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IN粉末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AlN粉末合成的最新进展,内容涉及AlN粉末合成的主要方法和表面处理,包括:①铝粉直接氮化法;②碳热还原法;③化学气相沉积法;④裂解法;⑤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2.
氮化铝(AlN)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材料。目前,AlN粉末的合成方法虽有多种,但真正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只有铝粉直接氮化法和碳热还原法。其它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法和等离子化学法因生产成本非常昂贵,只能用于实验研究。即使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那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氮化铝是一种具有许多优异性能的被认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机材料,普遍受到国内外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关注。目前制备AlN粉末主要有氧化物还原氮化法,等离子化学法,熔炼法,裂解法和直接氮化法,但由Al2O3与BN直接合成单相AlN粉末尚未见报道[1,2]。...  相似文献   

4.
ZnCuCoAlNO3型四元水滑石及其多氧阴离子柱撑物的合成与催化氧化性能郭军*黄兰芳**矫庆泽张斌蒋大振(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闵恩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关键词:ZnCuCoAlNO3四元水滑石杂多阴离子柱撑物合成催...  相似文献   

5.
聚酯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方法合成了聚酯酰胺(PEA)共聚物.一种是两步法,即先合成对苯二甲酸乙醇酰胺(BAET)单体,然后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共缩聚;另一种是一步法.即在酯交换反应中直接添加乙醇胺(EA).两种方法制得的聚酯酰胺(PEA)共聚物测试证明了为产物,并分析了合成中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聚酯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方法合成了聚酯酰胺(PEA)共聚物.一种是两步法,即先合成对苯二甲酸乙醇酰胺(BAET)单体,然后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共缩聚;另一种是一步法.即在酯交换反应中直接添加乙醇胺(EA).两种方法制得的聚酯酰胺(PEA)共聚物测试证明了为产物,并分析了合成中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多孔乳胶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批量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种子乳液S1以及St MMA 丙烯酸(AA)三元共聚种子乳液S2,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A或MAA(甲基丙烯酸)含量的St、MMA三元共聚乳液.将所得复合胶乳进行碱/酸分步处理,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乳胶粒.用透射电镜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饱和酸种类和用量、碱处理初始pH值及溶胀剂对胶粒成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分散ZnS及其复合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硫代乙酰胺(CH_3CSNH_2,简称TAA)和醋酸锌(Zn(Ac)_2)为主要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出了球形、分散较好的ZnS微粒子。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新方法,在ZnS表面原位合成ZnS/Ag纳米微粒,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9.
沈汝美  陈名浩 《分析化学》1996,24(10):1208-1211
利用游离硅和游离铝与碱溶液作用产生氢气,使它们与SiC、Si3N4、AlN,SiO2以及Al2O3等多种硅(铝)化合物分离。  相似文献   

10.
(Ce0.67Tb0.33)MgAl11O19和BaMgAl10O17:Eu^2+荧光体的微波辐 …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Ce0.67Tb0.33)MgAl11O19(P-G)和BamgAl10O17(P-B)两种荧光体,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其d值和I/I0值与JCPDF36-73和26-163基本一致。计算得到P-G的晶胞参数a=0.5582nm,c=2.1884nm;P-B的晶胞参数a=0.5616nm,c=2.2614nm,测定了两种荧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P-G的色坐标x=0.316  相似文献   

11.
PP—g—MAZn离聚物的固相法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DCPO为引发剂,将PP粉末通过固相法与马为酸锌发生接枝反应,合成不同接枝率的PP-g-MAZn离聚物。考察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PP-g-MAZn离聚物的FTIR图中,1540cm^-1-1643cm^-1之间出现宽的峰,说明MAZn与PP发生了接枝反应;(2)PP-g-MAZn的WAXD谱中在2θ=10.6°,31.2°,33.2°,处有衍射峰,表明  相似文献   

12.
四元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PMMA-PS)/(Pn-BA-PAA);讨论了LIPN组成对乳液与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四元LIPN核壳结构的基本轮廓,探讨了软硬单体最佳配比及丙烯酸单体用量。  相似文献   

