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稀土尾矿泡沫陶瓷(Tailings foam ceramics,简称TFC)为载体,采用拟薄水铝石制备铝溶胶,经过泡沫陶瓷载体表面涂覆铝溶胶和Cu溶液浸渍得到CuO/γ-Al2O3/TFC整体式催化剂,并利用SEM,XRD,XPS,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评价其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与原泡沫陶瓷相比,负载CuO的样品催化活性明显增强;随着CuO的负载量增加,催化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uO的负载量达到4%时催化活性最佳,甲烷转化率为10%和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为301和581℃。CuO的负载量达到6%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由分散态CuO转变为晶相CuO,导致CuO在载体表面分散度降低并且利用率下降,催化活性降低。负载到泡沫陶瓷载体上的CuO形貌呈球形,整体催化剂活性组分中所有催化剂铈以Ce3+,Ce4+形态共存,铜以Cu2+和Cu~+形态共存,各金属元素间变价表明催化剂有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Cu2...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铜铈复合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Cu-Ce/SAPO-34),探讨了Ce负载量对Cu/SAPO-34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RD、SEM、H2-TPR、XPS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分析不同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750℃水热老化未造成Cu-Ce/SAPO-34催化剂菱沸石(chabazite,CHA)骨架坍塌,但破坏了部分孔结构和酸性位点,使催化剂表面结晶度下降。水热老化促使催化剂晶格发生拉伸畸变,使Cu2+迁移到催化剂表面,Cu2+和Ce4+团簇形成CuO和CeO2,造成催化剂的Cu活性物种减少和氧空穴浓度降低,所以Cu-Ce/SAPO-34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3-SCR)性能下降。掺杂Ce能提高Cu/SAPO-34催化剂表面的Cu2+和Cu+活性物种量,减少Cu物种团簇形成CuO,改善催化剂表面活性Cu物种分布性。提高Ce的负载量能稳固Cu-Ce/SAPO-34催化剂的结构,使中、弱强度酸位点得以维持,从而提高其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系列Cu-Ce/SAPO-34催化剂中,Cu/Ce质量比为4:5时具有最佳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 探究其用于乙酸甲酯(MA)加氢制取乙醇的催化性能, 并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探究了铜负载量和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以及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铜负载量分别为10%、20%和30% (质量分数, w)的催化剂中, 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因具有较多且分散均匀的活性组分而表现出最佳的加氢效果. 接着在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上研究了还原温度(270, 350, 450 ℃)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发现在350 ℃下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 乙酸甲酯转化率达到97.8%, 乙醇选择性达到64.9% (理论最大值为66.6%), 主要归属于它具有较高的铜物种分散度, 最合适的Cu0/(Cu0+Cu+)摩尔比例, 同时实现了解离氢气和活化乙酸甲酯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改性活性焦(AC-N)负载Ni-Ce过渡金属催化剂可同时催化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和CO氧化反应,实现低温富氧条件下NO和CO的一体化脱除。Ni-Ce/AC-N催化剂在175–250℃可实现NO和CO的高效转化,NO和CO转化率在175-250℃均高于95%。硝酸改性后活性焦载体与金属组分之间有更强烈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更好的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能力;Ni、Ce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得催化剂表面出现更多的Ni2+和Ce3+,有利于催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TiO2溶胶负载在堇青石载体上, 再浸渍Mn和Ce活性组分, 得到整体式催化剂, 并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x. 结果表明, 添加Ce以后, 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得到明显提高, 在空速6000 h-1时, 120 ℃下NO转化率由71.1%提高到97.8%, 并且在120~240 ℃范围内, NO的转化率均保持在95%以上. Ce改性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催化剂表面含有更高含量的Mn4+和较多的表面化学吸附氧, 增加了NH3的吸附能力, 并进一步促进了NO氧化活性, 使SCR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空气气氛下焙烧Cu@Fe-MIL-88B MOF材料制备了CuFe组分均匀分散的催化剂前驱物, 该前驱物经过不同温度下的预还原制得表面具有不同Cu和Fe价态分布的系列催化剂. 