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了两种双二苷酰胺(bisdiglycolamide,BisDGA)萃取剂:N,N,N'',N''-四正辛基-N',N″-乙二基-双二苷酰胺(TOE-BisDGA)和N,N,N'',N''-四正辛基-N',N″-间苯二甲基-双二苷酰胺(TOXBisDGA).以磺化煤油和正辛醇混合溶液(体积比90∶10)作稀释剂,研究了它们在硝酸溶液中对Eu(Ⅲ)和Am(Ⅲ),以及自身对HNO3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2种BisDGAs对HNO3均有一定萃取,当酸度不超过1.0 mol/L时,二者形成1∶1型的萃合物.随HNO3浓度增加,Eu(Ⅲ)和Am(Ⅲ)的萃取分配比增加.相同条件下,TOE-BisDGA对Eu(Ⅲ)和Am(Ⅲ)的萃取能力强于TOX-BisDGA.斜率分析表明TOE-BisDGA和TOXBisDGA与Eu(Ⅲ)和Am(Ⅲ)均形成2∶1型的萃合物.温度升高,萃取分配比下降,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2种BisDGAs对Eu(Ⅲ)的亲和力强于对Am(Ⅲ)的亲合力,表明BisDGAs对Eu(Ⅲ)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研究了BisDGAs萃取Eu(Ⅲ)和Am(Ⅲ)的机理,给出了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和萃取反应热力学函数ΔH,ΔS和ΔG的值.此外,还对TOE-BisDGA和TOX-BisDGA与Eu(Ⅲ)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萃取剂用于Am(Ⅲ)/Eu(Ⅲ)的分离,并做了以下条件的研究:(1)不同酸度的影响(0.1-0.3mol/LHNO3);(2)不同稀释剂的影响,采用I 241Am和152-154Eu作示踪剂。结果表明在3mol/LH-NO3体系中241Am能被萃取出来,而152-154Eu几乎不能被萃取。在0.1-0.3mol/LHNO3条件下,用硝基苯胺稀释剂,萃取分离系数达到70。  相似文献   

3.
以Eu(Ⅲ)作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吡哌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以Eu(Ⅲ)作为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吡哌酸的新方法。吡哌酸和Eu(Ⅲ)配合后在受到紫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配合物发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以荧光强度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pH 8.2的缓冲溶液中,加入适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10-8mol/L,测定精度RSD为0.62%(2×10-6mol/L,n=11)。吡哌酸溶液在5×10-8~5×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可用于吡哌酸片剂及尿液中痕量吡哌酸的测定,药片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Na基高庙子膨润土(Na-BNT)的表面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温度为22±2℃时,离子强度从0.001到0.5mol/L、Eu(Ⅲ)浓度从10曲到10^-4mol/L、pH从3到10.5的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BNT上的吸附作用;通过考虑发生在层间位点(1ayersites)和边位点(edgesites)上的表面反应,对比了双层静电模型与非静电模型对宏观实验数据的描述,结果表明,双层静电模型可以描述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但对除I=0.1mol/L以外其他离子强度下Eu(Ⅲ)的吸附难以作出合理描述;非静电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但对pH〉8时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研究结果为解释和预N+3价镧系和锕系元素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仲容  何家洪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2010,27(12):1470-147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 nm。 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2.5 mL 1.0×10-4 mol/L茜素红和2.0 mL 1.0×10-4 mol/L 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 nm在0~0.384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 g/L,对含量为0.18 mg/L 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 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 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铕(Ⅲ)-钙试剂络合物吸附波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氨-氯化铵缓冲体系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在pH10.2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在-0.82V(vs.SCE)处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Eu(Ⅲ)的浓度在1.0×10-7~8.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8mol/L。方法可用于试样中痕量铕的测定。本文还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N2物理吸附、Boehm滴定、He-TPD-MS、CO化学吸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考察了硝酸水热处理对活性炭(AC)及其负载的Ru基催化剂的孔结构、表面含氧基团、Ru分散度的影响,并评价了Ba-Ru-K/AC催化剂氨合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经硝酸水热处理后,AC表面含氧基团明显增多,但其孔结构变化不大.随着水热处理硝酸浓度的增加,AC表面含氧基团的数量增加,而相应催化剂的Ru分散度有所降低,Ru粒子尺寸增大.当硝酸浓度为2.0mol/L时,Ru分散度较高,且粒子尺寸(2.0nm)适宜,分散均匀,因此催化剂活性较高.在10MPa和10000h1条件下,400和375oC时,出口氨浓度分别达到17.80%和11.10%,较4.6mol/L硝酸回流处理AC负载的Ru基催化剂分别提高了16.8%和21.3%.水热处理AC的适宜条件为硝酸浓度2.0mol/L,150oC处理4h,填充度为70%.因此,通过调节水热处理时所用硝酸浓度可有效调控AC表面含氧基团的数量及其负载Ru的粒子尺寸.  相似文献   

9.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s of complexes of two lanthanide ions, Eu(Ⅲ) and Tb(Ⅲ), with a macrocyclic ligand, BDBPH, in 1:1 and 2:lsystem, were determined potentiometrically at 25.0 ℃ and I=0.100 mol L^-l. The two metal ions could form deprotonated mono- or dinuclear complexes with BDBPH after the first two protons of the ligand completely neutralized. At higher pH values, Eu(Ⅲ) could not form hydroxy complexes with BDBPH, while Tb(Ⅲ) could form hydroxy complexes in the type of M2L(OH), M2L(OH)2, and M2L(OH)3.  相似文献   

