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流体低速绕流振动圆柱对流换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Fluent的动态网格技术,对空气低速绕流振动圆柱的对流换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动和振动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壁面振动可使换热强化,最大可强化9倍,换热的强化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场协同分析表明,圆柱振动强化换热的原因在于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程度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数值模拟圆柱绕流旋涡运动及尾流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引言流体绕过圆柱所产生的非定常旋涡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流动不稳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值模拟圆柱绕流旋涡产生及演化过程,探讨圆柱尾流涡街产生的机制,控制尾迹不同速度型以抑制涡街的产生,避免涡激振动在工程上造成破坏作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为使问题简化,本文以二维圆柱绕流作为研究对象。该流动涉及到非定常分离,旋涡的形成、运动及发展,流动不稳定性质改变等许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B。had等山对圆柱突然起动问题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文献门对二维圆柱绕流问题作了系统数值研究。本文采用文献门提出的差分格…  相似文献   

5.
纳米尺度圆柱绕流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利用Lennard-Jones(L-J)势能模型,模拟了Re为28时Ar流体流过Pt纳米圆柱的绕流现象.采用小步长时均值作为涡的瞬时值的方法,在纳米尺度、纳秒量级下得到了涡的周期性产生、组合、发展和脱落现象;在大步长时均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对称涡,表现出了绕流现象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不同特征.绕流过程还体现了流体的密度变化,圆柱上游密度大于下游密度、对称的两侧离轴线越远密度越大.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细节刻画圆柱绕流现象.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基于空间分解算法的分子动力学并行模拟方法,研究了微尺度、低雷诺数(Re=40)下串列等大的双圆柱绕流现象。结果表明:随着间距比L*/D*的增加,流动存在3种特征状态:当L*/D*〈1.1时,同单一物体的绕钝体流动相似;当1.1〈L*/0*〈3.5时,涡脱落现象只在下游圆柱出现,在两圆柱之间有交替附着于下游圆柱的...  相似文献   

8.
郭广利  杨永年 《计算物理》1997,14(4):590-591,589
以非定常N-S方程为主管方程,采用LU-NND混合差分格式,C和C-H型贴体运动网格,B-L双层代数紊流模型,求解绕振荡翼型和三维机翼的跨音速非定常粘性流场,分别计算了NACA0012翼型和M6机翼作俯仰振荡时跨音速非定常粘性绕流流场。研究了非定常绕流的气动特性,部分计算结果和风洞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局部凸起对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采用转捩SST模型分别对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状态下带突起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Reynolds数下带突起的圆柱绕流问题的近壁面流动特征以及表面时均压力与摩擦力系数的分布和凸起对圆柱表面流动分离以及转捩的影响,对比了有无凸起两侧圆柱表面时均压力、摩擦力系数的不同. 结果表明:当来流Reynolds数处于临界区时,气流在圆柱上表面凸起处形成了3个反向旋转的漩涡,之后随着θ的增大,发生了流动分离和流动转捩现象;对于不同Reynolds数下的来流,圆柱上表面的凸起可以使气流发生转捩的位置提前;圆柱上表面的凸起使流速增大、压强降低,从而导致圆柱产生升力,随着来流Reynolds数的增大,其升力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典圆柱绕流问题,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提出了基于壁面压力反馈的圆柱绕流减阻闭环主动控制方法,并比较分析了施加控制前后圆柱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及流场的差异.控制系统中,以圆柱壁面上均匀分布的压力探针测得的信号作为反馈,利用多层感知机建立压强信号与吹/吸射流及控制效果的映射关系,即控制策略;通过在圆柱上下表面狭缝施加连续可调的吹/吸射流来进行主动控制.同时,利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近端策略优化方法,在大量的学习过程中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稳定减阻效果.在圆柱绕流流动环境搭建方面,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之间的交互式框架,模拟提取非定常流场条件下圆柱表面的压强信号,并计算实时调整吹/吸射流强度时圆柱表面升力、阻力数据,以评估所选控制策略的优劣.研究表明:雷诺数为100时,主动控制策略能减少约4.2%的圆柱阻力,同时减少约49%升力幅度;同时施加主动控制后圆柱的减阻效果与圆柱回流区长度呈现强相关趋势.此外,不同雷诺数下智能体习得的策略减阻效果不同,雷诺数为200和400时,该主动控制策略能依次减小圆柱阻力17.3%和31.6%.本研究可为后续开展基于...  相似文献   

