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硝酸镁在γ-Al2O3上的热分解及MgO/γ-Al2O3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载量时Mg(NO  相似文献   

2.
缩聚型邻苯二酚树脂的合成及对硼酸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球状邻苯二酚--甲醛树脂,并讨论了它对硼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可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较好地吸附硼酸;测定了树脂蝗吸附等温曲线,树脂对硼酸的理论吸附量可达6.14mg.B/g干树脂,并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吸附及洗脱性能。  相似文献   

3.
新型甲醛多孔硅复合传感器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种简便、快速检测甲醛的新型钯-多孔硅(Pd-PS)复合传感器.采用水热腐蚀法制备多孔硅,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其表面微结构.对多孔硅腐蚀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多孔硅的最佳制备条件.多孔硅经化学浸渍法在其表面掺杂金属钯,进而制成了钯-多孔硅复合传感器.当此传感器被置于含甲醛的混合气体中时,可高选择性结合甲醛气体分子,并产生电信号,其强度与甲醛浓度相关,通过万用表检测其电信号,进而分析其气敏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甲醛气体敏感,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乙醇、氨气、甲醇和丙酮不敏感.此传感器对甲醛浓度的检测范围在0.1~ 6.0 mg/m3之间,检出限为0.1 mg/m3,检测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4.
以KAl(SO4)2和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微波水热法于180 ℃反应20 min,经600 ℃焙烧2 h制得分级多孔γ-Al2O3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被用于吸附典型有机染料刚果红(CR)溶液.结果表明,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直径为0.8-1.0 μm,厚度约为200 nm.此γ-Al2O3空心微球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43 m2·g-1)和分级大孔-中孔结构,此结构非常有利于液相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比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和商用的γ-Al2O3样品显示出更快和更强的吸附性能.此样品的吸附数据很好地符合假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从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计算得到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的最大吸附量(qmax) 25 ℃时高达515.4 mg·g-1.由于具有分等级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吸附能力,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样品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潜力的环境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NiO/γ-Al2O3催化剂中NiO与γ-Al2O3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 NiO/γ-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XPS和 TPR等技术考察了制备方法、NiO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Ni存在状态的影响,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NiO与担体γ-Al_2O_3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详细地讨论了Ni物种的还原状态与以“Ni~0”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反应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经高温焙烧后,Ni以一种类尖晶石结构的固溶体形式存在,这种固溶体态尖晶石可能会抑制Ni的烧结和流失,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气相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TiO2/r—Al2O3及TiO2在r—Al2O3表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邓存  段连运 《分子催化》1992,6(1):15-22
  相似文献   

7.
树脂吸附法制备固定化乳糖酶及其操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树脂吸附并结合包埋与交联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胞外乳糖酶的固定化。固定化乳糖酶体现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以5%乳糖溶液为底物,分批反应11次后,乳糖水解率仍保持85%以上;在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连续水解乳糖实验,反应62天后,乳糖水解率保持在80%。  相似文献   

8.
以P123为模板剂,以TEOS为硅源,以氧化石墨烯为复合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介孔硅复合氧化石墨烯三维多孔材料(MSM/GOs),进一步通过物理浸渍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固态胺吸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添加量对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胺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温度对其吸附CO2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引入能显著提高介孔硅复合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当GO添加量为4.5wt%时,其比表面积可高达841m2/g。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氨基含量。在30wt%PEI的物理浸渍胺化后,MSM/GO-4.5@30%PEI拥有最大含氮量(9.59wt%)和CO2吸附量(1.70mmol/g)。得益于良好的多孔基体和有机胺的均匀分布,MSM/GO-4.5@30%PEI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量较稳定,循环再生吸附后仍能保持初始吸附量的80%。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一级模型和Avrami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其吸...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 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 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 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 Pt原子在表面O位的吸附能明显较高, 这主要是由Pt向基底O原子转移了电子所致. 电荷布居分析表明, Pt原子显电正性, Pt和Al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 导致与Al原子产生较弱相互作用. 计算的平均吸附能大小依赖于Pt团簇的大小和形状, 总体趋势是随着Pt原子数增多, 吸附能降低. 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迁移过程所需克服的迁移能垒最高值为0.51 eV. 随着吸附的Pt原子数增多,更倾向于形成Pt团簇. 因此, 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的吸附演变不可能形成光滑、均匀平铺的吸附构型, 而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团聚.  相似文献   

10.
以密胺树脂、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一步模板法制备了密胺树脂基纳米孔炭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得到的材料具有蠕虫状的中孔结构,孔径约4.7nm,比表面积可达521m2/g。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炭材料对染料弱酸深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得到的蠕虫状中孔炭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吸附效率和吸附能力均优于商用活性炭,预期在吸附分离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n2O3纳米粉体, 通入NH3进行反应得到了中间产物InN基底材料, 再通过原位氧化过程最终获得了InN-In2O3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制备材料的组成、 形貌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测试. 结果表明, 该纳米复合材料呈瓶状结构. 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其在较低工作温度(75 ℃)下对甲醛气体的检出限可低至ppb级(1 ppb=1.3 μg/m3), 具有灵敏度较高(对0.13 mg/m3即100 ppb甲醛的灵敏度为12)、 响应时间较短(2 s)以及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强的优良性能. 在湿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测试中, 由于甲醛的水溶特性, 随着湿度的变化, 传感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 在低甲醛浓度时湿度的变化对灵敏度的影响较大, 高浓度时影响反而较小.  相似文献   

