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5-105
马可尼是无线电的发明人。他将别人阐明的电磁学原理应用于信息的空间传输,从而开拓了不用导线就能对无数接收机同时进行电波通信的可能性。他在学生时代攻读物理时,曾不断探讨麦克斯韦四的早期数学成果和赫兹、洛奇的电工实验结果,1894年,他用相当简陋的装置:一只增压感应线圈,一只发送端上由莫尔斯断键控制的火花放电器,以及一只接收机上的简单检波器进行短距离的初步实验,之后他改进了检波器,并使用垂直天线,使信号的发射范围扩大到1.5英里左右,这位他确信该项新通信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
范斯沃斯在读高中时他就设想了电视的基本条件,在杨伯翰大学他开始研究传送图画的程序。1926年他与别人合建了克罗克研究实验室,1929年改组为范斯沃思电视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又改建成范斯沃思无线电和电视公司。1927年他成功地传送了一张由60条水平线组成的图像(美元标志),从而获得第一个电视专利。接着他又发明了多种器件,其中有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放大器、阴极射线管、电子扫描器、光电倍增管等光电器材。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3
伏尔泰的父亲是小官吏。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思想敏锐、言辞锋利、聪明过人的才子之一,他既受人喜爱,又受人诅咒。因为他与别人舌战总能赢得胜利。也许是“祸从口出”,他多次被囚于巴士底监狱;至少有过一次遭受绅士所雇暴徒的殴打,因为这位绅士认为棍子要比语言争论更加奏效。他请女友夏特莱把牛顿的《原理》翻译成法文,并在1737年为该书写了一篇评论。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E)十几岁时在科普读物里看到了有关马可尼和他的实验的故事。不到20岁,他便制成了他自己的无线电发射器并用它发射信号。他去哥伦比亚大学,在浦品嘲的指导下进行研究。阿姆斯特朗发明了一种电路,用它先降低频率然后加以放大。他把这称之为超外差接收器。有了它,使用无线电收音机就更方便了。只要旋转刻度盘即可调谐好,因此,无线电收音机大大地普及了。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91
劳厄是军官的儿子,早年随其父的调动到过许多地方。由于过着流动的生活,他进过许多学校,读高中时,兴趣才集中到科学方面。1899年,他进入施特拉斯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190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普朗克眦。的助教。劳厄于1912年对一块硫化锌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他取得了衍射图样,并把它拍摄到照相底版上。这一实验不仅说明了X射线的电磁本性,而且是双重成果。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3
赖斯曾在法兰克福上学,1858年开始在腓特烈镇任教,进行电学实验,研制助听器。这使他对用电传送声音发生了兴趣。1861年前,他设计了一架能传送乐音的电话。声能与电能互换这个早期尝试,己由贝尔更进一步加以推进,并于1876年解决了用电传送语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2
莫尔斯18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在19世纪30年代,由于在一次航海中受到同船乘客杰克逊的影响,莫尔斯开始热衷于电的实验。他决定制造一台电报机,但又觉得力不胜任,因为他对电的知识一无所知。他偶然地遇到了亨利。亨利毫不吝惜地帮助了他,回答了他的所有问题。此后莫尔斯开始为制造电报机谋求援助,在这里,莫尔斯作为一个持之以恒、决心果断的人显示了他的真正才干。他发明.了迄今仍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的点、划电报符号。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阿尔哈曾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一位物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光学。他正确地认为,人能看见物体是光由太阳或其他发光体发射出来后,通过被看见的物体反射入人眼所致,而不是托勒密等人认为是靠眼睛发射出的光线被物体反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67
格里尼亚少年时期因学习优良而数次获奖;在里昂大学学习时,他学数学,对化学并没有好印象,但是与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偶然接触使他改变了看法,而数学反倒与他无缘了。他在实验过程中试图把甲基加到一个分子上,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弗兰克兰用乙醚作溶剂,制出了锌与有机化合物的结合体(化合物),因而格里尼亚“灵机一动”想知道他是否能用镁达到同样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26
他在测定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公式,因此他和父亲共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生于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大学求学,1909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物理学、1912年他在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13年发表布拉格公式,这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基本公式,他还用他父亲设计的X射线分光计精确测出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
爱迪生出生荷兰移民家庭。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12岁起做报童、小贩等以自谋生计。因受法拉弟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1868年他发明选票记录仪没有被采用,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他改进了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赏识,受聘月薪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1876年,创办了他的实验室,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103
马赫186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格拉茨和布拉格任教,1895年回到维也纳。他接受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无非都是感觉。他还认为,空间、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它里面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分布(这在今天被称为马赫原理,由爱因斯坦髓首先使用)。他最负盛名的是在1887年进行的气流实验。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
1893年阿斯顿高中毕业,数理化的成绩居全班之冠。1910年前往剑桥大学,在汤姆孙手下工作。他协助汤姆孙做磁场正离子偏转实验。实验说明:有些元素的原子有可能并不都具有同样大的质量。阿斯顿于是改进了设备,让具有一定质量的所有离子都汇集到照相底片上一条很细的细线上(质谱仪)。在做氖气实验时,他发现底片上有两条线,其一所指质量为20,另一为22。从这两条线的对比度上计算出质量为20的离子数十倍于质量为22的离子数。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3
瑞利出生贵族家庭,因袭父亲爵位。而被称为瑞利勋爵。瑞利自幼聪敏,20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逐渐显露才华;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研究工作几乎遍及当时经典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他的《声学原理》以科学名著著称于世。青年时并不以贵族爵位而影响其科学上的追求。他善于用简单的设备作实验而能获得十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8-119
奥伯特的父亲是内科医生,他本人也曾攻读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将他送进了奥匈帝国的军队。负伤使他被迫赋闲,从而对宇宙航行萌生了兴趣,使他成为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并驾齐驱的宇航学先师。他所进行的实验被奥匈帝国的国防部视为无稽的儿戏而遭冷遇。战后,他在1922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有关火箭设计的博士论文也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3
赫尔蒙特是从炼金术到化学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虽然有神秘的倾向,且相信点金石,但他尊重哈维聃和伽里略船的学说,他还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他认为水即使不是物质的惟一组分,也是物质的主要组分。他用定量土壤栽培一颗柳树的实验来“证明”他的想法。他只为树浇水,5年之后柳树的重量增加了74.389kg,而土壤的重量仅只失去57g。他由此推论,说是树把水转化成自己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舍勒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药剂师的学徒,开始学习和研究化学。1770年在乌普萨拉做药剂师。1775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舍勒发现的有机和无机物不下3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和氯。他在1773年以前,研究了燃烧现象,分离出了氧气(当时他称为“火空气”),并于1775年底写成《论空气与火》一书。他还证明“火空气”存在于空气中。1772年舍勒曾研究氮气,他用硫黄与铁粉的混合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当时他称为“浊气”或“乏空气”。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1774年他对软锰矿做了多种实验并确定它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将这种金属定名为锰。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4-134
里纪对电磁辐射感兴趣。在赫兹实验后不久,他便指出,赫兹波,至少是较短的赫兹波,会像光一样产生反射、折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这最终证明了无线电波仅是在波长上不同于光波,而在性质上与光波完全相同。里纪的这种实验结论最后导致了电磁波谱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