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5MeV/u 40Ar+209Bi非完全熔合反应中形成的热核,测量了与裂变碎片相符合的α粒子能谱,用运动源模型分解α粒子能谱得到了裂变断前和断后发射α粒子多重性.由断后碎片发射α粒子多重性得到断点激发能约为172.5MeV.由断前α粒子多重性得到激发能在470—600MeV范围内的热核的裂变时标约为4×10-21S.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合成和鉴别107号元素的新同位素265Bh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目标核265Bh是由能量为135MeV的26Mg离子轰击243Am靶,通过融合蒸发反应而产生.反应产物首先由He jet系统传输到装有数个探测器对的转轮收集测量系统,然后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察新同位素和它们已知子核261Db和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来实现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MeV, 半衰期为0.94+0.70-0.31s.从该实验得出的265Bh的α衰变能量和半寿命能够与理论预言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能量高达72MeV的~(12)C轰击~(115)In(Z=49)的反应中,使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8Be和α转移的余核碘(Z=53)和锑(Z=51)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用简单的运动学方法分析了余核角分布后指出,碘同位素来自三种不同的反应机制,即复合核蒸发α,强阻尼的非完全熔合以及不完全动量转移的裂开-熔合过程.在入射能量约70MeV时,后两个过程(或统称为~8Be转移)的截面为100多毫巴,显著大于根据锑同位素截面导出的大约17毫巴的α转移反应截面.实验结果和类似反应中测量出射α粒子得到的结论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了在~(20)Ne(14.7MeV/u,19.2MeV/u)+~(58)Ni的反应中出射的类弹碎片与α粒子的符合,发现除了原始激发碎片的相继衰变产生这种符合事件以外,还有一种反应过程导致深度耗散的类弹碎片与前方向α粒子的“非关联”符合,这种过程意味着α粒子在反应初期就从弹核~(20)Ne中飞出,而剩余的~(16)O继而与靶核进行的一种耗散碰撞,我们称之为“非完全的深部非弹性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25MeV/u 40Ar+197Au反应系统裂变与后角轻粒子发射进行了符合测量,用裂变碎片折叠角和裂变碎片的飞行时间再构转移到类熔合核的线性动量.通过对线性动量转移和轻带电粒子能谱测量,给出从中心碰撞到周边碰撞产生的类熔合核的初始激发能、角动量和核温度,讨论它们的关系.发现了中心碰撞形成的类复合核的核温度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接近多重碎裂的“准相变区”.  相似文献   

6.
用46.7MeV/u~(12)C轰击~(159)Tb、~(197)Au、~(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性动量转移(LMT)、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50MeV/u入射能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The velocities and angles of fission partners emitted from reactions in ~(12)C+~(159)Tb, ~(197)Au,~(209)Bi systems with bombarding energy of 46.7MeV/u are measured. The linear momentum transferfrom projectile to target、mass and out-of-reaction plane angle distributions of fission fragments arestudied, and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target residues are extracted. These results have been explained by statistical binary decay model. It seems that the compound-like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很好地鉴别碎片质量,建立一个好的飞行时间测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阐述了建立用于裂变碎片质量测量的微通道板(MCP)和金硅面垒探测器(SBD)飞行时间探测系统。对于80 μg/cm2厚的碳膜,241Am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约为39%,252Cf(sf)裂变碎片的探测效率约为98%。在动能为78 MeV条件下,对252Cf(sf)重裂变碎片(138~148 u)得到的时间分辨为(224:1±6:1)ps;在动能为102 MeV条件下,对252Cf(sf)轻裂变碎片(101~111 u),得到的时间分辨为(154:5±5:8)ps。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mass number of fragments in the fission reactions,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a good time-of-flight (TOF) metho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et up a TOF detector system including a microchannel plate (MCP) and a Au-Si surface-barrier detector (SBD). The TOF system shows a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39% for α-particles released from 241Am and 98% for fragments in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252C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resolutions of (224:1±6:1) ps for the heavy fragments (Ek=78 MeV, AH=138~148 u) and (154:5±5:8) ps for the light fragments (Ek=102 MeV, AL=101~111 u)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720MeV ~(12)C轰击~(232)Th裂变反应发射的质子和α粒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实验结果证实p和α的发射先于裂变过程,p和α能谱的低能成分来源于类靶余核的准热蒸发.本文用运动源模型拟合了p和α能谱.用聚合模型很好地重现了α能谱。  相似文献   

