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长沙市近年的奋斗目标.长沙市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以从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比照当中得到建设方案.一是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教实力、金融行业发展、对外开放等代表城市综合实力的5个方面,二是从引领和辐射功能、集聚功能、物流枢纽功能等代表城市功能的3个方面,对长沙与国内5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从国内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差别当中找准长沙的城市功能定位,从长沙市城市综合实力的差距和优劣势当中发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选用十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为突出,主要受综合实力因子和农业因子影响.大体分为三类: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次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城市.最后,文章提出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青岛、烟台、济南三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特别是青岛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综合实力做合理的评价,提出用作为“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并通过16个城市的2000、2002和2003三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给出了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疆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及竞合关系,采用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生态位宽度、生态位扩充压缩等模型来综合反映各地区在城市系统中的资源占有、利用情况,同时通过聚类分析及空间分类评价城市间的竞合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各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态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降;2)城市竞争力生态位扩充压缩程度不同,其中乌鲁木齐市生态位稳步扩充,潜力巨大;3)分类评价表明,Ⅰ类核心城市为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Ⅳ类贫困落后地区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其他地区均为Ⅱ、Ⅲ类缓冲联接城市.最后,综合所有理论与分类结果,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竞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实力增长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多个总体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综合实力增长的比较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对我国十八个大城市1994年、1995年和1996年的八个指标用多个总体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检验和计算,得到这三个总体的公共主成分子空间。取公共主成分子空间的一正交基作为这三个总体的新的主成分PRIN1的系数,此主成分即表示城市综合实力。计算出各城市任意两年间的综合实力差值,以此作为城市综合实力增长的度量,对城市综合实力增长再作主成分分析,即得到有效的城市综合实力增长的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欧俊豪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对全国19个大城市的1993、1995二年数据进行了主成份分析,提出用第一主成份作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度量,给出了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  相似文献   

8.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从个体理性和团体理性两个方面,对竞争状态、合作状态和混合状态三种情况分别构建博弈关系模型并求解,得出结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核心城市的个体利益大于团体利益,表现为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即两者存在非合作博弈关系.最后针对核心城市存在的非合作博弈关系,提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0年至2003安徽省17个城市的统计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从城市规模、产业聚集、要素聚集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对安徽省17个地级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认为,近几年来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产业聚集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但安徽省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空间规模外延式扩张多,注重城市内涵效益的发展不够的问题,而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产业的发展,带动要素的聚集,进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建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聚集机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首先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长江经济带沿岸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找到核心辐射城市及各城市发展水平排名.再结合熵权法及有序probit模型得到各城市的综合指数,并对模型进行了灵敏性分析.除了上海外,其他各城市的投资环境指数普遍不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模型通过了检验,非常的稳健.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组合评价模型通过组合多个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有效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首先利用河南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的18个主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其次,建立基于模糊Borda法的组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河南省的18个主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重新评价和排序,得到了更为可行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李慧民 《经济数学》2011,28(2):107-110
在分析影响建筑业综合实力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规模效益水平、技术装备水平、效率水平三个方面共12个评判指标,建立了建筑业综合实力评价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并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求解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地区建筑业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PPC模型具有稳健性好、投影值准确度高、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县(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生活质量因子、投资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5个主因子,并基于主因子得分矩阵对18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经济,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环境因素情形下,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引入环境因素,构建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各决策单元的DEA评价值,并进行效率分析、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和区域比较分析.考虑环境因素情形下,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总体上较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达0.912、0.855和0.940,但个体差异较大,存在个体间的非均衡发展;从规模报酬来看,太原、福州、南昌等10个决策单元的经济规模应适当增加;长春、哈尔滨、南京等9个决策单元的经济规模应适当减少;太原、长春、哈尔滨等16个决策单元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亟待改进;中国城市经济效率存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获取河南17个城市2003年到2013年10年内的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六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排序,然后以灰色系统为核心研究工具,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最后提出了优化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优选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一种逼近理想解的层次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模糊优选模型,基于该方法给出了中国16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评价实例,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组合评价方法的建模技术对于信息不完备的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鉴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的特征 ,首先利用辽宁省 2 0 0 1年有关数据 ,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对辽宁省 1 4个主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位 ;其次 ,建立了模糊组合评价模型 ,应用该模型对辽宁省 1 4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重新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位 ,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城市文化旅游业绩、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支持力这三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并将一级指标细化为旅游国内总收入、公共图书馆数量、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等14个二级指标,建立山西省城市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评价模型分析了各市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是影响文化旅游业的关键性因素,而在11个地级市中,太原市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最强,晋中,大同紧随其后,阳泉的文化旅游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其他几个城市的旅游竞争综合实力相当差距较小.根据评价模型得出的结果,提出了有关提高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A级物流企业在省区和城市尺度上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各驱动因素对当地A级企业的发展都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对当地A级物流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最大,而物流本身的需求和基础建设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它们都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根据分析结果,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西部城市经济实力比较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亮  罗汉 《经济数学》2003,20(3):48-53
本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 ,对我国东、西部所辖 2 1个中心城市的 2 0 0 0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其排序 ,进而对我国东、西部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定量比较 ,其结论得到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