不把它作为讲授的內容,結果給中学生留下了比較模糊的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給中学生讲明白这个問題,作者认为:若能按  相似文献   

3.
我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是,課堂里光是自己講解。就像苏联專家傑普莉茨卡娅在教育部座談会上發言時所说的,“一个人在唱独脚戲,不注意發揮学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当然也很少提問学生,”因此,以前学生常反映“課堂听着可清楚,停一个時間就糊塗了”,学生感觉老師講的清楚,但是課後存在不会作題的現象。經我們教研組的分析檢查,認为基本上不是在启發学生積極思維,而只是先生講,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学生对前一堂所講的課程,記忆得比較牢固,前几堂所講的譟程,就比較模糊;对本学期的教材,还能重点地記住,前学期的教材許多都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習得不够巩固。学生在学校学習各种知識和技巧,就是为了將来把它运用於实踐;假如所获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子中化学鍵的形成过程及分子中化学鍵的种类一节教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必须具备的理論基础知识。而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教材时,往往感到比較抽象。要在课堂讲授时給学生留下深刻的、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印象,建立一个牢固的概念,如果只靠讲述时语言的形象化是很难完成上述任务的。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关鍵問题,在本組同志共同努力和党支部的支  相似文献   

6.
一、化学基本定律的位置問題 原用課本(指1955年1月第二版的初中化学課本)把重要化学定律排在第五章学習了氧、空气和氫以后,新編課本(指1956年3月第一版的初中化学課本)把它們排在学習氧、空气和氫以前。新編課本这样的安排我認为是完全正确的。我們可从下边几方面来討論: (1) 原用課本把化学基本定律排在第五章为什么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貫徹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已經成为教师們特别关心的問题。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上通过課堂教学来进行,課外活动只是輔助教学的形式之一。但是,課外活动对貫徹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化学課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化学課外活动小组、化学專題晚会、化学竞賽会、化学專題报告会、参观等。这里,我們結合北京市29中举行的化学專題“石油”报告会,来說明如何组织化学專題报告会以及它在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溶度积在普通化学及分析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問題,是涉及有关沉淀的生成、溶解必不可少的理論,但在多数教科书中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問題的討論,有的地方还不够恰当,致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問題后,常发生一些問題;如在讲授多元酸碱电离时,强调应分步进行,如Fe(OH)_3的电离应分三步。  相似文献   

9.
純金属中微量杂貭的分析,有吸收光譜法,发射光譜法,火焰光度法,极譜法,活化分析法,质谱分析等。有关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多的报导,但均需特殊的仪器和一定的技术水平。虽然吸收光譜法(包括光电比色法)是一个比較准确易于掌握的分析法,但需較純的試剂和标准样品,这也是难以克服的問題。特別是分析純金属,例如常用的最純盐酸也含0.0001%的鉄,故测定铁时这是必須考虑的問題。增量比色法是用內补偿法克服試剂和标准样品不純的困难;即将一个試样的溶液分为三份空白溶液,测定溶液和加入一定量測定元素的定标溶液。在干扰元素和試剂几乎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測定三者間的消光度差。由消光度和含量的比例关系求出测定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說到本题之前,有幾句必須說明的話。對於中學化學的教學我的經驗很少,最近雖然在教育部工作,可是並不處理中學課程的問題:更不處理中學化學教學的問題。所以我  相似文献   

11.
一.脱离实际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当我初教化学課時,由於教師本身沒有实驗的熟練技巧,在思想上对实驗的重要性又沒有認識,又加以学校沒有好的設备,因此一学期來僅僅像耍把戲似地表演了幾个实驗。学生也把实驗当成把戲來看,絕大部分的課是採用脫离实际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來進行的。在这当中,我为了使学生獲得好的化学成續,我開始重視了教材的鑽研,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問題都搞懂,並尽可能在課堂上講解清楚。使学生易於接受。  相似文献   

