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我国是丝绸和丝织艺术的诞生地。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我国的丝织品和蚕桑丝绸科学技术就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我国的丝绸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丝出口量占世界丝绸贸易量的90%,真丝绸出口量占世界的40%。人们一见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生产、使用、科研和群众、干部、科技人员两个“三结合”,大搞科学实验群众运动,多快好省地发展科学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昆虫保幼激素在养蚕业上的推广应用,就是一个生动事例。从试验、鉴定到推广应用应用化学合成的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增加桑蚕茧丝产量,国外虽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但并未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为在我国开辟增产桑蚕茧丝的新途径,1973年2月,在上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局主持组成了广东省昆虫保幼激素试验协作小组,于4月,中  相似文献   

3.
素有“纤维皇后”美称的丝绸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内外市场继续走俏。丝绸畅销,必将促使蚕桑生产的持续大发展。可是从桑刭绸的一条龙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十分有用的物质未充分开发利用或当成废物抛弃。本文拟从目前做农家肥应用的蚕沙(即蚕粪)中提取天然色素——叶绿素进行综述。同时对叶绿素深加工后的废液及提取叶绿素后的残渣利用也一并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一些地区开展了合成和应用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的研究。在国外对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近几年很活跃,出现了活性比天然保幼激素高得多的人工合成的类似物。保幼激素的应用研究也颇活跃,七十年代初,日本科学工作者进行了保幼激素养蚕增丝的研究,得到成效。1973年,为了开辟增产桑蚕茧丝的新途径,由广  相似文献   

5.
丝绸制作中的精炼、染色和保存与蚕丝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从蚕丝化学组成和结构出发介绍了丝绸精炼、染色和保存中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属于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的国立研究所。其前身是1918年在横滨成立的丝绸研究所,1937年改为纤维工业研究所,1969年改为现在的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1979年迁至新建的科学教育城市筑波。该所已有70年的历史,过去曾在丝绸、人造丝和合成纤维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近十几年来,纤维以外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逐渐多起来,最近主要研究新型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7.
桑蚕的丝素蛋白纤维,主要由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组成,分子量在10~5以上。有关丝素蛋白大分子局部(特别是结晶部分)的模拟合成,已有较多的工作。但因分子量太低,无法用作材料。从材料角度看,合成的丝素蛋白其氨基酸并不需要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光  相似文献   

8.
桑蚕丝素蛋白的结构、形态及其化学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同隐  邵正中 《高分子通报》1990,(3):154-161,189
通过对桑蚕吐丝机构的描述,着重从高分子科学的角度介绍桑蚕丝和蚕丝素蛋白大分子的组成、形态及各种化学、物理性质,讨论了蚕丝素蛋白的纤维化机理,并简述了丝索蛋白纤维的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发生农户养殖的桑蚕食用桑叶后大批中毒死亡的案件,惊动全区.对桑叶进行毒物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含有特丁硫磷农药.特丁硫磷常用作农田杀虫剂,其被桑叶吸附后,混合在叶绿素中,给分离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证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实验,是用丝绸或毛皮摩擦过的玻璃律或塑料棒去接近水流,使水流方向发生偏转。由于教室内空气湿度较高(由呼吸产生的水汽),就是将事先烘干的丝绸或毛皮拿入教室,等课讲到做实验时,丝绸或毛皮已不同程度地受了潮,教师虽费气力进行摩擦,但实验成功率仍较低,即使成功,现象也不够明显。为了克服环境及玻律或塑棒带电量小时实验的影响,笔者用J75-02型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放电又杆代替玻律或塑棒做实验,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在两支酸式滴定管中分别注入30mL蒸馏水…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养蚕缫丝纺织的方法,以后中国的丝绸经丝绸之路从罗马转运到欧洲各地,同时也传去了育蚕和织绸的技术。但光靠天然丝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丝绸的需求。一六六四年英国的生物学家霍克(Hook)系统地研究了蛾蝶昆虫的生理结构后第一次提出了人造丝的概念。一八八九年Chardonnet发明了硝酸纤维。到一八九一年英国的化学家克鲁斯(Cross)等人发明了把芦苇、木头用二硫化碳制造粘胶的方法。这一发明为人  相似文献   

12.
丝蛋白纤维机理的模型——应力作用下丝蛋白构象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用喇曼(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桑蚕吐丝过程中丝腺体不同部位的丝蛋白的构象变化。发现随应力增加,从前部丝腺开始,丝蛋白产生了β-折叠构象。通过将丝蛋白直接在拉力机上拉伸,用Raman光谱等手段检测,详细研究了在不同拉伸条件下丝蛋白构象的变化,在微观层次上揭示了丝蛋白在应力作用下变性的全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变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生产的原料来源及工艺技术,对发展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及技术现状我国现有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多集中在中低档,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的需要。(李)《计测技术》简介《计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研究桑蚕春茧内、中、外各茧层丝素中的色氨酸含量和色氨酸在丝素纤维中的径向分布状况 ,并探讨了光、热处理后蚕丝丝素中色氨酸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外、中、内各茧层丝素的色氨酸含量不一致 ,由外至内各茧层丝素中色氨酸含量依次降低 ;色氨酸在丝素纤维的径向分布不均一 ,呈现色氨酸在易溶落的最外表面层含量最多 ,次表层相对较少 ,中间层较多 ,而内层最少的分布状态 ;光或热处理均会破坏丝素中色氨酸 ,使色氨酸含量明显下降 .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促进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溶剂萃取作为一项高效、快速、简便的分离技术,在我国已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苯基-3-甲基-4-苯甲酞基吡唑酮〔5〕(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分析仪器产品的诞生和发展解放前,我国没有任何分析仪器产品。1952年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先后出现了几个生产分析仪器的小厂(沪江、雷磁、创造,即现在上海分析仪器厂和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的前身),开始生产较简单的pH计、电导仪和光电比色计等有限几种实验室用分析仪器。当时的生产、技术力量极薄弱,还谈不上形成真正的分析仪器制造工业,可以算作我国分析仪器发展史中的前奏。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在1957~1958年间,蓬勃发展起来的流程加工工业,特别是化学肥料工业和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塑料及工程塑料的研究、教学和生产是50年代以后兴起的。这之前仅限于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少量赛璐珞和酚醛制品。1954年,我国酚醛塑料粉、赛璐珞和酪素塑料3个品种的总产量为3239吨。经济建设的兴起,科技人员及工人们的努力,70年代后开始引进大型石油化工装置,1978年塑料总产量达92万吨。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塑料的主要品种在我国几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塑料在发展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醛生产原来采用浮石银催化剂,乙醛生产原来采用银丝网和浮石银的混合催化剂。由于这些催化剂活性较差,制备或活化过程又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根据生产上的要求,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电解银催化剂,并先后将这种新催化剂应用于甲醛生产和乙醛生产,使我国的甲、乙醛生产达到高效低耗的新水平。本文报导电解银催化剂的特点及其应用于甲醛生产和乙醛生产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氯代苯的生产在有机中间体的制备中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的硫化染料也以氯代苯为主要原料;而且已有相当规模的实际生产。苏联克立伏诺斯教授这篇研究论文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观点,并对见于文献的各种制备方法作了评定。他关于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对比的结论特别可以引起在设计大规模生产时的注意。译者认为这对于我国这方面的化学工业基本建设和实际生产实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故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