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球的形成     
树华 《物理》2003,32(10):689-689
天文学家认为 ,月球是由一个像火星般大小的物体撞入地球 ,将物质溅射到围绕地球的轨道上形成的 .这一撞击还把地球上一天的时间延长到现今的 2 4小时 .月球中的物质一部分来自地球 ,其余部分来自撞击体 .科学家们对撞击体的物质在月球中所占的比例做了估计 ,结果分歧很大 .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得到的估计值从小于 1%到大于 5 0 % ,而大多数地球物理模型则预言这一比例在 5 0 %到 90 %的范围 .在德国的天文学家通过将月球与地球岩石样品的成分进行比较 ,计算出月球上来自碰撞物体的物质不超过月球的三分之一 .此外 ,他们还估计 ,月球至少是在 4…  相似文献   

2.
 黑洞撞击地球, 听起来一定是世界末日了。但是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 如果一个诞生于大爆炸的微小原生黑洞撞击地球, 也许情况不会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等生物大灭绝。1980年,美国阿尔瓦雷斯等人根据意大利一古地层中铱含量异常,明确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假说。从那时以来,小行星(以及彗星)愈来愈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强烈关注。1993年4月,在意大利名叫埃里斯的地方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国际会议,主要探讨近地小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问题,当时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60来位科学家参加,会议最后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埃里斯宣言》,以唤起世界人民对近地小天体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1989年底之前,传闻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惹起许多人的恐慌.消息很快得到了澄清,原来是场以讹传讹的虚惊.  相似文献   

5.
二次灾难     
二次灾难是指由于地球被撞击引起的地震、海啸、大气扬尘、震裂冰川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等间接的灾难效应.基于能量转化和守恒概念,建立简洁的力学模型,根据牛顿力学的动力学理论及有关文献,研究直径1 000 m的铁镍小行星撞击南极点对地球造成的直接影响和二次灾难.同时,还给出了一套评估灾难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计算发现,由撞击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衰减,但由此引发的二次效应却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重大事件今年7月,一颗已瓦解的彗星将撞击木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得到预报的天体撞击行星事件。其碰撞爆炸能量高达10万亿吨TNT炸药,远远超过地球上全部核武器的爆炸当量。全世界的行星科学家还从未观测过如此激烈的天体碰撞。这...  相似文献   

7.
正月球的起源一直争论不断,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后,喷射出的一部分物质形成了月球。问题是这一模型如果成立,那么月球与地球绕日运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应该不会超过1°,然而事实上却是大约5°,是450万年前的两倍。现在,法国尼斯科学家帕赫莱文(K.Pahlevan)和莫尔比代利(A.Morbidelli)指出如果确如描述中那样直接撞击,那么巨大的引力作用很可能会造成近距离脱靶。从很多0.1~1个月球质量的小行星构成的太阳系开始,10°甚至更大角度的倾斜是相当可能的。这一理论同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有着45.6亿年的演化史,最初的7亿年是地球的黑暗时代,经历了大量的火山活动、陨石和彗星的撞击;在38.5亿?7亿年前,地球基本是一个微生物的世界;从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现在是动物和植物快速演化和繁盛的时期;目前,地球已演化成一个具有高等智慧生物的星球.  相似文献   