13.
TiO2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与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PD)对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阳离子模板剂合成的中孔TiO2分子筛进行表征;XRPD研究表明分子筛的结构受到Ti与CTAB的物质的量之比和陈化时间的影响;当Ti与CT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陈化时间为12h,可以形成孔径为4.5nm的六角相中孔结构;有机-无机片段自组装过程显示TiO2中孔分子筛的合成按照协同作用机理(CFM)进行;后处理研究表明300℃烧结导致分子筛孔径分布变宽,孔径变大,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将完全破坏中孔结构;而以溶剂萃取法处理样品不能保持中孔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1631)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831),采用室温法和水热晶化法合成了纯硅MCM41中孔分子筛,利用XRD、FTIR等技术探讨了两种表面活性剂对MCM41的合成及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631作为表面活性剂时,合成的MCM41样品具有晶化速率快、晶胞参数小和热稳定性较好的特点;而用表面活性剂1831时,合成的MCM41晶胞参数较大、水热稳定性及耐强酸性优良  相似文献   

15.
稀土氨基酸混配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14种稀土元素与甘氨酸(Gly)、L-丙氨酸(Ala)的混配型三元固态配合物RE(Gly)_(2.5)(Ala)_(1.5)(ClO_4)_3·H_2O(RE=La~Lu,Pm除外)。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核磁、荧光、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分析。铕(Ⅲ)、铽(Ⅲ)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Eu:~5D_0→~7F_2;Tb:~5D_4→~7F_5,~7F_6)比相应铕(Ⅲ)或铽(Ⅲ)水合高氯酸盐增大10倍。  相似文献   

16.
G-G法合成氮化硅粉末及晶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G法合成氮化硅粉末及晶须的性能研究李晔,刘艳生,王全玉,张克 (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1引言氮化硅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氧化物,早在1857年就已被H.Dewill合成出来。由于氮化硅的性能优于一般氧化物陶瓷,所以很快就受到重视;作为工业?..  相似文献   

17.
CoAPSO-34分子筛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乙胺为模板剂,在碱性条件下用水热晶化法将钴元素引入了硅磷铝分子筛骨架,合成出CoAPSO-34分子筛.实验表明,在碱性介质中以低价态引入的钴元素首先转化为高价态Co(Ⅲ),然后才进入分子筛骨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认钴元素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利用程序升温氨脱附和氨法红外光谱考察了CoAPSO-34的表面酸性.将CoAPSO-34用作甲醇转化的催化剂时,随钴含量增高,催化剂稳定性下降,反应产物中C=2~C=4烯烃的选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毛传斌  周廉 《化学通报》1997,(2):51-53,57
超低碳含量超细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的制备毛传斌*周廉杜泽华(东北大学材料学工程系沈阳110006)(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宝鸡721014)1引言粉末套管法制备的银包套(Bi,Pb)2Sr2Ca2Cu3Ox(2223)超导带材(Ag/Bi(...  相似文献   

19.
SAPO-34分子筛表面酸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三个具有不同硅磷铝组成的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34样品,采用红外光谱(IR)和氨法程序升温脱附(TPD)两种方法考察了它们的表面酸性质。红外谱图中的3600cm-1和3621cm-1谱峰归属于处于SAPO-34分子筛结构中不同位置的两种桥联羟基(Si-OH-Al)的振动。NH3-IR测定结果显示,这两种羟基具有较强的B酸特性,并且是分子筛酸性的主要来源;而分子筛具有的L酸中心的酸性较弱。比较三个样品的NH3-TPD、NH_3-IR和骨架组成后发现,SAPO-34的酸性受其骨架硅含量的强烈影响:当Si/Al摩尔比小于1时,酸性随硅含量增高而变弱;当Si/Al摩尔比大于1时,酸性将随硅含量增高而变强。  相似文献   

20.
吲哚-3-丙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15种稀土二元配合物.其组成为RE(IPA)3(RE=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IPA=吲哚3丙酸根).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谱等方法对新合成二元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La(IPA)3·H2O对小麦幼苗根部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