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固定床反应器上CO2加氢合成C2+醇的性能研究, 并结合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氮气吸附-脱附、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表征结果发现, 较高的还原温度增加了催化剂表面低价态的Cu和Fe的含量; 当还原温度为350 ℃时, 催化剂表面Cu0/(Cu++Cu0)摩尔比为73.9%, 单质Fe摩尔分数为0.40%, 催化效果最好, CO2转化率达到6.82%, 总醇选择性为39.4%, 其中C2+醇的摩尔比达到95.1%.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CuMgAl水滑石(CuLDH)催化剂中添加不同量的Ce,合成了一系列Ce改性的CuLDH-Cex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e会改变Cu-LDH催化剂的水滑石结构,适量的Ce会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了Cu颗粒的分散度。同时,适量的Ce有利于增加催化剂表面强碱性位点的密度和氧空位的数量,促进了CO2的吸附和转化。Ce有利于调变催化剂表面的Cu+/Cu0比例,较高的Cu+/Cu0比例有利于甲醇的生成。当Ce/Cu比例为0.3时,在空速为9000 mL/(g·h),温度为240℃,压力为2.5 MPa的条件下,催化剂的CO2的转化率为7.5%,甲醇选择性为78.4%,甲醇的时空收率最高可达362.8 g/(kg·h)。通过原位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证明CuLDH-Ce0.3催...  相似文献   

8.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一种高效的铈改性铜/六方介孔二氧化硅(xCe-Cu/HMS)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气相化学选择性氢化成乙二醇(EG)。铈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在引入1.2%的铈后,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在温和的条件下(200℃,2.0MPa, H2/DMO=100, LHSVDMO=1.2h-1), 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9.6%和96.3%。表征结果显示,Ce修饰的Cu/HMS可以增强Cu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Cu的分散性,并保持适当的Cu+/(Cu++Cu0)的比例。本研究采用简单、低成本的路线,合成了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Ce改性的Cu-HMS催化剂,实现了在温和的条件下DMO向EG的高选择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载体物化性质对锰铈催化剂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TiO2、SAPO-34、Al2O3三种常用载体,通过浸渍法以Mn-Ce-O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负载型MnCeOx脱硝催化剂。采用XRD、BET、H2-TPR、XPS、Py-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固相结构、比表面积、还原性能、表面元素及酸量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nCeOx/SAPO-34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439.87 m2/g),酸量适中,还原性能最差;MnCeOx/Al2O3催化剂中Mn4+、Ce3+所占比例较高,但酸性最弱;MnCeOx/TiO2催化剂还原性能最优,表面Mn、Ce元素浓度最高,并具有大量Lewis酸性位。通过气固相催化反应装置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NH3-SCR脱硝评价,结果表明,MnCeOx/T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硝性能,反应温度为280 ℃时,NO转化率达100%(空速为42000 h-1);与催化剂物化性质对比分析,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Lewis酸性位对其脱硝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REY为载体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NH3-TPD、NO-TPD、H2-TPR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评价SO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在NH3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种类及负载量均影响催化剂性能,Cu(3)/REY催化剂在NH3选择还原NO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活性,在SO2存在条件下,254~390℃时NO的转化率大于95%。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Cu(3)/REY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和对NO的吸脱附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铜基催化剂的价态组成与制备方法、还原温度有关,也是决定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比研究Cu-Zn/SiO2和Cu/SiO2催化剂前驱体在不同还原温度下的价态组成及其醋酸甲酯加氢性能.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原位表征催化剂前驱体的Cu K边的X射线近边吸收谱(XANES),通过线性组合分析方法(LCF)拟合XANES吸收谱得到了催化剂前驱体在不同还原温度下氧化态(Cu2+、Cu+)和金属态(Cu0)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采用蒸氨法添加Zn制备的Cu-Zn/SiO2催化剂前驱体铜组分还原度高;(2)催化剂前驱体在还原过程中Cu+主要存在于低温还原阶段(<250℃),且Cu0+Cu+含量较低(≤ 40%);(3)金属态铜是醋酸酯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2.
