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串联时,DDR总-R1 R2;电阻并联时,R总=R1 R2/R1 R2.当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串并联相接时,连接后的劲度系数志会如何变化呢?会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有相似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2.
电容、电感、电阻是三个基本电路元件.它们各自和正弦交流电源连接,分别构成纯电容、纯电感、纯电阻交流电路.它们都是理想的电路模型.纯电容电路中电压uc滞后电流icπ/2,纯电感电路中电压uL超前电流iLπ/2,  相似文献   

3.
李燕 《物理通报》2006,(6):55-56
日常生活中常用电子秤来秤量物体的质量,它以较高的精确度得到大家的信赖.下面就电子秤的结构和原理作些介绍.电子秤主要是由电桥电路及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组成,在现代测量技术中常常需要将非电量利用传感器转变成电量后再进行测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金属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它一般分为金属丝式和箔式两类,这里分别介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其结构如图1、2所示.  相似文献   

4.
在直流电路中,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或者由于电键的接通与断开,或者由于某一用电器的突然烧坏等因素,导致电路中的总电阻发生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等物理量随之变化,这类问题叫做电路动态变化问题,它是直流电路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5.
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常德  令狐荣锋 《物理实验》1997,17(3):130-130,129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要么采用电流表内接电路(图1),要么采用电流表外接电路(图2).因为电流表的内阻RA并不为零,电压表的内阻RV也不是无限大,无论采用哪一种电路进行测量,系统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所谓的“方法误差”.当待测电阻阻值R满足RWR^时,用内接法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当待测电阻阻值R满足RV>>R时,用外接法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可忽略不计.但在一般阻值的情况下,应该选用何种电路来进行测量才能使误差较小呢?本文将从误差分析入手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一个联接方式选择的判断方法.1内接…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五阶超混沌电路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思敏  禹之鼎 《物理学报》2008,57(11):6859-6867
提出一个新的五阶超混沌电路. 该电路由三个线性电感、两个线性电容、一个线性负电阻和二个非线性元件组成,并具有π形的电路结构. 其主要特征是,利用非线性元件的作用来切换电路中的时间常数,使其电压和电流发生急剧变化. 利用负电阻可满足电路局部发散的条件,并且这种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以及局部发散是该电路产生混沌与超混沌的两个前提条件. 分岔和李雅普诺夫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分岔参数的改变,电路的振荡机理由周期态演变为混沌态,再由混沌态演变为超混沌态. 设计了五阶超混沌电路,给出了硬件实验结果. 关键词: 超混沌电路 超混沌吸引子 电路实验  相似文献   

7.
毛广文 《物理通报》2009,(9):14-15,4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处理有关判断稳恒电路中用电器消耗功率变化情况的各种题目时,往往感到十分困难.因为若用常规思路处理此类问题,由于电路复杂,借助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随外电阻阻值变化规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功率分配关系等多个知识点综合处理,解题过程中的一点失误而导致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8.
RC电路是最基本的一阶动态电路,在电路中由于受电阻和电容元件参数的限制,电路的时间常数通常很小,测量过程难于实现.本文对RC电路进行了改进型设计,提高了RC电路时间常数值,使测量过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个混沌电路及其实验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平  罗小华  陈海燕 《物理学报》2005,54(11):5048-5052
给出了仅仅由几个运算放大器、电容和电阻组成的一个新混沌电路. 对混沌电路的状态方程进行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一个正的李雅谱诺夫指数,数值计算得到了此系统的混沌吸引子. 同时,对此混沌系统进行了电路实现,得到了混沌电路的吸引子,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完全符合. 最后,对该混沌电路中的两个可调电阻的变化对混沌电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调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路仍然保持有基本相同的混沌输出. 关键词: 混沌电路 李雅谱诺夫指数 电路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电感电路和电容电路在电子技术的滤波电路中有着重要作用,损耗电阻的大小是设计滤波电路参数的重要依据.人们通常在讨论电感和电容特性时,都把电感和电容当作纯电抗性元件,认为在低频段它们不存在损耗电阻,只有在10。Hz以上的高频范围内才有损耗电阻存在,事实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实验测试分析电感电容在10^3~10^4Hz的频率范围内它们的损耗电阻不能忽略,而且电感的损耗电阻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电容的损耗电阻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电阻、电容和电感是电路中用得最多的基本元件,在交流电路中它们各有自己的作用:电阻可以降压、分压、发热;电容可以隔直流、通交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可以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由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自发挥特长,可以完成许多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下面就是由它们组成的几个基本电路.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电路各支路的电阻分为变与不变两种情况,电学量变化量比值解法不同.应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 律分析出电压与电流关系表达式;或利用等效电源的方法,类比由“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对数据处理方法; 也可以用求导数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将FD-NCE-II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仪接入可调可读电阻,使实验者在观察相图变化的同时读出电阻R的变化情况,得出电路出现平衡态、分岔以及涡旋状态时的电阻值及其范围。另外通过对比电路初始状态的电阻值,还可以探究非线性电路对初始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郑金 《物理实验》2004,24(5):14-15
如图1所示电路,滑动触头P把变阻器R分为aP和bP两部分电阻并联,形如“口”字,故称为“口”形电路,可知:当触头P在变阻器端点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为零);当触头P在变阻器的中点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为R/4),或者说,当一个定值电阻被等分时,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电压规律和电阻规律反映出同一电路中同一个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揭示了同一段电路中不同电学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综合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是分析解决简单电路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郑金 《物理实验》2004,24(7):11-12
如图1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R与负载RL(纯电阻)构成分压器,RL两端的电压(分压器的输出电压)Ux与变阻器并联在支路中的电阻Rx有关,调节R的大小,Ux随之变化,即若Rx增大,则R并增大,Ux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电源输出功率是指在外电路上消耗的功率.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涉及到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路端电压、电路电流、外电阻以及电功率等物理量.在这些物理量中,除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电阻由电源本身决定外,其余各量都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如何变化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电工基础》中介绍了多种测量电阻的方法,用多用表测电阻方法简单,但测量误差较大;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其准确度又受标准电阻R1、R3、R4准确程度的影响.用伏安法测电阻,需选适当的实验电路(安培计外接法或安培计内接法),而实验电路的选择对学生是难点,即使选择了合适电路,由于电表的分流或分压,系统误差也还是较大.要想减小误差,就要避免电表的分流或分压,如果把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适当改进,就能既方便又准确地测量电阻的阻值.  相似文献   

19.
中专物理教材(陕西省中专物理教材组编工科中专物理教材)对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和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分别以扩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为例加以说明.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本校实验室所用的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部线路进行分析,不但能为学生分组实验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电压表电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电流表电阻很小,在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相似文献   

20.
在混联电路中,当部分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整个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它们的电流发生变化.要判断它们的变化情况,常用方法是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相结合,分析电压和分析电流相结合.分析过程比较繁琐,容易出错,大部分学生感到较难掌握.现通过两个例子总结出一个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