12.
Ⅰ.对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在思想认识上的演变早在1955年春,我校就注意如何开展綜合技术教育的問題,由於参考的文件少,政府还沒有明确的指示,所以在試行的初期,思想上以为在化学范圍内,就学校的設备,結合教材,指导学生做一些化学工艺制造就行了。当时也沒有理解到課堂教学貫徹的重要性。后来  相似文献   

13.
用于环炉技术的滤紙貭量应該較高:(1)必須是定量滤紙,不含杂貭,(2)扩散速度适中,不太快也不太慢,(3)組織均匀,所成斑点很圆。鉴于这一技术在国內漸为各方面所注意,大家都很关心国产滤紙能否使用的問題,我們对21种国产和进口滤纸进行了以下試驗:  相似文献   

14.
遺传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現象,一切生物体的亲子之間总有許多共同之点,所谓“龙生龙,风生凤”,“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丰富的生活經驗中早就注意到这种規律。但同时又注意到另外一个情况,就是生物界还常存在变异的現象,所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这两种現象是怎样发生的,用现代的科学知識如何解释,有没有什么客观規律?对这些問題的了解,无論在理論上(认識生命現象)或实际应用上(农业选种,医学上治疗遺传疾病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少年来吸引了許多学者的注意,形成了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分支——遺传学。但由于这个問題的复杂性,直到最近的二十年中,特别在对核酸的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以后,才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下面想对遺传的化学机制作一簡单介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綱(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培养学生的爱國主义思想,除了使学生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資源丰富,知道我國歷史的一些化学發明,从而認識祖國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創造能力。……”这个問題是每个教师所重視的。黑火药是在高中第二册化学課本氮和磷这一章第三節硝酸鹽内講到的,它是我國在唐朝时(公元七世纪)的偉大“發明”。我們教师怎样使学生認識祖國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能力呢?当然我們不但要使学生了解黑火药的成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无机分析的一般方法包括所研究物貭的完全分离。然而,这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分析过程中,常常不能使十分微量的杂质沒有較多损失地从大量的主要物质中分离出来。使用稳定和放射性指示剂的同位素稀释法将很有助于解决这一类复杂的分析問題。同位素稀释法广泛地应用于: (1)生物化学,包括从生物学观点看来是十分有意义的,象維生素、抗生素、杀虫剂等复杂物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
1958年8月出版的高中化学課本第三册增加了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教材。經驗証明,这节教材的增加,使学生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貭获得了較深的理解,对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識起了一定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建立在原子結构和元素周期表等理論基础上。从学生旧有知識出发,学生接受氧化-还原反应这节教材,基本上没有多大困难。不过,我們仍须采用循序漸进,由浅到深的方法,按照課文順序讲述;在某些地方,也可作必要的加深。  相似文献   

18.
师范学校化学課本第一版是在1954年編譯的。兩年來教师們在教学过程中認識了这个課本的很多优点和特点,都承認它是適合於师范專業教育用的优良課本;但是同时也感觉到課本的教材分量較重而且里边有某些地方不能完全滿足和適应我國現在社会主义建設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及时地根据教育部新編訂的师范学校化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並参考教师們提供的意見把这个課本加以修訂,以便順利地提高教学質量和更好地完成师范教育的任务。现在我們把修改的地方和修改的情形擇要介紹出來,希望能对老师們使用这个課本时有  相似文献   

19.
有一部分教師的意見認为在七年級学年開始時,决不能進行学生实驗室实驗作業。因为,学生对这一教学方式沒有具备应有的習慣。实在有許多教師在開始上化学課時,把实驗室作業進行得很混乱嘈雜而達不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什么学生平日上課時很正常而在第一次实驗课中就顯得那么不守紀律呢? 实驗室作業課的組織教学和通常上課的組織教学的顯著不同是学生在实驗課表現出这种行为的第一个原因。如果在課堂上,学生始終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用书编辑部組織选編的有机化学試用教科书的出版,就教学工作来說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解放以来部分高等学校的教学經驗。是一本比較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用书,在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方面起着以极的作用。試用以来,我們有一些粗浅的看法提供有关同志們参考。教科书与一般教学参考书不同,是学生学习本门科学知識的主要讀物,也是教师讲課的基本依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