11.
李印实  孙杰  何雅玲 《计算物理》2008,25(6):711-7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纳米尺度低Re数(Re=20)条件下,氩流体流过铂(FCC(100))金属圆柱的绕流现象.从流线和速度矢量分布两方面刻画涡的周期性产生、发展和脱落过程.结果显示,一个涡脱落周期大约为0.3 ns,斯特劳哈尔数St约为0.2;时均对称涡的长度是圆柱直径的1.4倍,涡径与圆柱直径相当.从速度场和密度场的角度刻画回流区,并进一步研究典型区域(圆柱中心线附近区域及下游邻近区域)的速度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2.
方柱绕流大涡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体/有限元混合格式、非结构网格和大涡模拟方法求解可压缩的N-S方程,对Re=22 000的方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通过对以往研究经验的总结和利用精细的边界条件,使得采用二阶精度的数值格式和较稀疏的网格仍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甚至优于以往采用密网格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拟线化方法的整体稳定性问题的数值求解,采用隐式重启的Arnoldi方法求解其特征值问题.针对三维可压缩绕球基本流,研究其在亚临界参数Reynolds数Re=200,马赫数M=0.2,以及超临界参数Re=300,M=0.6下的整体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Mach数的增加(直至M=0.6)对流场模态的转变没有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多孔结构覆面柱体绕流模型, 采用含Darcy-Brinkman-Forchheimer作用力项的格子Boltzmann方程对覆盖多孔介质层的方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 研究多孔介质对钝体绕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比于不可渗透壁的柱体, 引入合适参数的多孔介质覆面层后可以有效降低其升力脉动幅值, 但阻力有所增加。同时, 较高雷诺数下多孔方柱的数值模拟表明: 多孔介质壁面使得尾迹区域的剪切层相距更远, 降低了尾流处湍动能, 并将雷诺应力的峰值移动到尾迹区域, 抑制了方柱两侧的动量交换, 使动量交换的位置发生在尾迹区域, 继而使得尾迹的涡街更加规则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基于复合网格系统的计算方法,对Re=50~1200的近壁插入圆柱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过渡流状态下在壁面附近插入圆柱对下游壁面传热强化的影响。并基于低速循环水槽流动实验台,采用粒子成像测试法(PIV)对Re=100~500的近壁插入圆柱流场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近壁插入圆柱流场在Re=100时进入过渡流状态;Re直接影响圆柱尾流中周期性涡脱和壁面涡岛的发生位置及其洗刷效应的大小,随着Re的增大,洗刷效应明显增强,因而,过渡流范围内Re越大,圆柱下游壁面传热强化越大。  相似文献   

16.
尹纪富  尤云祥  李巍  胡天群 《物理学报》2014,63(4):44701-044701
在亚临界区高雷诺数Re=1.4×105下,采用脱体涡模拟结合湍流分离的方法对弱电解质中电磁力作用下湍流边界层分离圆柱绕流场及其升(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电磁力可以提高圆柱体湍流边界层内的流体动能,延缓圆柱体湍流边界层的流动分离,减弱圆柱体湍流绕流场中在流向和展向上大尺度漩涡的强度,减小圆柱体阻力时均值及其升力脉动幅值.当电磁力作用参数大于某个临界值后,湍流边界层流动分离消失,在圆柱体尾部产生射流现象,从而电磁力对圆柱体产生净推力作用,出现负阻力现象,而且升力脉动幅值接近于零,出现圆柱体升力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etermined a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the flow inside the contraction geometry.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written in the vorticity-stream function formulation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is based on a technique of automatic numerical generation of a 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by transform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 into computational plane. The transformed equations are approximated using central differences and solved simultaneously by successive over-relaxation iteration.  相似文献   

18.
分隔板偏角对圆柱受力和脱涡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丁林  唐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10):1695-1698
钝体后安装分隔板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技术,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非稳态二维层流下的圆柱-分隔板结构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中等雷诺数(Re=100~500)下,分隔板与来流方向存在夹角时(θ=0°~45°)的圆柱绕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Re数下,圆柱阻力和升力系数等反映流动特性的参数随分隔板偏角而变化;阻力系数最小值对应...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tationary solutions for the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flow of a incompressible fluid past a semi-infinite flat plate at zero incidence angle. By using ideas from the theory of dynamical systems we analyze the vorticity equation for this problem and show that a symmetry-breaking term fits naturally into the downstream asymptotic expansion of a solution. Finally, in order to check that our asymptotic expressions can be completed to a symmetry-breaking solution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e solve the problem numerically by using our asymptotic results to prescribe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 sequence of truncated domains. The results of thes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 clearly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solution. Mathematics Subject Classification (2000). 76D05, 76D25, 76M10, 41A60, 35Q35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Fonds National Suis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