李悦  张婷婷  王娟  朱圳  贾冰  余江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8):2084-2092
通过调控Cu负载量及Cu/Mn原子比,探究其对TiO2负载Cu-Mn复合氧化物(CuxMny/TiO2)催化材料中活性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15% (w,质量分数)和Cu/Mn原子比为1 : 1时有利于类铜锰尖晶石相Cu1.5Mn1.5O4的形成,随着Cu负载量的增加促使氧物种从晶格氧向表面吸附氧转移。复合催化材料中铜负载量的变化及Cu/Mn原子比对活性组分和催化活性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显著。结果发现Cu15Mn15/TiO2在225 ℃时使正己醛转化率达到90% (T90),材料良好的性能归因于其具有较高的Cu2+与Oads含量,并可与Mn2+实现双还原氧化过程。结果表明,Cu15Mn15/TiO2复合材料中的类铜锰尖晶石活性组分可完成redox循环,以保持催化材料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uAg/SiO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MG,使用XRD、N2吸附-脱附、FT-IR、TEM、SEM、H2-TPR、XP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Ag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当Ag负载量为5%时,5Ag-Cu/SiO2催化剂活性最高,DMO的转化率和MG的选择性分别可达83.7%和72.2%。表征结果表明,适量Ag的引入可有效提高活性组分Cu的分散度,增加催化剂表面Cu+的含量,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此外,Ag与Cu之间的电子转移可以有效稳定Cu+,进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先电沉积后水热的方法将WO3负载于钛网上,后续采用电沉积负载CeO2制备CeO2-WO3/Ti催化剂用于柴油车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通过固定床反应装置检测催化剂脱硝性能,考察了电沉积CeO2时间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合SEM、XRD、XPS、H2-TPR、NH3-TPD和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分析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WO3表面进行20 min电沉积CeO2的双组分催化剂NOx转化率提升最明显,在200℃时已达到91.89%,250-350℃均为100%。双组分催化剂表面负载了WO3纳米棒以及高度分散的CeO2,CeO2的负载引入Ce3+并提高了催化剂化学吸附氧所占比例,但样品对应氧化还原能力没有明显提升。中温段(250-350℃)脱硝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复合后CeO...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凝胶溶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e-Fe/Al2O3/cordierite催化剂,实验研究了其催化丙烷选择性还原NO的特性。结果表明,当铈的负载量从1%增加至5%时,Ce-Fe/Al2O3/cordierite的C3H8-SCR性能先增强后减弱,3.5Ce-Fe/Al2O3/cordierite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在有氧条件下,600℃时可实现96.5%的脱硝效率。Ce的加入能够提升Fe/Al2O3/cordierite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烟气中通入0.02%的SO2后,3.5Ce-Fe/Al2O3/cordierite催化丙烷还原NO的转化率始终维持在93%,而没有经过Ce修饰的Fe/Al2O3/cordierite的NO转化率从88%下降为80%左右。利用XRD、N2吸附-脱附、SEM、H2-TP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加入助剂铈能与Fe形成了固溶体,增加催化剂表面Lewis酸浓度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丙烷还原NO的性能。过多的铈引入会减少Fe2O3结晶体的形成,不利于在C3H8-SCR反应中形成NO2/NO3-物种,从而导致NO还原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为黏结剂,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以涂覆法依次负载Cu、Mn、Ce改性的纳米TiO2粉末、W改性的V2O5粉末得到复合催化剂,在120~550 ℃用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氮氧化物时显示良好活性。