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可溶性酞菁铜(Ⅱ)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两个新型取代酞菁铜(Ⅱ)衍生物:四-4-(2-甲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以元素分析、ESR、~1H 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它们在氯仿溶液(10~(-5)~10(-6)mol/L)中主要以双分子缔合形式存在;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配合物的分子以倾斜的方式相互平行排列;热重分析表明酞菁环引入有机基团后其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且取代基越长,热稳定性越差。两个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的变化过程,并能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膜。 相似文献
2.
四(2,4—二叔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Ⅱ)的合成及其LB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合成了标题酞菁铜衍生物,并通过元素分析,高压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电镜,顺磁共振谱及质谱加以确认。该化合物在稀氯仿溶液和LB膜中各以单,双分子缔合的形式存在。Z型沉积形成的单层LB膜对氨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油溶非对称取代酞菁铜的合成、表征及LB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的非对称取代酞菁铜配合物:4-(对羧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Ⅳ)和4-(邻氨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Ⅴ)。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顺磁共振谱及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两种配合物都易溶于二氯甲烷、氯仿和甲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配合物的氯仿溶液能在水面上展开形成单分子膜。π-A曲线测定表明,配合物在亚相液面(水)上,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大,膜面积连续不停地减少,有明显的“气”“固”变化过程,表明配合物能形成较好的LB膜。分子在膜中主要以倾斜的方式排列。以Z型累积方式沉积于金制梳状电极上的LB膜能导电,属于半导体材料,碘掺杂可改善膜的电导。膜电极的气敏特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对氨气有专一的气敏特性,氨气浓度为33ppm时即有响应,且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酞菁铜衍生物作为LB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衬底的附着力强,有丰富的光电特性,并对NH_3有较高的气敏特性,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种新型酞菁铜衍生物LB膜成膜过程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
四-4-(烷氧基-羰基)酞菁铜(Ⅱ)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取代酞菁铜(Ⅱ)配合物:四-4-(戊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癸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并通过元素分析、ESR、~1H-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聚集形式;用X-ray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固相堆积排列结构.两种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变化过程;并能在不同的表面压力区间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膜. 相似文献
6.
7.
8.
合成了八-4-(四氢糠氧基)酞菁铕(Ⅲ)(A)、八-4-(正壬氧基)酞菁铽(Ⅲ)(B)、双酞菁铽(C)和八-4-硝基酞菁铽(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加以确认.测定了配合物A的π-A曲线,表明有很好的成膜性,Z型沉积形成的石英LB膜具有很强的荧光响应,随着LB膜厚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加.掺杂邻菲咯啉的混合LB膜荧光强度比纯膜强,但不是邻菲咯啉加入的量越多发光性越强.研究结果表明nA:nphen=1:10时有最好的荧光行为.同时研究了A和LB膜对于NH3,NOx(x=1,2)和Cl2的气敏性.当A和LB膜分别在NH3和NOx(x=1,2)为5×10-5时,未观察到响应.而Cl2气中,在2×10-6的情况下,迅速产生了响应.在低体积分数条件下(2×10-6~8×10-5),电导率随着Cl2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呈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八烷氧基取代酞菁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单分子膜穆劲,夏强,华玉晶,周伟东,肖童(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济南,250100)关键词酞菁聚硅氧烷,LB膜,π-A曲线酞菁化合物是具有高稳定性的大π键共轭体系。目前,酞菁LB膜研究大多采用单体小分子... 相似文献
10.
在具有不同氧化层厚度的p型硅基片上修饰2层磺化酞菁铜分子膜.利用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技术,对该膜系的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的光电开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技术研究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合成了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聚酞菁硅氧烷,用元素分析,付里叶透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了确认。将其制成Langmuir-Blodgett薄膜,对其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稀土(Nd,Pr)(Ⅲ)双酞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气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八-4-(四氢糖氧基)酞菁钕(Ⅲ)(A)、八-4-(β-萘氧基)酞菁钕(Ⅲ)(B)、八-4-(2,4-二叔戊基苯氧基)酞菁钕(Ⅲ)(C)和八-4-(2,4-二叔戊基苯氧基)酞菁镨(Ⅲ)(D)4种新的稀土(Nd、Pr)(Ⅲ)双酞菁衍生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它们在氯仿(10^-6mol/L)溶液中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热重分析证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B>C ̄D>A 相似文献
17.
四苯氧基酞菁钴及其吡啶衍生物的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2,2′,2″,2-四苯氧基酞菁钴配合物[TPhOPeCo(Ⅱ)]及其与吡啶衍生物的配合物[TPhOPcCo(Ⅱ)(L)_2](L=Py,MePy,AnPy),测定了其IR、UV-Vis、热稳定性及其在DMF中的氧化还原半波电位、电子转移速度常数和在不同电位电解下的电子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8.
19.
20.
酞菁和酞菁铜的电子结构与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NDO/CI方法研究了酞菁和酞菁铜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对酞菁采用共享氢模型。酞菁铜的一个单电子位于11b1g(dx^2-y^2)的MO上。从酞菁铜与酞菁,分子对称性由D4h降低为D2h,谱线发生分裂。计算结果基本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