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制备头孢类抗生素的中间体α-(2-氨基噻唑-4-基)-α[(叔-丁氧基羰基)异丙氧亚胺基]-乙酸(ATIA)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Spherige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5 g·L-1四丁基溴化铵的甲醇-水(6+4)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以外标法定量.在0.001~1.0 mg范围内,ATIA的质量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1 475.6m+1 786.7,相关系数为0.999 7,以质量为0.06 mgATIA按方法测定6次,算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7%,检出限(3S)为0.6μg,回收率的试验结果在98.8%~104.0%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研磨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α-山竹黄酮(α-MAG)的包合物,由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1H NMR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表观包合稳定常数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表明,Hp-β-CD能与α-MAG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为2.11 × 103L/mol,加入Hp-β-cD后,α-MAG溶解度大大增加.包合反应主要由焙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α-萘胺在多壁碳纳米管-DHP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多壁碳纳米管-DHP膜能显著提高α-萘胺的氧化峰电流。据此,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α-萘胺的高灵敏电分析方法。此方法测定α-萘胺的线性范围为4.5×10-7~2.0×10-5mol/L;开路富集2 min后,其检出限为2.0×10-7mol/L;对浓度为5.0×10-6mol/Lα-萘胺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9%(n=6)。本法已用于长江水样中α-萘胺的测定,回收率为97.5%~104.2%。  相似文献   

4.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同时测定α-萘酚和β-萘酚异构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硼砂-HCI(pH=8.2)的水溶液中,α-萘酚(α-N)和β萘酚(β-N)分别与卢一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对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实验发现.α-N和β-N两种包合物的RRS光谱在320hm处有等强度的等散射点,β-N的包合物在338nm处出现一个突出尖峰,经偏振实验证实是共振荧光峰,而两者在470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形和增强趋势一致,且具加和性.故可在470nm处测定萘酚的总量,再在338nm处以"同原射线计量法"测定β-N和α-N的含量.在470nm处测定萘酚总量实验的线性范围为5.0×10-63.6×10-4mol/L,最低检出限为2.0×10-6mol/L,RSD为3.5%.在338nm处测定β-N和α-N含量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6~3.1 X 10-4mol/L,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6×10-6mol/L和1.8×10-6mol/L.RSD分别为3.7%和3.6%.测定的选择性较好,据此可对合成样品进行同时测定和对α-萘酚试剂的纯度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稀氨水溶液中,微量α,α′-联吡啶加速过氧化氢氧化茜素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证明了本反应的反应级数为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698×10~(-3)/s,半衰期t_(1/2)=6.8min。建立了动力学直接光度法测定微量α,α′-联吡啶的新方法,灵敏度为1.35×10~(-8)mol/L,测定范围0~16×10~(-4)mol/L,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α-硫辛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水(4+6,预调至pH 3.5)混合液超声提取25min,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上述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在波长210nm处进行测定。α-硫辛酸质量浓度在20.0~500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和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80mg·L-1和2.7m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1.5%~9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5.0%。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手性柱HPLC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中间体(R)-α-羟基苯丁酸乙酯中的(S)-α-羟基苯丁酸乙酯。采用Chiralcel OD-H色谱柱,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90:1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进样体积20μL,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R)-α-羟基苯丁酸乙酯中的(S)-α-羟基苯丁酸乙酯的含量。(S)体的线性范围5.5~23.8μg/mL,检出限0.47μg/mL(S/N=3),回收率为96%~103%,精密度RSD为2.1%(n=6)。  相似文献   

8.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痕量α-萘乙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溶剂-盐-水体系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痕量α-萘乙酸的新颖而简便的方法.研究了包括盐及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用量、α-萘乙酸的荧光光谱和浓度、萃取时间、共存物和pH等的影响.在最佳萃取体系乙醇-(NH4)2SO4-H2O中,测定α-萘乙酸的线性范围2.4×10-7~5.2×10-6 mol/L,检出限7.8×10-9 mol/L.方法用于强化水样和大米样品中痕量α-萘乙酸的测定,回收率95%~103%,相对标准偏差2.2%~4.3%.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汞的显色反应.在Na2B4O7-NaOH缓冲溶液(pH11.0)介质中,在Triton X-100存在下Hg(Ⅱ)与试剂生成络合物(1∶2).络合物在45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6×105 L·mol-1·cm-1,在535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7×105 L·mol-1·cm-1,以535 nm为参比波长,以45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3×105 L·mol-1·cm-1.汞量在0~0.48 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0.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检材中的氟乙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溴苯乙酮酯为衍生化试剂,合成了α-氟乙酸苯乙酮酯(APFA)化合物,并以其为标准,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检材中氟乙酸钠的方法。样品中的氟乙酸钠经酸化,丙酮-水(体积比4∶1)萃取,与α-溴苯乙酮衍生化后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Hypersil ODS柱,乙腈-水(体积比50∶5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α-氟乙酸苯乙酮酯在1×10-5~1×10-2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生物样品空白添加实验的回收率为86%~93%,检出限为6.0μmol/L(S/N=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生物检材中氟乙酸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在pH4.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Fe3 与α-乙酰-γ-丁内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80 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3.6 X 103L/(mol·cm),Fe3 的质量浓度在0~4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测定铝合金和多维元素片(21)中微量的铁,回收率为99.3%~114.3%,相时标准偏差为1.87%(n=8).  相似文献   

