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190区Bohr-Mottelson的两参数、三参数和四参数I(I+1)展开公式指定自旋不一致的27条超形变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条超形变带,它们的带首自旋I0能够从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中可靠地定出.192Hg(2)等发生带交叉的超形变带,它们的带首自旋也可通过分析带交叉以前、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定出.  相似文献   

2.
用Bohr-MottelsonI(+1)展开四参数转动谱公式系统分析了A~190、150区的超形变转动带.结果表明:四参数ABCD公式能够相当好地描述上述两个区的超形变带,若干核第二类转动惯量J(2)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提取值符合较好;A~190区超形变带的四参数数值关系并不支持Harris公式及ab公式的理论预期值,但相对而言,ab公式的理论预期值与实验提取值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若干转动谱理论及其对超形变带的应用 ,并用 Bohr- Mottelson的 I(I+1 )展开公式分析了 A=1 90区超形变带的性质和指定了它们的能级自旋 ,用 Harris的ω2 展开公式 J(1) =2α+(4/3 )βω2 +(6 /5 )γω4分析了 A=1 5 0区 Tb和 Dy同位素 2 0条超形变带的性质 ,指定了它们的能级自旋 .对于首次发现的152 Dy(1 )超形变带 ,带首自旋指定为 2 6 h,与实验结果更加符合.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rotational spectral theo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perdeformed bands were briefly reviewed. The superdeformed bands in A ≈190 reg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spins of energy level were determined by the least square fitting experimental transition energy with the formula of Bohr Mottelson’s I(I+1) expansions. The superdeformed bands in A ≈150 reg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kinematic moments of inertia formula J (1) =2α+(4/3)βω 2+(6/5)γω 4 in...  相似文献   

4.
汤杰  刘玉鑫 《中国物理 C》2004,28(10):1055-1064
利用包括多体相互作用和具有SO(5)(或SU(5))对称性的对转动对称微扰的超对称模型方法,对A≈190质量区奇A核的超形变转动带进行系统的研究,无论是E2跃迁γ射线能谱,还是动力学转动惯量都得到与实验结果很好定量符合的结果.这表明,超对称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描述超形变带的整体性质,还可以很好地描述超形变带的ΔI=4分岔和全同带等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刘树新 《中国物理 C》2005,29(9):871-874
通过系统研究A~190区超形变核中转动带的转动惯量、角动量顺排、旋称分裂随转动频率的变化规律, 结合我们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的计算结果, 对A~190区所有转动带的组态结构给出了一个整体的描述. 绝大多数超形变带都建立在强耦合轨道上, 例如中子[512]5/2, [624]9/2. 少数超形变带则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 即中子[761]3/2, [752]5/2. 根据我们提出的组态结构所进行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A~190区所有转动带的一般行为、反常变化和带交叉都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陈星蕖  邢正 《中国物理 C》1993,17(12):1102-1106
通过对正常形变基态转动带的研究,检验了用W-Z公式确定超形变带头角动量的方法,并与超形变带进行了对比.指出只要W-Z公式能很好地描述转动带(正常形变和超形变),同时跃迁能量灵敏地依赖于指定的角动量,由此确定的带头角动量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超形变核态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回顾了超形变(SD)核态的近期进展,着重介绍了SD转动带的唯象分析,包括SD带角动量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等.给出了说明所谓"全同"SD带的一个可信的方案,与现有的微观理论计算是一致的.在此方案中毋需引进赝自旋顺排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用Bohr-Mottelson的I(I+1)展开三参数公式拟合能谱所定出的展开系数,计算190区超形变带的带首转动惯量.计算结果显示:奇A核的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大于相邻偶偶核的带首转动惯量,奇奇核的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大于相邻奇A核的带首转动惯量,超形变核态带首转动惯量展现出明显的奇偶差现象.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考察了稀土核区三轴超形变带的跃迁能量、角动量增量顺排和动力学转动惯量.研究表明这些三轴超形变带为全同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方法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l中6条超形变带. 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 根据我们的PNC计算结果,分别指定了194Tl的6条超形变带的组态,详细分析了质子和中子的堵塞效应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高N闯入壳(对中子N=7,对质子N=6)的贡献,而其他大壳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基本上不随转动频率变化.  相似文献   