10.
铕(Ⅲ)—α—萘乙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合成的植物生长素α-萘乙酸在NH_4Ac-K_2SO_4(pH=7)底液中与Eu(Ⅲ)共存时出现的催化前波,其反应机理为Eu(Ⅲ)在吸附了萘乙酸的汞电极上,形成电活性络合物,其它植物生长素如吲哚-3-乙酸、吲哚-3-丙酸、吲噪-3-丁酸等,都能与Eu(Ⅲ)形成类似的极谱催化前波,而使Eu(Ⅲ)的氧化还原反应变得比较可逆。  相似文献   

11.
快速检定微量铋(Ⅲ)离子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医用药物异丙嗪引入分析化学作无机分析试剂.报道了显色剂异丙嗪与铋离子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用异丙嗪检定Bi(Ⅲ)离子的新方法.于5.4 mol/L H2SO4介质中,异丙嗪与Bi(Ⅲ)在室温下反应,溶液显桃红色,络合物稳定3 h以上.检出限量为0.01 μg,界限比为1:5×106.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功能性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树脂P(MA-AM)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方法。考察了树脂对痕量Fe(Ⅲ)的吸附、洗脱行为。结果表明,在pH=3.5时,P(MA-AM)能富集Fe(Ⅲ),吸附30min时,最大吸附率达98.7%;以3.0mol/L的HCl作为洗脱液,Fe(Ⅲ)的回收率为96.2%;富集倍数可达20倍。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0%,回收率范围为93.3%~97.6%。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Fe(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法分析茶叶中的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棒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采用溶出伏安法测定茶叶中硒的含量。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体积比为3∶1)消化分解茶叶,加入2mol/L NaOH介质以排除干扰。硒的浓度在0~6×10-7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57%(n=9),加标回收率为98.3%~101.0%。  相似文献   

14.
在pH8.0的水溶液中 ,8.0×10-4mol/L的Y(Ⅲ)可使Tb(Ⅲ) -对苯二甲酸 -乙二胺体系的荧光增强84倍;以1.0×10-8 mol/L的Tb(Ⅲ)试验 ,体系的最大荧光条件为对苯二甲酸浓度1.0×10-3 mol/L,乙二胺水溶液体积分数1 %,用量0.5mL ,激发光波长296nm ,测量的荧光发射波长546nm;实验表明 ,Tb(Ⅲ)的浓度在2.0×10-9 ~2.0×10-7mol/L范围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Tb(Ⅲ)的荧光光度分析法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0 % ,Tb(Ⅲ)的检出限为5.0×10 -11mol/L。  相似文献   

15.
聚酰胺分离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和Cr(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在0.5~2.0mol·L~(-1)盐酸中用聚酰胺分离水中Cr(Ⅵ)和Cr(Ⅲ),吸附的Cr(Ⅵ)用10g·L~(-1)氢氧化钠从柱上洗脱,用此法测定了水中Cr(Ⅵ)与Cr(Ⅲ),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1%和1.5%,回收率分别大于98.8%和94.6%。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酯化法制备了端醛基超支化聚酯(AHP),以AHP的醛基含量和酯化率为指标,优化了AHP的制备条件。在最优制备条件下,AHP的醛基含量为4.51mol·mol~(-1),酯化率为75.72%。将AHP应用于明胶改性,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pH和反应溶质比(AHP∶明胶)对明胶溶液的粘度、热变性温度以及明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pH为9,反应溶质比(AHP∶明胶)为0.5时,AHP能够实现与明胶的有效交联,此时溶液的粘度增量稳定在110%,明胶的热变性温度可提升30.6°C,明胶膜的抗张强度提升262.25%。研究结果表明,AHP作为一种不含游离醛的明胶的改性醛制剂,在改善明胶热稳定性和成膜力学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逆流色谱分离镅(Ⅲ)和铕(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0.1 mol/L NaC lO4为流动相,以二氯苯基二硫代膦酸的二甲苯溶液为固定相,研究了萃取剂浓度、流动相pH及流动相流率对逆流色谱(CCC)分离Am3 和Eu3 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两者的分离系数随着固定相中的萃取剂浓度增加、流动相的pH升高而增大;降低流动相流率后可明显改善分离效果。通过改变分离条件,Am3 和Eu3 可基本上实现相互分离,两者间的分离系数和分离效率分别达到2.87和0.74。  相似文献   

18.
铕-结晶紫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pH10.10)条件下,铕(Ⅲ)与结晶紫形成缔合物,表观摩尔系数为=1.8×105L/(mol.cm),铕的浓度在0.15~1.2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组成摩尔比为Eu∶CV=1∶2.  相似文献   

19.
铋-N-苯甲酰苯胲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5.6的0.2mol/L NH_4Ac-3×10~(14)mol/L N-苯甲酰苯胲(N-BPHA)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Bi(Ⅲ)的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0.33V(vs.SCE)左右。导数峰高与铋的浓度在5.0×10~(-8)~4.0×10~(-6)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mol/L。实验表明,该极谱峰属于络合物吸附波,测定其络合比为Bi(Ⅲ):N-BPHA=1:3。测定了该体系的吸附量;Bi(Ⅲ)-N-BPHA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2.87×10~5,吸引因子α=0.984。用于矿石中微量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Na基高庙子膨润土(Na-BNT)的表面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温度为22±2℃时,离子强度从0.001到0.5mol/L、Eu(Ⅲ)浓度从10-9到10-4mol/L、pH从3到10.5的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BNT上的吸附作用;通过考虑发生在层间位点(layersites)和边位点(edgesites)上的表面反应,对比了双层静电模型与非静电模型对宏观实验数据的描述,结果表明,双层静电模型可以描述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但对除I=0.1mol/L以外其他离子强度下Eu(Ⅲ)的吸附难以作出合理描述;非静电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但对pH>8时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研究结果为解释和预测+3价镧系和锕系元素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