12.
间接光度法测定药物中抗坏血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存在下,抗坏血酸能定量将铁(Ⅱ)还原为铁(Ⅱ),利用显色剂5-硝基-1,10-菲咯啉建立了间接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铁(Ⅱ)-5-硝基-1,10-菲咯啉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02 am波长处,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在0.1~2.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48×104L·mol-1·cm-1.方法用于维生素C片剂及注射液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与碘量法对照,两方法所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以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3,5-diCl-PADAM)作显色剂同时测定铑和钯的新方法. Rh(Ⅲ)与3,5-diCl-PADAM可在pH 4.0~5.2的弱酸性介质中定量反应, 铑配合物一旦形成则非常稳定, 加强酸酸化可转化为另一种质子化形体, 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614 nm, 且灵敏度显著提高;而Pd(Ⅱ)与3,5-diCl-PADAM可直接在强酸性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6 nm, 同时二者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和性. 基于二者显色酸度的差异, 建立了铑、钯同时测定新方法, 方法的εRh614=1.40×105 L·mol-1·cm-1, εPd614=8.30×104 L·mol-1·cm-1. Rh、 Pd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72 mg/L和0~1.2 mg/L符合比尔定律. 所拟方法已用于矿样和催化剂中铑和钯的同时测定, 结果与AAS法相符.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具有R和S构型的α-氰基α-(2,4-二硝基苯基)苯乙酸乙酯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结合光谱测定结果研究了分子内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对分子结构的影响,根据结构特性解释了在2,4-二硝基卤代苯与α-氰基苯乙酸乙酯苄碳负离子反应合成该化合物机理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使分子中乙氧基的异常键参数和NMR谱得到充足的证据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的三氮烯试剂:1 (8 喹啉) 3 (2 苯并噻唑) 三氮烯(QBT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 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铜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Cu2 与QBTT在室温下迅速生成络合比为1∶1的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48×104L·mol-1·cm-1,Cu2 的质量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6.
在外加电压为0.2 V时,通过偶合α-萘酚在一支电极上的氧化和氧化铂在另一支电极上的还原两个不可逆电极过程,构建了双安培法直接检测α-萘酚的新方法。在pH5.3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测得α-萘酚的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6~8.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7,n=9),检出限为2.0×10-6mol/L。连续30次测定1.0×10-5mol/L的α-萘酚,其峰电流RSD为2.6%,常用药物赋形剂和无机离子均不干扰α-萘酚的测定。方法已用于摸拟样中α-萘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水中α-甲基萘的含量。优化色谱、质谱及顶空条件,选用DB–624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在柱流量1.5 mL/min条件下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外标法定量。α-甲基萘的质量浓度在40~1 500 g/L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 5,当废水取样量为10.0 mL时,方法检出限为4.8μg/L。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实际废水样品中α-甲基萘的平均回收率为89.8%~97.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7.1%(n=6)。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废水样品中α-甲基萘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8.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pH=3的水溶液中,以2,6-吡啶二甲酸(H2L1)为第一配体,分别以α-吡啶甲酸(HL2)和1,10-邻菲啰啉(L3)为第二配体,与GaCl3反应得到了两种新的镓(Ⅲ)三元固体配合物.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核磁、热分析和摩尔电导等测试表明,此两种化合物均为非电解质,组成分别为[Ga(L1)(L2)(H2O)]·H2O和[Ga(L1)(L3)Cl ]·H2O,其中2,6-吡啶二甲酸以三齿形式,α-吡啶甲酸、1,10-邻菲啰啉以二齿形式与Ga3+配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在较高浓度下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则较配体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