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素质培养与大学数学教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素质是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辩证统一。数学能力为骨,数学素养为肉,合为一体,构成数学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是大学数学教育的灵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吕国袆 《数学通报》2007,46(9):16-18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集合与函数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集合与函数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的门户,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通过对集合与函数的教学,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初中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为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第二,从整个数学体系来看,集合与函数是它的基石,每个数学分支都渗透着集合与函数的思想和应用.第三,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集合与函数的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中的三个维度的教学思想,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大家知道,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3.
创新力的培养与工科数学教学的创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毛京中 《大学数学》2003,19(1):51-53
论述了创新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素质的特征 ,数学教学在创新力培养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 ,以及关于数学教学创新的探讨 .  相似文献   

4.
谈谈课堂教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艺术首先表现为语言的艺术。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反映其数学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中有三条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材的编排思路,其中教师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学应用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数学应用的一点思考郑列湖北工学院数学教研室430068)1问题的提出加强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这无论对大学,还是对中小学的数学教育来说都是勿容置疑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的大学、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倾向,造成这...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 ,一个非常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的环节就是写“教学后记” .作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完善与反思 ,教学后记对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然而我们许多老师往往忽视其价值 ,不愿或不想去写教后记 ,从而丢失了教学过程中一份十分珍贵的财富 .教学后记记什么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应有如下三点 :1 总结“精采” ,记教学中的体会在教学实践中 ,每个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对课堂教学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作了充分的设计 ,然而这些教学设想只有在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 ,才能体现它的“精采”之…  相似文献   

7.
数学证明与数学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新的数学命题 .正如波利亚评论数学的二重性时所阐述的那样 :“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1 ] .国内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开始研究“如何教猜想” ,提倡“发现式”教学 ,许多中学数学教学杂志刊登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 ,不容置疑 ,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冲击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人们在如何获得数学发现的认识上还存在片面性 ,例如文 [2 ]中说到 :“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人们进行研究创造 …  相似文献   

8.
胡京爽 《工科数学》2001,17(6):63-66
本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如何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形式化思维的规律指导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对数学活动中形象思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这个术语可以表示一种思维活动,即数学活动.本文所涉及到的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活动的教学. 所谓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人脑凭借形象进行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解题教学中如何实施"出误探究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淦利 《数学通报》2007,46(2):52-53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在数学的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搭建“犯错”的思维平台,露出兔子“尾巴”,留下“漏洞”,给学生提供质疑、讨论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分析、诊断,发现错误所在;或者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能够知错、改错、防错,这就是解题教学中的“出误探究法”.本文以我市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唐佳俊的一堂示范课内容为例,拟从三个方面浅谈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实施“出误探究法”.1设置错解,要求学生找出错误所在,以达到“知错、改错、防错”的效果例1有一批钢管,长度都…  相似文献   

11.
漫谈数学科学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之江 《大学数学》2004,20(5):13-14
从现代数学的特殊本性出发 ,论述了数学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先天的教学难度 ,文章分析了国内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进行数学认知规律的探索研究 ,把握数学教学的特殊门道的重要性 .  相似文献   

12.
周涛 《中学数学》2022,(24):84-85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充满学习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接触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任务探究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质疑精神.本文中从初中数学课堂上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案例出发,针对如何推动任务驱动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学数学教学论》(以下简称教学论)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以及今后的谋职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我们两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教学过程,就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数学兴趣,倡导开放式的数学建模教学形式,以应用为驱动、采用案例教学,并注重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建模竞赛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展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促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主要阐述了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对促进数学教改所起的作用,探索了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试改革等。全面总结了重庆大学近年来开展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及深化理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发展数学CAI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CAI进入数学教学,利用其交互性、个别化、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在学习材料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CAI进入数学教学,也将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改变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六年纲要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达到计算机配备最…  相似文献   

19.
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个案——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丹 《数学通报》2002,(5):15-18
个案包括三部分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过程实录 ;对个案的分析与评价 .1 教学目标的确立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是学生相当难掌握的内容 ,往往需要学生在相当长的学习时间内 (甚至要到学习微积分以后 )反复体会才能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因此 ,一开始让学生接触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时 ,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列极限概念的合理性 ,并为学生创立一个比较容易独立进行准确、深入思考的语境背景和图形背景 .2 教学过程2 1 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学生也会使用诸如“极限”、“无限接近”等词语 ,对这些词语生活化的使用有时会给准…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类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松 《数学通报》2006,45(1):37-3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情感体验,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与探索,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倡和运用.所谓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巧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