与商业催化剂V2O5-WO3/TiO2相比,添加Cu、Mn、Ce后,催化剂脱硝活性显著提高,活性温度窗口明显拓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高活性与催化剂表面适度的酸碱性、高比值的V4+/V5+以及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锐钛矿相的TiO2、丰富的表面裂纹的存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较低Cu含量的MnCu/Ce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XPS和CO2-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质及其在含有CO2的富氢气氛下对CO优先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Cu/Ce催化剂均有Cu/Mn-O-Ce固溶体形成,其中,在焙烧温度600℃制备的催化剂中,Mn与Cu、Ce之间相互作用较强,形成较多三元氧化物固溶体,氧空位/Ce3+含量高,具备良好的CO-Prox活性。此外,对反应条件的考察发现,添加不同分压Ar对催化剂的CO-Prox活性影响较小,气体空速和氧过量系数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且反应原料气中CO2的存在对CO-Prox反应有负面影响。氧过量系数为1.2、空速范围为20266-30400 mL/(g·h)时,CO转化率最高,达到94.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羟基铁离子柱撑钠化海泡石改性后, 以浸渍法制备了铜负载铁柱撑钠化海泡石Cu/Fe-NaPILCS催化剂, 作为比较以浸渍法制备了铁负载钠化海泡石(Fe-NaSep), 铜负载钠化海泡石(Cu-NaSep)和铜铁负载钠化海泡石(Cu/Fe-NaSep)催化剂. 并将它们应用于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C3H6-SCR).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TGA-DTG分析、N2-等温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 N2-等温吸附/脱附和TGA-DTG分析结果表明, Fe-NaPILCS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海泡石原矿具有较大的增加, 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XRD和XPS结果表明, 在Cu/Fe-NaPILCS催化剂上同时存在Fe3+/Fe2+和Cu2+/Cu不同氧化态的氧化物种, 在Cu和Fe之间存在电子迁移. H2-TPR结果表明, Cu/Fe-NaPILCS催化剂上存在大量的孤立铜离子物种(isolated Cu2+-ions, (Cu2+)i). Fe柱撑钠化海泡石负载的Cu/Fe-NaPILCS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柱撑海泡石负载的Cu/Fe-NaSep催化剂, 这可能与Cu/Fe-NaPILC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更优的氧化还原性能, 及其具有更多有利于C3H6-SCR反应的(Cu2+)i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MNOx/TiO2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活性,在载体TiO2上负载醋酸锰的同时掺杂了一定量的硝酸铈,构成了Ce(1)Mn(3)Ti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BET和XPS等表征。重点考察了H2O和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FT-IR、SEM和BET等表征手段对毒化前后的催化剂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e(1)Mn(3)Ti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在空速41 000 h-1、NO体积分数为300×10-6及O2含量10%的条件下,反应温度200℃时NO转化率可达58%,250℃时NO转化率达到最高值85%。单独加入4%H2O使得催化剂活性降低,升高反应温度,H2O对催化剂的影响减弱;同时通入4%H2O和100×10-6SO2,在反应温度250℃时,NO转化率下降并维持在48%左右,停止通入后恢复到61%。H2O和SO2使催化剂活性物种硫酸盐化失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原位合成法成功制备CeO2-WO3催化剂并用于脱硝反应,焙烧温度为550℃的CW-550催化剂活性最佳,200℃时CW-550脱硝活性达到90%以上。CW-550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催化剂性能可归结为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Ce3+物种、丰富的表面酸性和优越的氧化还原性能。Ce3+增多,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可促进氧化还原性能。WO3的引入,在550℃的焙烧条件下可显著提升催化剂的Br?nsted酸量,有利于氨气的吸附与活化,提升其催化性能。CW催化剂上吸附的NH3物种能与气态的NO反应,而吸附态的NH3与吸附态的NOx不能进行高效反应,因此,CW催化剂的SCR反应主要遵循Eley-Rideal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