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指出:“数学问题的机械化,就要求在运算或证明过程中,每前进一步之后,都有一个确定的,必须选择的下一步,这样沿着一条有规律的、刻板的道路,一直达到结论。”“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和机械化的方法,正好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和状况。因此,我觉得对中国古代数学要特别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所共知,改商除法是因将被除数改为商数,故得其名:它总结了商除法和归除法的优点归为己身,运算方法按商除,置商档次按归除:所以又叫商归除法。该法运算过程与破头乘法互为逆运算。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学珠算的人来讲,大凡都认为“珠算除法最难学”,这种认识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归除法”在我国延用数百年,它的口诀繁多,运算杂复,实属难记难学,迫使初学者一见就“打促”,一学就头痛,加这,他们刚刚加入珠算的大门,较为先进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4.
5.
1992年第5期《黑龙江珠算》刊载杨文山等同志写的《对以减代除法之减半法置商与减半档位规则的补正》一文,该文提出“对以减代除法之减半法置商与减半档位规则完整表述的结论应该是;当除数的首位数字是1时,够半前(隔)商5,隔位减半除; 相似文献
6.
在珠算除法中,档定位商除法对于除不尽要求保留小数的算题,能准确地按要求停止运算,避免不必要的多余步骤。但是,原有的档定位商除法在计算之前需要用商的定位公式确定出商的位数,再从固定的商个位档开始找到商的最高档,然后根据“头大隔位商,头小挨位商”的规则置出被除数。为了进一步简化步骤,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对档定位商除法有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刊91、6期登载毛凤翔“M氐改商新除法”一文很有新意,给我们启示很大。但文中提及的“改减、乘加”等对初学者来说,笔者认为一时不好理解。我示本稿作为“M氐改商新除法”的另一篇,愿和读者有识者共研讨之。 相似文献
8.
在算理不变的情况下,珠算的算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一四珠算盘的普遍使用和双手打算盘使算法变化更大。原来可适用于二五珠算盘的算法,不一定适用于一四珠算盘。但只要计算步骤颠倒,加上双手拨珠,就会使算法更加明了,也能在一四珠算盘上应用自如。挨位商除法将立商和减积步骤颠倒,加上双手拨珠,使算法更简约,层次更分明。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珠算》杂志93年第五期刊登了郑礼光同志的大作:《外珠除法》,看后我很敬佩郑礼光同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数,是组成无限多位数的10个基本元素之一。“0”的涵义丰富多彩,既可表示没有,又可表示起点、分界线等等,而在珠算乘、除法运算过程中用“0”占位更有它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开陈省身数学所和伯克利数学所联合举行国际会议———纪念陈省身先生100周年诞辰.该会议于2011年10月24日至28日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行,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Berkeley MSRI)举行.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由著名数学家Phillip Griffiths和我国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共同担任.担任这次国际顶尖级会议的主席,充分体现了吴文俊的国际学术水准和崇高的世界级声誉.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7-9年级数学)》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开了三层次,分别为经历、体验和探索.其中探索被视为第三层次:“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可见,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极端性”原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极端情形(最大值、最小值、极端有利、极端不利、边界情形、极端位置等)入手分析,往往能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法不仅在解竞赛问题中用途广泛.事实上,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为了寻求更清晰的解题思路,更简洁的运算方法,我们也会不经意地去“走极端”,本文例举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会碰到题设条件具有“导数运算法则特征”的函数问题,由于此类问题的考查对象一般都是抽象函数,而且考查的角度相对隐蔽,一些学生无所适从,望题兴叹。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过程,依靠“结构联想”来指导解题,调整思路,实现突破,这是走向成功的的一种重要途径,解决具有“导数运算法则特征”条件函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把一个数学问题加以改造、延伸或推广 ,得到一些新的题目 ,称为问题变换 .这些新题目 (变换题 )立意新颖 ,富有生命力 ,对巩固基础知识 ,启迪学生思维 ,提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问题变换不仅是命题者用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和能否举一反三的手段 ,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 ,使学生脱离题海 ,克服贪多求全的一个好方法 .1 “一般化”变换 ,就是把一个具体“数学题目”通过延伸 ,推广到一般形式 .例 1 解不等式log13(x2 - 3x- 4) >log13(2x 1 0 )这是《代数》下册第 2 3页例 7,把它“一般化” ,即把数字底数改为字母底数 ,把对数…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中利用“问题串”可以使教材内容以更饱满的形式出现,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从而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向量的加法运算”是后续向量运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法则的构建过程是落实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问题串有效引导学生关联相关物理知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象到抽象,逐步探究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素养.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年来,不等式尤其是代数不等式是各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考查的重点,因其求解过程往往具有技巧性,代数不等式经常成为一朵奇葩,引人入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代数不等式解题过程中尽量舍去技巧性,而直觉的、自然的解题方法往往更容易切合学生的知识点.宋庆老师在文[1]中讨论了若干代数不等式问题,其证明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具有代表性,值得学习.笔者 相似文献
20.
文[1][2]分别对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必修4》中的如下一道习题:设f(α)=sin~xα+cos~xα,x∈{n|n=2k,k∈N+}.利用三角变换,估计f(α)在x=2,4,6时的取值情况,进而对x取一般值时f(α)的取值范围做出一个猜想.进行了从解法到结论的探究.对此,笔者觉得意犹未尽,本文拟从不同的视角,对本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