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并合成了16个含噻唑环的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剂, 利用IR, 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通过小鼠口服糖耐量实验测试了它们的降血糖作用, 结果显示其中两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降血糖作用, 一个与格列齐特相当, 另一个强于格列齐特, 显示了在治疗II型糖尿病方面的前景. 构效关系研究发现, 这16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1,2-二甲氧基苯,丁二酸酐以及α-溴代四乙酰基吡喃糖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作为SGLT2抑制剂的两个结构新颖的苯萘基糖苷化合物(6a和6b),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确认.利用小鼠体内葡萄糖耐受量法测定了6治疗糖尿病的活性,结果发现6a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格列齐特相当.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镇痛活性更好的化合物,以前期发现的螺环哌嗪季铵盐类化合物1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小鼠醋酸扭体模型初步评价了它们的镇痛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苯环上的羟基是关键的药效团,与开链季铵盐相比,螺环季铵盐结构对活性更有利;扩大螺环和引入取代基对活性不利.  相似文献   

4.
以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为母体化合物,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了9个磺酰脲类异噁唑酮衍生物, 经IR, MS, NMR及元素分析证实了化合物的结构,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除草活性, 并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具有双光子吸收的咔唑类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英红  钟增培  李娜 《有机化学》2004,24(12):1577-1582
设计、合成了四个新的咔唑类具有较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光谱特性,对双光子吸收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产物脱氧鸭嘴花酮生物碱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手段,设计并合成了 40个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和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使用噻唑蓝(MTT)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3种肿瘤细胞(MCF-7...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反式-4-烷基环己烷结构的C-葡萄糖苷类SGLT2抑制剂——反式-1-{4-甲氧基-3-[(4-取代环己基)甲基]苯基}-1-脱氧-β-D-吡喃葡萄糖(12a~12d),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小鼠口服糖耐量实验表明,12a~12d均显示较强的降血糖活性.对12a~12d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构效关系分析,得到了良好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更深入地认识含氟新化合物作为农药的生物活性和其结构间的关系,建立有意义的药物-受体作用模型,寻找同类化合物的药效团,对合成的含氟化合物在经典QSAR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运用DISCO,CoMFA和Leapfrog方法研究了它们的三维构效关系.首先根据化学结构,将分子进行了分类,然后再分别进行CoMFA计算,根据第I类分子的CoMFA结果,我们进行了含氯化合物的全新设计.根据各类中较好的构效关系模型,我们进行了分子的改造,预测了它们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银促进的傅-克反应可以合成系列C3α-位为不同类型芳基取代的四氢吡咯并吲哚骨架的类天然产物.在该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发现C3α-位分别为对乙酰氨基苯基取代和甲基吲哚取代的四氢吡咯并吲哚类衍生物3a和3b对多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微摩尔级的活性,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候选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成药性及其构效关系,以化合物3a为前体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类天然产物(化合物4~17),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构效关系.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分析确证.本研究为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先导生物活性结构,设计合成了10个具有双三氟甲基苯胺取代的邻苯二甲酰胺新型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HRMS以及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和东方粘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此结果为邻苯二酰胺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新型抗肿瘤先导物,采用缩合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合成酯的方法,以O,O’-二烷基-1-羟基-(取代苯基)甲基膦酸酯、取代苯甲酸为原料合成16个目标物,其中12个化合物未见报道.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和表征.并首次研究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目标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2i,2k,2m对SGC-7901的IC50值分别为18.8,18.5,24.5μmol/L,对A-549的IC50值分别为24.1,29.0,20.7μmol/L,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香豆素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席夫碱结构的香豆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对人口腔鳞癌细胞KB及多药耐药株KBv200的初步毒性试验表明,化合物4a,4b,5b,3d和4d具有中等的抗肿瘤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β-唑基烯基酮的合成、反应机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不同的芳香醛与丙酮为原料 , 经过4步反应合成了14种新的β-唑基烯基酮. 经IR, ^1H NMR, MS及元素分析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质谱解析以及其它波谱手段,推测了该合成路线中关键的一步, 唑化的反应机理, 此外还进行了杀菌活性的测定, 初步找出了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大致规律.  相似文献   

14.
冬凌草甲素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冬凌草甲素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冬凌草甲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再进行糖苷化,最后脱保护,经五步反应,以23.0%的总收率,合成了冬凌草甲素-6-O-β-D-葡萄糖苷,并得到一系列冬凌草甲素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5.
端锚聚合酶与细胞的癌变和衰老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细胞癌变机制和癌症治疗靶标研究的新热点.为寻找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虚拟药物筛选,设计并合成苯并[f][1,4]氧氮杂?酮类化合物12个,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确证.对合成化合物进行初步生物活性测试和构效关系阐释,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显示抑制作用,其中3h对Hep-3B具有显著的活性,IC_(50)值为3.5μmol/L.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新型蚜虫控制剂,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引入不同类型的杂环取代EBF结构中不稳定的共轭双键,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杂环取代的EBF类似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证.对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及初步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对桃蚜和大豆蚜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优于先导EBF,酯基的引入则对驱避活性有利.  相似文献   

17.
孔亮  冯秀娥  高洁  李静  李青山 《应用化学》2014,31(10):1185-1190
合成了13个具有新型结构的苯基(噻吩-2-基)甲酮类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9b,10b,11b)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ESI-MS、1H NMR和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证。 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保护活性的结果显示,对位甲氧基以及两个氯原子取代的活性较好。 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苯基噻吩甲酮母环上取代基的位置、数目、类型是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有机化学》2012,32(5):966-972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独特.综述了这类天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现驱避蚜虫的新型高活性化合物,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引入不同取代的苯环替代EBF结构中不稳定的共轭双键,设计了一系列含苯环的EBF类似物.优化了一条苯胺和香叶基氯反应的N-烷基化路线,在最优条件下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桃蚜具有一定驱避活性,其中4d、4h和4k驱避率分别高达56.3%、58.3%和50.3%.目标化合物构效关系显示4-位卤素取代化合物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二肽肽酶Ⅳ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肽肽酶Ⅳ是一类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潜在价值的关键酶,很多此类酶的抑制剂用于处理此病具有相当好的有效性.一系列N-取代的甘氨酰氰基吡咯烷衍生物对于二肽肽酶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我们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建立DPP-Ⅳ抑制剂--N-取代的甘氨酰氰基吡咯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该模型为设计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高效DPP-Ⅳ抑制剂提供结构信息.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575,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81,绝对误差S=0.184,F9.68=388.5.使用七个预测集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所得的模型解释了已有的构效关系,并对同类化合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可用于指导新型的DPP-Ⅳ抑制剂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