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运用扫描电镜 (SEM )图像研究了聚四氟乙烯 (PTFE)粉料经过推挤、辊压和拉伸得到的微孔膜的形态结构 ,观察到膜是由网状纤维及由它所连接的结点所组成 .单相和双向拉伸显著影响到膜结构的改变 ,而未经热处理的拉伸膜的丝状纤维在放置中收缩改变了膜的微孔形态结构 ,但在孔径测定中没有显著变化 .认为纤维丝是PTFE粉料在推挤和辊压中形成的结点在拉伸中伸展引出的并产生孔隙 ,而由于从SEM仅能观察到 1nm深度的膜表面层 ,厚度达数十微米多孔膜的孔径分布应是很错杂的 .  相似文献   

2.
将微孔滤膜浸入柠檬酸三钠和硝酸银混合液通过微波加热银化制得一种新型、高活性的SERS活性基底。以结晶紫为探针分子,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检测其SERS活性, 同时探讨浸泡时间与SERS活性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 在浸泡2~8小时区间, 基底的SERS活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要重视与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物理实验仪器是推进物理课程改革、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研制开发工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品种丰富,外形美观,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联系,方便实用等诸多特点,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现今的物理实验仪器在研制开发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空白”,大多数学校又缺乏生产这些专用教学仪器的设备和技术,这无疑会给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与影响.下面谈些笔者想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中学教学仪器研制人员与物理教师的重视和支持,使这些问题早日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吴自勤 《物理》2003,32(4):282-282
细胞膜具有泵送钾 (K)离子的功能 ,可以使细胞膜外面的低浓度的K离子通过细胞膜泵送到高浓度的细胞液中 .近期在Phys.Rev .Lett.上发表的Siwy和Fulinski的论文指出 ,特别制备的圆锥状微孔有机膜也有类似的功能 .他们用德国Darmstadt重离子研究所UNILAC装置将能量为 2 0 2GeV的Au+ 18粒子束高度散焦后轰击12 μm厚的PET(polyethyleneteraphthalate)膜 ,一旦探测到透过膜的Au离子立即停止轰击 .将此带有个别微孔的PET膜放进一边为NaOH溶液、另一边为中性溶液的槽中 ,使膜从一侧向里腐蚀 ,形成锥状微孔 ,其两端直径分别为 2nm和 5 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利用聚合物和溶剂的相分离,经过冷冻干燥来制备聚合物泡沫(特别是聚苯乙烯类泡沫)的通用技术。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具有开放状孔洞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的密度为0.02~0.1g/cm3,平均孔径为1~20μm,而且泡沫具有各向同性,孔径非常均匀。通过对聚合物泡沫的表征,对影响泡沫形貌和密度的因素,如聚合物/溶剂体系,冷却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溶剂对于该聚合物的Θ温度(溶剂与聚合物作用力为零的温度)必须高于该溶剂的熔点;采用单轴冷却方式可以减小由于溶液中心处和外围处的温差而引起的热应力对泡沫形貌的影响,冷却速率为100℃/min。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微孔聚合物泡沫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利用聚合物和溶剂的相分离,经过冷冻干燥来制备聚合物泡沫(特别是聚苯乙烯类泡沫)的通用技术。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具有开放状孔洞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的密度为0.02~0.1g/cm3,平均孔径为1~20μm,而且泡沫具有各向同性,孔径非常均匀。通过对聚合物泡沫的表征,对影响泡沫形貌和密度的因素,如聚合物/溶剂体系,冷却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溶剂对于该聚合物的Θ温度(溶剂与聚合物作用力为零的温度)必须高于该溶剂的熔点;采用单轴冷却方式可以减小由于溶液中心处和外围处的温差而引起的热应力对泡沫形貌的影响,冷却速率为100℃/min。  相似文献   

7.
