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两相流气相湍流变动的双时间尺度耗散模型,包括气相耗散率的双时间尺度耗散模型和两相速度关联的双时间尺度各向异性耗散模型。用所提出封闭模型模拟了旋流数为0.47的气粒两相流动,发现所提出的湍流变动模型对气相脉动速度的预报结果比原有的单时间尺度模型的预报结果有明显的改进,但是颗粒尾涡的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泡-液体两相流动的欧拉-拉氏大涡模拟,研究了矩形通道内多股射流形成的气泡-液体两相湍流流动,得到了气液两相湍流瞬态结构,产生和发展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气泡和液体都有瞬态大涡结构,气泡脉动比液体的强。大涡模拟统计结果给出了有无气泡两种情况下的液体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值分布。瞬态和统计结果都表明,气泡增大了液体湍流,液体湍流来源于其自身的剪切产生和气泡的作用。这与二阶矩模型模拟结果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3.
旋流两相流动的DSM—PDF两相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气相雷诺应力方程模型和颗粒概率密度输运方程模型相结合而构成的DSM—PDF两相湍流模型,并用该模型和k-ε-Kp模型模拟了文献中测量的旋流数为0.47的旋流突扩气粒两相流动.和测量结果的对照表明,两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族流数不高的两相流动平均速度场,但DSM—PDF模型可以揭示出两相湍流的各向异性,因此有预报强旋两相流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模型燃烧室冷热态两相流场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在前期冷态两相流场和喷雾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基础上,对模型燃烧室冷态两相场的计算做了修正,考虑了湍流扩散、混合和传热传质的影响,取得与实验结果进一步的吻合。并通过不同进口温度下的计算,分析了热态两相流场和喷雾场在不同进口温度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蒸发两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当低温蒸发器和高温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升高时,新系统性能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增大;当冷凝温度升高时,性能系数、制冷量和相对于传统系统的性能系数提升率都减小;当蒸发和冷凝温度固定时...  相似文献   

6.
Taitel-Dukler两流体模型包含多个关联式,需要迭代求解,易出现重根.提出的显式方程简化了模型的求解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利用Taitel-Duklcr模型预测持液率在光滑分层流出现低估,而在波状分层流,段塞流和环状流出现高估.基于Andritsos的实验数据,提山经过修正的持液率经验公式,改进了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的方法.将改进的方法和以往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分别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使用权重性能因子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持液率和实验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搭建微小通道热沉系统实验台,分别测试了单进单出和两进两出方式的微小通道热沉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流量和微小通道热沉结构的条件下,单进单出热沉的传热系数高于两进两出热沉,而压降低于后者。在相同耗功下,单进单出热沉的传热系数明显高于两进两出热沉。同时,单进单出热沉均温性优于两进两出热沉。故热沉进出口采用单进单出的方式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闪发过程,提出了制冷剂液体在毛细管内“综合成核”的机理,并结合气泡成长理论推导出气泡成长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制冷剂闪发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制冷剂闪发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相溶性测定必要性做了阐述。结合我国制冷剂替代现状,参考现行石化行业标准,搭建了一套用于相溶性测定的试验装置,获取了R32与某油品的两相分离曲线,为R32压缩机的油品选型和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基于试验装置研制过程,还对我国相溶性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0.
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液体雾化是当前两相流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农业、能源以及环境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空气、水为工质,使用马尔文粒度仪对单相和两相雾化器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压力配比条件下液体雾化粒子的粒径分布,详细讨论了压力对于喷嘴雾化效果的影响。同时得出了两相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1研究背景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是以汽轮机及其原则性回热系统为基础,考虑锅炉与汽轮机的匹配及辅助热力系统与回热系统的配合而形成的,可以细分为几个子系统:新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给水回热加热及除氧器系统、补充水引人系统、轴封汽和其它废热回收系统以及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等[‘]。进行发电厂原则性热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有:(1)确定电厂在若干工况下的热经济性指标;(2)提供全厂热力系统的主要参数;(3)为电厂各种热力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4)合理安排热力设备的检修。因此,无论对电厂设计部门还是运行部门,原则性热力…  相似文献   

12.
衬底材料对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衬底材料对制备氮化硼薄膜的影响。用热丝增强射频等离子体CVD法,以NH3,B2H6和H2为反应气体,在Si,Ni,Co和不锈钢等衬底材料上,成功生长出高质量的立方氮化硼薄膜,还用13.56MHz的射频溅射系统将c-BN薄膜沉积在Si衬底上,靶材为h-BN(纯度为99.99%),溅射气体为氩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所得到的氮化硼薄膜中立方相含量高于90%,用X射线衍射谱和傅里叶变换红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明,衬底材料与c-BN的晶格匹配情况,对于CVD生长立方氮化硼薄膜影响很大,而对溅射生长立方氮化硼薄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液相制冷剂混合物导热系数的方程。这种预测方法仅需要已知混合物各组元的导热系数、分子量、摩尔成分等几种物性,就可预测混合物的导热系数.本预测方程形式简单,并通过与文献试验数据及其它预测方程比较,证明本预测方程的计算精度比其它方程较高,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郑朝德  吉元新 《物理学报》1983,32(2):280-284
α-氯代桂皮酰另丁胺(反式异构体)的分子式为C13H15ONCl,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8.842(0.006)?,b=14.076(0.006)?,c=10.077(0.003)?,晶胞内分子数z=8。用RASA-IIS四圆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数据,独立的可观察衍射点929个。用直接法(MULTAN-80)测定其结构。以全部可观察点强度数据用准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R=0.088.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多级轴流压气机全工况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一种快速求解三维粘性流场的计算方法求解某多级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及全工况特性。该方法以LU-SGS-GE隐式格式和 MUSCL TVD迎风格式为基础,结合壁面函数方法和简单的混合长度湍流模型,使用多重网格迭代加速收敛技术对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Stokes方程进行求解.叶列间参数的传递采用混合平面方法并应用了微机网络并行计算技术.首先对一个五排压气机(进口导叶加两级)进行了全工况特性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了详细分析.然后对前三排(进口导叶加一级)进行了全工况特性计算并与五排联赛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多级环境对单级性能的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量原理的修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平  汪梅芳 《物理与工程》2001,11(3):31-33,43
对稳态法测量原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用稳态法测定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的不足之处,并作了一定的修正,从而推出了计算导热系数的新公式。通过测定结果,验证了修正后的导热系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固相分光反射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合成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相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新型痕量的分析方法,本文首次提出用聚酰胺做吸附剂,采用改造的比色皿,测量反射器吸光度的方法,将固相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由仅能分析痕量的无机离子,推广到测量药物中的合成色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推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新的用于推算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对比法则,发现了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与其纯组分蒸发潜热的无量纲关系有同一化规律;另外,本文还寻找到利用纯组分的特征蒸发潜热拟合混合制冷工质特征蒸发潜热的关系式,以及使用个别数据点标定特征蒸发潜热的方法,进而给出了利用纯工质蒸发潜热计算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方程;本文比较了文献中5种二元和三元混合制冷工质的推算值与文献值,平均绝对偏差小于1.5%,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0.
In present paper, a non-classical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decay constant andhalf-life of 99mTc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bythe classical method of the least square analysis. The half-life by non-classioal me-thod is 6.006±0.004 hours, that by classical method is 6.009±0.005 h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