9.
铝球弹丸高速正撞击薄铝板穿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导致其严重的损伤甚至灾难性的失效。撞击损伤特性研究是航天器防护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铝球弹丸超高速正撞击薄铝板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证明了AUTODYN-2D软件数值模拟预测薄铝板超高速撞击穿孔直径的有效性。通过对弹丸直径、弹丸撞击速度和薄铝板厚度影响薄铝板超高速撞击穿孔直径的数值模拟,以及利用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拟合的曲线,得到了铝球弹丸超高速撞击薄铝板的穿孔规律以及影响薄铝板超高速撞击穿孔直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戴闻 《物理》2003,32(2):140-140
按照地质年代的划分,从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到距今2.25亿年是古生代;2.25亿年—0.65亿年前是中生代,中生代又按先后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0.65亿年—100万年前是新生代,它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们有两种观点,即“灾变论”和“渐变论”.无论持哪种观点,他们都不否认,在距今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地球上的生命曾因流星撞击而蒙受灾难.慧星或小行星的轨道可因外扰动而改变,以致于最终飞向地球.如果星体的直径大于2km,撞击或许将毁灭地球的文明.在1998年,曾有媒体炒作:一颗小行星正朝地球飞来,它将于2028年撞…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认为:太阳是由高密度的星间云收缩而成的;地球是太阳形成时,其周围圆盘中的固体的宇宙尘埃被凝缩形成的许多小天体,在不断的运动中相互冲撞和组合形成的一类由高密度的岩石组成的固体行星中的一个;月球则是另一颗原始行星撞击地球的产物,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不同直径液滴撞击亲水壁面的动态特性.实验利用光学原理同时记录了液滴撞击壁面过程的正面及底面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液滴最大铺展因数随液滴初始直径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随液滴直径增大,液滴铺展至最大时需要的绝对时间、滞留时间、回缩时间均增长,稳定时的液固接触面积变大;液滴铺展至最大铺展因数所需要的无量纲时间约为1.68;液滴直径越小,则撞击后液膜回缩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3.
弹丸超高速撞击防护屏碎片云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地球轨道的各类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这些撞击损伤航天器飞行的关键系统,进而导致航天器发生灾难性失效。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及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弹丸超高速正撞击及斜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云的SPH法数值模拟,给出了二维及三维模拟结果;研究了防护屏厚度、弹丸形状、撞击速度以及材料模型等对碎片云的影响。模拟结果同高质量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碎片云形状和碎片云特征点的速度同实验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弹丸超高速撞击铝靶成坑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地球轨道的各类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损伤航天器飞行关键系统,进而导致航天器发生灾难性的失效。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弹丸超高速正撞击及斜撞击铝靶成坑的数值模拟,给出了二维及三维模拟结果。研究了弹丸密度、弹丸形状、板厚度、弹丸速度、弹丸直径和弹丸撞击入射角等对靶成坑的影响。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的成坑形状和特征尺寸同实验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45亿年前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飞出的碎片形成了月球。直至25亿年前, 太阳系内小行星长期持续的狂轰滥炸煮沸早期海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强纤维作为防护材料,是航天器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防护结构发展的趋势之一。超高速撞击损伤分析是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研究开发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高压极端加载条件下材料动态响应分析的重要内容。玄武岩纤维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高强度、高模量陶瓷纤维。利用二级轻气炮进行了铝合金弹丸超高速撞击玄武岩纤维编织布时的超高速撞击实验,根据弹丸碎片的闪光X射线阴影照片,分析了铝合金弹丸超高速撞击玄武岩纤维编织布的撞击速度损失规律,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铝合金弹丸的剩余速度方程,为分析玄武岩纤维材料对弹丸的撞击能量消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苑快讯     
 美国将发射探测小行星的飞船据《科技日报》报道为了揭开小行星的奥秘,寻找对付可能撞击地球的小型天体的方法,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本月16日发射一艘名为“尼尔”的小型飞船,对“厄洛斯”小行星进行为期3年的探测。  相似文献   

18.
图解小行星     
<正>说到小行星,人们不禁想起"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恐龙灭绝"这些灾难,而就在北京时间4月19日20时24分,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虽然它距离我们有180万千米,但在天文领域里这种尺度可以称得上是近在咫尺。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对这颗被命名为"2014 JO25"的小行星进行了观测,其直径约为650米,最宽处约1300米。小行星又被称为是"天外杀手",但不是每颗小行星都会给地球造成危害,因为小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会产生摩擦燃烧,而个头小些的小行星落下来,在天际间就只会看到一颗火流星一闪  相似文献   

19.
 宏观物体的相互撞击会发出响声.从陨星撞击地球时的轰鸣,到雪花落地时的沙沙作响;从子弹掠空时的呼啸,到石子击水时的叮咚有声,……这是人们都熟悉的现象.微观粒子撞击固体、液体和气体时能否发出响声呢?粒子音响效应的研究正是要探索这一问题。所谓粒子音响效应,就是具有动能的粒子与物质发生作用而产生音响的现象.这里所说的粒子,包括光子、电子、质子、μ子和离子、分子以及粒子团等等.这里所说的音响,包括正常人的耳朵能够听得至的声音和一般人的耳朵听不到的超声与次声.无论通常的声音还是超声与次声,其实质都是物质发生的一定频率的振动.  相似文献   

20.
超高速撞击实验中,通过对撞击发光信号的监测,利用光谱分析法测量超高速微粒撞击形成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深入研究微小空间碎片撞击诱发放电效应的基础.国内外相关机构已利用该方法对毫米以上微粒撞击等离子体的参数进行了监测,但是毫米以下微粒撞击发光信号的监测难度更大,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在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上对百微米级微粒超高速撞击的发光信号进行了监测,对该撞击发光信号以及撞击诱发放电过程中发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撞击发光信号对微粒速度进行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