在1×10~(-5)托普通高真空系统中用电子枪蒸发源在150℃以上的微晶玻璃和熔融石英底板上淀积得到了钒膜。俄歇谱分析表明钒膜含有较多量的氧和碳,在钒膜内部氧峰远远低于表面。对钒膜的超导转变温度作了测量,Tc的最高值为4.35K。超导转变温度Tc正比于薄膜电阻比(ρ_(300)—ρ_r)/ρ_(300)。本文强调指出:欲制取Tc高于4K的钒膜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使蒸发淀积时真空度仅为1×10~(-5)托,一是保持较高的底板温度,二是在薄膜淀积前作多次预蒸发,以降低真空室中剩余气体氧的分压。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吸附分离CO_2,是被认为解决CO_2捕集分理最有潜力的一种方法。较高的比表面积及极性强的骨架,有利于获得高CO_2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利用吡啶、嘧啶及三嗪功能化的芳胺单体进行氧化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偶氮微孔聚合物。用FTIR表征反应前后单体与聚合物的红外谱图的变化,表明成功制备了偶氮微孔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10.
核微孔过滤器是利用重离子辐照高分子材料后经化学蚀刻而制成的新型过滤介质,它具有真实的孔径和高选择过滤性能.本文讨论了核微孔过滤器的生产原理、方法、特性和应用. The nuclear track microfilter has a true pore size and high selectivity,which are produced by irradiating a variety of polymers such as PC, PET, Kapton and PVDF using heavy ions and subsequent etching with the appropriate etchant. The pore size and porosity of the nuclear trackmicrofilters can be preselected according to what is required, their properties as well as already tested or possible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
LB膜的制备及其在光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LB膜的研究历史、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影响成膜质量的因素,指出了LB膜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场发射显示(FED)被认为是CRT的平板化,受到人们关注。作者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Al2O3过渡层上制备面心立方结构的Ag多晶薄膜。通过XRD、SEM、AFM测试分析发现,溅射功率分为两个区域,在溅射功率不高于2.8 kW时,沉积速率随着功率线性增大,得到Ag膜晶粒尺寸均一,薄膜电阻率逐步降低;溅射功率高于2.8 kW后,沉积速率没有显著增大,出现较多的大晶粒,电阻率升高,并且从理论上给出了解释。综合来看,溅射功率在2.8 kW所制备的Ag膜微观结构质量达到最佳,电阻率也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3.
在15% H2SO4阳极氧化液中添加硝酸镨制备阳极氧化铝(AAO)膜以提高AAO膜的性能,采用化学腐蚀和微波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去除AAO膜的阻挡层,制备通孔的AAO膜。分别研究镨的添加量、氧化电压对AAO膜的厚度和硬度的影响及腐蚀时间、微波处理时间分别对AAO膜的阻挡层的影响,分别用能谱和扫描电镜等对AAO膜进行了表征。在15% H2SO4阳极氧化液中添加硝酸镨,制备出的AAO膜具有更大的厚度和硬度,当氧化电压为23 V时,在15% H2SO4+0.14 Pr g·L-1混合液中制备的AAO膜的厚度和硬度分别为162 μm和275.1 HV,与在阳极氧化液为15% H2SO4溶液中制备的AAO膜的厚度和硬度(150 μm和224.8 HV)相比,分别提高8.0%和22.4%。当氧化电压在19~23 V范围时,AAO膜的厚度随着氧化电压的增大而增加;AAO膜的硬度随着氧化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将AAO膜在35 ℃和5% H3PO4溶液中腐蚀13 min,再用超声波处理10 min,可得到通孔的AAO膜。腐蚀后AAO膜表面絮状物为Al2O3。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膜探测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DC arc plasma jet)CVD(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工艺制成的金刚石薄膜,研制成功MSM(metal-semiconductor-metal)型CVD金刚石脉冲辐射探测器.对制作的金刚石薄膜材料及探测器有关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采用Raman shift<4.5cm-1的金刚石薄膜制成的探测器,可满足亚纳秒脉冲辐射探测的要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在制作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在脉冲辐射测量中可取代Si-PIN探测器. 关键词: CVD 金刚石薄膜 辐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棚室作物吸收光谱的测定及其光生态膜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撮了长沙地区种植的小白菜、韭菜、芹菜等几种典型棚室蔬菜的叶绿素,测定了它们在丙酮溶液中的吸收光谱。根据其吸收光谱,采用向农膜树脂中添加光转换剂的方法,研制出与作物吸收光谱相匹配的光生态膜。初步栽培试验表明,该膜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引言由于金属铜的霍耳效应在物理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真空镀膜技术在物理实验的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故虽然铜膜的霍耳效应远不如半导体材料显著,但它能促使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去思考问题——如何进行实验;又能得到近代实验技术——真空镀膜的训练。