11.
首次用Bohr-Mottelson公式和Harris公式同时指定A≈190区超形变带的带首自旋值.对大多数超形变带,用以上两种方法指定的自旋是一致的,而对部分超形变带则不一致.不能一致地指定自旋的和自旋指定不符合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的超形变带,用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或两类转动惯量系统学的方法重新指定其自旋.利用指定的自旋,拟合Bohr-Mottelson转动谱公式,研究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Harris三参数公式导出的关系式更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12.
张双全  彭婧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4,28(2):161-166
利用三轴形变的粒子转子模型对基于非对称粒子空穴组态πg–1 9/2 νh11/2和πh–1 11/2 νi13/2等的手征双重带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转动能谱、角动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关系、以及约化跃迁几率B(E2)和B(M1)等性质.发现基于非对称组态的三轴形变原子核也有类似对称组态的手征双重带现象.但它们所对应的最佳三轴形变值从γ=30°变为γ~27°.随着组态中价核子角动量的增加,出现手征双重带的自旋随之增加,简并区间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q变形转动惯量的转子模型,系统地计算了148Gd核6个超形变带的E2r跃迁能谱以及相应的动力学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q变形转动惯量的转子模型不仅能较精确地描述超形变晕带,而且可以描述超形变激发带.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代数两种不同的表示和原子核软度系数的定义,给出了描述正常形变核和超形变核两个不同的转动谱公式.对A~190,150区超形变转动带的分析结果表明,超形变带能谱公式不仅可以相当精确地描述γ跃迁能谱,而且可以复现动力学转动惯量的“返转”(turnover)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97年,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第78和79期上连续发表两篇实验论文,证实原子核的转动和转动能带存在一种全新的机制。以前熟悉的转动带都是原了核大形变或超形变的结果,它们都与大的电四极矩和强的电四极跃迁相联系。1993年,理论预言,对于形变很小甚至接近球形的原子核也可以存在转动带。初期实验很快就在A=190~200质量区发现了这种转动带,它具有以下很不寻常的性质:(1)能谱很有规律,类似于大形变核的高K带,仍符合J(J+1)规律。(2)带内能级间跃迁属于ΔJ=1的磁偶极跃迁,并且磁偶极约化跃迁几率B(M1)非常大,它随能级自旋值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周先荣  徐辅新 《中国物理 C》1999,23(10):1015-1023
用Bohr–MottelsonI(+1)展开四参数转动谱公式系统分析了A~190、150区的超形变转动带.结果表明:四参数ABCD公式能够相当好地描述上述两个区的超形变带,若干核第二类转动惯量J(2)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提取值符合较好;A~190区超形变带的四参数数值关系并不支持Harris公式及ab公式的理论预期值,但相对而言,ab公式的理论预期值与实验提取值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原子核超形变—重核中轴长比为2:1或3:2的长椭球形变的研究始于锕系区裂变同质异能素的发现。近年来,A~150稀土区和A~130—140轻稀土区高自旋超形变的重要发现揭开了原子核超形变研究新的一页。高自旋超形变带具有很高的角动量、激发能和转动惯量,涉及到特殊的布居机制、转动驰豫和退激方式,具有特殊的组态结构,表现出丰富的谱学性质。高自旋超形变带的研究可以提供单粒子能级和对场的信息,在核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自旋超形变态谱学已迅速发展为核结构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8.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2003,27(6):503-506
不拘泥在I(I+1)展开式中究竟取几项(即采用三参数还是四参数),而是着重看其收敛过程,并在这基础上用物理量拟合法和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等方法对A≈190核区奇质量核的超形变转动单带的自旋指定做了综合分析和讨论,给出了结果并与其他文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2002,26(5):507-515
不拘泥在I(I+1)展开式中究竟取几项(即采用三参数还是四参数),而是着重看其收敛过程,并在这一基础上用物理量拟合法和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等方法对A≈190核区偶偶核的超形变转动带的自旋指定做了综合分析和讨论,给出了结果并与其他文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就刚体动力学中角动量公式和转动方程进行了分析, 指出转动惯量张量不是常量, 得到了相关的矢量 式, 并分析了一些对公式L=J ω 和M =J β的常见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