9.
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热核巨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MeV/u 40Ar+93Nb反应形成的热核发射的γ射线、轻带电粒子和蒸发余核进行了符合测量,从余核的飞行时间和轻带电粒子能谱得出非完全熔合反应形成的热核的初始激发能.GDR γ衰变的产额在研究的激发能范围内保持不变.用统计模型CASCADE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讨论了引起GDRγ衰变产额饱和的原因.当假定热核激发能大于250MeV时无GDR γ发射,则可以用CASCADE程序很好地拟合Eγ大于12MeV的实验谱.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合成和鉴别107号元素的新同位素265Bh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目标核265Bh是由能量为135MeV的26Mg离子轰击243Am靶,通过融合蒸发反应而产生. 反应产物首先由He-jet系统传输到装有数个探测器对的转轮收集测量系统,然后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察新同位素和它们已知子核261Db和257Lr之间的a衰变的关联,来实现对新核素的鉴别. 实验测得265Bh的a衰变能量为(9.24±0.05)MeV, 半衰期为0.94+0.70 -0.31s. 从该实验得出的265Bh的a衰变能量和半寿命能够与理论预言一致.  相似文献   

11.
激发能升高级联裂变到瞬发多重碎裂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Ar+159Tb、197Au、209Bi(25MeV/u)中心碰撞产生的三体碎片产物的角关联,配合Ar+Au(60MeV/u)三体出射的数据,分析非完全熔合反应产生的高激发核衰变的演化过程,证明了在25MeV/u入射能时激发核产生的三重大质量碎片是级联的两次出射的裂变形成的,其时间差尺度大约为1000fm/c,而对60MeV/u入射能下的激发核观察到重碎片在120°附近出现强的角关联,这在理论上解释为发射时间差较短,即出现了瞬发的多重碎裂.  相似文献   

12.
自发裂变和α衰变是影响超重核稳定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为了探索270Ds附近的长寿命的超重核,系统地计算了电荷数在104Z112范围内的α衰变与自发裂变之间的竞争。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和唯象的解析公式计算了α衰变半衰期。基于包括壳效应和同位旋效应的WKB近似方法估算了相同超重核的自发裂变半衰期,进而预测了未知超重核~(274-276,279)Cn与~(267-269)Ds的衰变模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5 MeV/u 197Au+197Au 体系三裂变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集体运动动能、核-核相互作用势、集体运动总动能以及核子激发能的演化过程,并讨论了该反应过程的能量耗散问题。通过与两裂变时体系总动能εtot 和Θc.m.:关联图作对比,初步得出三裂变反应体系的第一次裂变是极端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进一步分析了三裂变与两裂变反应体系总动能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发现小碰撞参数下两裂变比三裂变反应耗散的能量多大约150 MeV,大碰撞参数下三裂变比两裂变反应多消耗300 MeV。W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llective motion, interaction potential, the total kinetic and excitation energies in ternary ssions of 197Au +197Au system at 15 Mev/u, and discussed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is reac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energy-angle correlation data in binary ssions, we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the rst ssion of ternary ssion was an extreme deep-inelastic process.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otal kinetic energy with impact parameters in both binary and ternary reactions, and found that the total energy of binary reactions systems was lost about 150 MeV more than ternary ssion with small impact parameters, and with larger impact parameters the total energy of ternary reactions were lost 300 MeV more than binary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4.
利用171MeV 32S束轰击92Mo靶,熔合蒸发(2n2p)反应合成了120Ba核.由氦喷嘴反冲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位于带子两侧的两个平面型高纯锗探测器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符合测量.经离线数据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20Ba衰变γ射线予以确认,并补充了19条强度较弱、能量较低的γ射线.建议了120Ba的衰变纲图共包括35条γ射线和25条能级.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在新建成的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完成的2 0 Na的 β+缓发α粒子发射2 0 Na—→β+   2 0 Ne →16 O +α的在束测量 .通过飞行时间和能损符合的方法实现2 0 Na次级束流的在束鉴别与调制 .在束和停束两个获取时段分别完成对次级束流和β+缓发粒子的记录 .利用脉冲发生器和记数器实现2 0 Na缓发粒子衰变半衰期的测量 .实验测量到2 0 Ne几个低能共振能级的衰变能量分别为 2 69,3 0 9,4 74 ,5 54MeV ,相对强度分别为 1 0 0 ,4 1 5,1 1 0 ,1 5 2 0 .测量到2 0 Na的β+缓发α衰变的半衰期为 (4 59± 7)ms,与现有的核数据基本上吻合 .  相似文献   