本实验中可根据霍耳样品的具体要求,提出镀膜工艺的方案,膜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得到自身检定。理论上除了应用罗仑兹力的概念外,还可将实验结果与金属自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维位置灵敏的微通道板探测器对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穿过孔径为400 nm、未经照射过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膜后的全角分布以及时间演化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自制的积分式能谱测量装置测量了穿透电子的能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充电阶段,当入射电子束束流较弱时,透射电子强度随充电时间逐渐上升;充电过程中,透射电子的角分布宽度由小变大,但是角分布中心基本不随膜的倾角移动。对出射电子达到平衡态时的电子能谱的测量表明,穿透电子的能量保持着入射时的能量。对于理解电子在绝缘体微孔中的传输给出了新的实验证据,给出了可能形成“导向效应”的微孔内部电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防离子反馈膜是一种覆盖在微通道板输入端的Al2O3或SiO2连续超薄膜,该膜对延长微光像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0.5~1μm的有机载膜上制备Si薄膜,然后在4~6Pa氧气下放电使其贴敷到微通道板上,同时使Si膜氧化和有机载膜分解,最后在微通道板输入面上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SiO2防离子反馈膜。该制膜方法工艺稳定,重复性好,成品率超过90%。给出了有、无薄膜时微通道板的电子透过特性曲线和膜层厚度与死电压间关系曲线。对相同厚度为5nm的SiO2和Al2O3防离子反馈膜的电子透过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SiO2比Al2O3薄膜对电子透过稍好,相应的死电压分别为220V和255V的结论。结合对膜层电子透过和离子阻止特性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SiO2也是制作微通道板防离子反馈膜较为理想的材料之一。为了定量表征微通道板防离子反馈膜的离子阻止能力,最后指出了防离子反馈膜离子透过率的测量是今后该项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分子沉积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对磺酸钠苯乙烯 (PSS)为聚阴离子、聚烯丙基氯化氨 (PAH)为聚阳离子交替沉积制备了多层聚合物纳米复合膜 ,用热分析仪考察了这两种体相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仪、椭圆偏振光测厚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了复合膜的性能 ,用DF -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装置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 .结果发现 ,所制备的聚合物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减摩作用 ,原因是单晶硅表面沉积聚合物超薄膜可以降低表面的粘着力 ,对硅表面具有微观修饰作用 ,从而降低其同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 ;单晶硅表面分子沉积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的摩擦学特性同超薄膜的层数相关 ,沉积层数较多的超薄膜的耐磨寿命较长 ,并因加热处理而得到明显改善 .  相似文献   

20.
对用电化学方法制备Si大孔阵列管坑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 通过对Si在KOH溶液中各向异性湿法蚀刻和在HF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蚀刻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摸索, 确定在室温下制备大孔阵列的最佳配比浓度, 蚀刻出符合要求的管坑阵列, 为进一步制备结构化闪烁屏奠定了实验基础。 The 3 D structures in silicon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to use in many fields. For example, the high resolution X ray digital imaging detector can be made by coupling CCD and the scintillating screen which is made by the array trenches filled with CsI(Tl). In the present work, we explored the technology of etching micro array on the n type silicon with high resistance. By studying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of anisotropic etching of KOH and electro chemical etching of HF, the optimized concentration of HF was determined and the micro pore array trenches with 200 μm in depth were realized. The results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base for further fabrication of the scintillating scre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