12.
多孔酚醛树脂热解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存国  林琳  路乃群  赵强  孙琳  赵树高  王荣顺 《化学学报》2008,66(16):1909-1914
用苯酚和甲醛在氨水催化下合成了可溶性酚醛树脂, 经掺杂不同质量比发泡剂(氯化锌)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裂解(500~900 ℃), 制备了多孔热解碳导电材料(PPAS); 用FTIR, XRD, TG, SEM, BET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 详细讨论了发泡剂的加入对热解碳导电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 酚醛树脂经掺杂一定量发泡剂后再进行热裂解, 一方面加快了酚醛树脂分子间的脱水速度, 降低了热裂解温度范围; 另一方面, 裂解产物内部结构的微晶尺寸和层间距发生了明显变化, 未掺杂发泡剂的裂解产物呈现尖锐棱角的无定形结构, 而掺杂发泡剂的裂解产物则为多孔的球形和椭球形结构; 表面吸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当酚醛树脂与发泡剂的质量比为1∶3, 升温速率为30 ℃/h, 热裂解温度为600 ℃时, 热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可达2150 m2•g-1, 平均孔径在11 Å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二醇(PEG)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制备出CuO/SiO2多孔复合材料,使用FTIR、HRTEM、XRD和BET等技术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添加CuO质量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特征的影响。 用目标产物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O/SiO2多孔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尤其是含CuO质量分数为15%的样品在用量0.015 g、体系pH=9、搅拌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对10 mL亚甲基蓝(4 mg/L)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17%。 对吸附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In(NO3)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纺丝前驱物, 然后分别在500、600、700℃时烧结得到三种In2O3 纳米纤维. 通过X 射线衍射(XRD)仪、热重差热分析(TG/DTA)、场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结果得知, 500℃时In2O3的晶相已经形成, 且粒径为最小, 约为24 nm, 纳米纤维呈介孔结构.将三种烧结温度的In2O3纤维制作成气敏元件, 测试对比了三种元件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 结果表明, 500℃烧结得到的In2O3纳米纤维在工作温度为240℃时响应最好, 对浓度为10×10-6 (体积分数, φ)甲醛的响应为7.用静电纺丝法合成了CdO 纳米颗粒, 通过XRD、SEM 表征得知CdO 呈粒径约为68 nm 的颗粒. 将In2O3和CdO以不同摩尔比(1:1, 10:1, 20:1)复合, 对比测试了纯In2O3及三种In2O3/CdO复合材料对应的气敏元件对甲醛的气敏特性, 测试结果表明当In2O3纳米纤维与CdO纳米颗粒以摩尔比10:1 复合时, 元件的工作温度较低(200℃), 且对甲醛表现出最佳的气敏特性, 对浓度为10×10-6甲醛的响应为13.6, 响应/恢复时间为140 s/32s. 最后对不同摩尔比复合的In2O3/CdO对甲醛的气敏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花状In2O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In2O3材料呈现花状,是由粒径约20nm的椭球状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料.将制备的In2O3与纳米CdO以摩尔比1:1混合后,发现制成的In2O3/CdO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呈现葡萄状多孔结构.测试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410°C)时,对0.05×10-6(体积分数,φ)的甲醛气体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对比测试发现,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对不同浓度甲醛的灵敏度明显优于纯花状In2O3纳米材料.同时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在乙醇、甲苯、丙酮、甲醇以及氨气等干扰气体中具有对甲醛良好的选择性.讨论了In2O3/CdO复合材料气敏元件的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16.
新型含氮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娟  申颖 《合成化学》2008,16(1):24-27
以三甘醇和苯磺酰氯为原料,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合成了新型含氮螯合树脂(5),其结构经IR表征.讨论了Ni2 浓度和pH对5吸附容量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5对Ni2 的吸附速率符合鲛岛公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用二乙酰化甲壳素(DAC)包囊的方法,对包囊树脂的膜层进行了考查,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动物血液灌流试验表明,树脂经DAC包囊后,灌流过程中血小板和血细胞的损失显著减少,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推荐一个以物理化学知识为主、包含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内容的综合化学实验。通过简便的室温沉淀方法制备纳米尺寸的多孔材料沸石咪唑框架ZIF-67。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化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化合物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深入研究该化合物的固-液吸附过程。本综合实验充分体现了“合成-表征-分析”的基础科学研究过程和“物质-结构-性能”的科研思维模式,使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前沿学术研究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悬浮缩聚法制备腰果酚醛树脂多孔微球的特性;悬浮缩聚;腰果酚醛树脂;多孔微球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paper contains a new composite material Co_2O_3UFP sol prepared by using W/O microemulsion method, and its size distribution, interracial and optical nonlincar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Th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FP sol is as follows: at first, CoCl_2 and DBS 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