16.
提起核电池,人们可能会把它与层层设防的核电站联系在一起,甚至还会联想到辐射、扩散等危险字眼。殊不知它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核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原子核按其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原子核和不稳定(或放射性)原子核两类。不稳定的原子核都会自发转变成另一种核而同时放出射线,这种变化叫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α射线是α粒子流,它是带正电的氦核。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衰变时出射的粒子(射线)会放出能量,如210Po发生衰变时可放出约5.4MeV能量,这一能量基本上为出射的α粒子所带走;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 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18.
利用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156.3MeV 28Si+12C反应(近对称系统)中出射的Z=4—14的产物元素的能谱和角分布,并由此给出了这些产物的胁变截面图.从理论上计算了Z=4—11产物的实验室系最可几动能分布E1(θ)和各元素的质心系的总动能分布Et(Z),指出了这些产物主要来自系统的两体反应过程.还给出了该反应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值为(980±68)mb,并指出从低能数据外推到此能量下的全熔合截面值与实验值之差主要归因于两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用71.5MeV的~(12)C重离子轰打~(159)Tb、Ag和~(89)Y靶,测出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以及发射氘和质子的一些角分布。所测到的α颗子能谱为钟罩形连续谱,其最可几能量接近于库仑位垒。对于~(159)Tb靶和Ag靶,α粒子角分布在近于或小于擦边角处成峰;而对~(89)Y靶,从最小测量角(40°)开始,微分截面随角度增加单调下降。α粒子发射截面均远远大于统计级联蒸发截面值。发射质子与氘的角分布,均随角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它表现出前平衡发射的特征。为了解释α粒子角分布中的各向异性部分,提出了强阻尼粘合转动的概念,它是以不完全熔合反应模型作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测量了~(238)U(5.4MeV/u)轰击~(48)Ca、~(45)Sc靶和~(238)U(6.0MeV/u)轰击~(16)O、~(27)A1、~(48)Ca、~(45)sc、~(48)Ti、~(58)Fe、~(64)Ni及~(89)Y靶等10个反应系统的三体碎片符合出射道。得到了跟随裂变截面、总动能损失、碎片动能和质量分布以及碎片在第一质心与第二质心的角分布等。实验用了4片200ram×300mm的双维位敏雪崩计数器,给出了关联的空间位置信息与飞行时间。三体事件用运动学直接求解,其中识别裂变对碎片是基于该对之间相对速度为2.4cm/ns的事实。探测几何效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来确定。实验表明,跟随裂变源于准弹性散射,其截面σ_(S·F)较大,对于~(27)Al靶,σ_(S·F)为总截面的15%,而~(89)Y靶为70%。同时发现,对于幻核靶,σ_(S·F)与索末费尔得参数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