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治疗了108例急性期脑血栓形成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病人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铬、锰、硒及体液免疫指标 IgG, IgA, IgM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同时设定对照组观察 Svate-3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测定结果表明,Svate-3能使脑血栓病人血清 Zn增加(P<0.05),血清 Cu减少(P<0.05 ), Zn/Cu比值增加(P<0.05),Svate-3可使体液免疫 IgA增加(P<0.01) .  相似文献   

2.
用原子吸收法或极谱法测定了对例慢性肾炎病人(A组)和24例慢性肾衰病人(B组)及40名健康人(对照组,C组)全血中的Fe、Zn、Cu、Mn、Se、Pb和Ga含量。结果表明,A组与C组比较.血中Fe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C组(P<0.05),Zn、Mn和Se的含量A组均非常明显低于C组(P<0.01),Pb含量A组非常明显高于C组(P<0.01),Cu和Ca含量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Fe含量B组明显低于C组(P<0.06),Se含量则B组明显高于C组(P<0.05);Zn、Mn、Cu、Ga含量B组均非常明显低于C组(P<0.01),而Pb含量则B组非常明显高于C组(P<0.01)。  相似文献   

3.
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2 1 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筛查 ,并在此基础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 3 、CD+ 3 CD+ 4 、CD+ 3 CD+ 8、CD- 3 CD+ 19、CD- 3 CD+ 56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铅组 (血铅≥ 0 4 83μmol/L的学龄前儿童CD+ 3 CD+ 4 、CD+ 3 CD+ 4 /CD- 3 CD+ 8水平与低铅组 (血铅 <0 4 83μmol/L)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1 ) ;而CD+ 3 CD+ 8细胞显著升高 (P <0 0 5 ) ;CD+ 3 、CD- 3 CD+ 19、CD- 3 CD+ 56细胞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营养性驱铅饮料对铅致骨髓细胞微核异常的防治大鼠研究结果表明:铅料组饮铅[659mg/(kg.d)]连续3月后,平均骨髓细胞微核千分率高达9.75,平均血铅高达3.69±0.05μmol/L,体重仅为216.9±24.6g。而饮料组[铅:659mg/(kg·d)+饮料]大鼠平均骨髓细胞微核千分率为5.22,与铅料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3.94‰)相近(P<0.05);平均血钳浓度(1.58±0.05μmol/L)也较铅料组低(P<0.01),而体重(278.1±73.0g)则较铅料组高(P<0.01),而与空白对照组(287.9±100.1g)相近(P>0.05)。提示:营养性驱铅饮料防治铅致骨髓细胞微核异常有明显效果,且能促进机体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城区530名儿童血铅水平与锌、铁、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南昌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与锌、铁、钙的关系,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于2001年5月-6月对城区530名儿童进行了血铅、锌、铁、钙测定。结果表明,530名2-8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81.63μg/L,铅中毒(血名值≥ 100μg/L)流行率为27.92%,铅中毒组患儿缺锌、缺铁比例均高于非铅中毒组,血锌均值铅中毒组低于非铅中毒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钙、血铁水平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血锌值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提示对铅中毒患儿及时纠正缺锌、缺铁、缺钙状态是减少肠道对铅吸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组成。正常免疫应答有赖于各类免疫细胞 ,特别是依赖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促进或制约。铅的广泛细胞毒作用必然影响到机体防御系统的功能。研究发现 ,铅作业工人 ,即使无任何临床毒性表现 ,其淋巴细胞亚组OKT3、OKT4 、T4 /T8比值都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铅中毒组最为明显。对印刷厂工人所作的调查也有类似结论。体液免疫功能主要由B淋巴细胞来执行。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 ,在T细胞的辅助下进行分化繁殖 ,最后合成并分泌多种抗体 ,这些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 ,它有 5类 ,即IgG、IgA、IgM、Ig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DN)的微量元素锌、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清肌酐( SCr)和血清尿素( BUN)水平的变化程度及意义。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所有患者和对照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微量元素锌、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血清肌酐。结果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微量元素锌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清肌酐检测值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检测微量元素锌、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韶关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儿童身高、体质量的影响,随机抽取1128名2~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身高、体质量,并分别换算成z标准分;采指端末梢血20止,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结果显示,2~6岁1128名儿童均值97.9μg/L,几何均值82.1μg/L,铅中毒率39.89%,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男、女童无显著差异;血铅值与身高呈显著性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相关系数减少;在6岁前,血铅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高血铅组(≥100μg/L)女童体质量、身高z分显著低于低血铅组;男童体质量Z分显著低于低血铅组。提示年龄越小,铅暴露对儿童身高、体质量发育的损害越大;其中对女童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1996年6月 ̄1997年12月住院新生儿115进行了血铅检测,将检测结果分为相对低铅组(血铅≤0.99μmol/L)与高铅组(血铅1.00 ̄2.24μmol/L),对两组孕周、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以及RBC、Hb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铅组在体重、身长、胸围、Hb四方面均较低铅组落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血铅水平与小儿体格生长呈负相关,防治亚临床型  相似文献   

10.
孕母中期血铅水平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孕中期铅负荷对孕妇分娩、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随机抽取了 1 1 8例配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孕中期、产时脐带及新生儿静脉的血铅水平 ;比较了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血铅水平 ;采用儿童神经行为发育量表 (NABA)对出生2 4~ 3 6h新生儿进行了评价 ,并与其母孕中期、脐带血铅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 ;以孕中期母血铅c的第 2 5、 5 0、 75百分位 ,即 0 2 7μmol/L、 0 3 1 μmol/L、 0 3 6μmol/L为分界点 ,分为相对高铅组和低铅组 ,对其神经行为发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剖宫产者血铅水平显著高于顺产者 ;母孕中期血铅值与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r =-0 2 96,-0 2 41 ,-0 3 89,P <0 0 5 ) :脐血铅值与行为能力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r =-0 1 3 4,-0 2 76,P <0 0 5 ) :在分界点 0 3 1 μmol/L时 ,两组的总分评分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提示低铅负荷影响孕妇分娩 ,孕中期的低血铅暴露 ( 0 3 1 μmol/L) ,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铅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对36例川崎病患儿在起病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5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11例),以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钨舟原子化法检测全血铅水平。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川崎病患儿血铅分别为(63.66±26.47)μg/L和(40.64±12.52)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88±13.32)μg/L(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血铅又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提示铅在川崎病的发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川崎病患儿应及时检查铅含量,即使未达中毒剂量也应驱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脂饲料对长爪沙鼠血清脂质4项和血清电解质K^+、Na^+、Cl^-、Ca^2+、Mg^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长爪沙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含1%胆固醇、10%猪油)。喂养12周后颌下静脉丛采血,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HDL-C、LDL-C及Ca^2+、Mg^2+含量,用美国Easy Lyte Plus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清K^+、Na^+、Cl^-含量。结果与正常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喂养后沙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以TC、LDL-C水平升高最为明显。沙鼠血清电解质K^+、Mg^2+含量在不同饲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Na^+、Cl^-、Ca^2+含量在不同饲料喂养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脂饲料能明显升高长爪沙鼠血清脂质4项,并改变其血清电解质K^+、Mg^2+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儿童低水平铅暴露对其GH/IGF1轴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121例0.5~16岁儿童全血铅水平(BPL),化学发光法测定了生长激素(G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按血铅水平分成两组:A组69例,B组52例,年龄最小0.5岁,最大16岁,中位数4岁。ρ(BPL)50μg/L为A组,ρ(BPL)≥50μg/L为B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两组IGF-1、IGFBP3和GH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总体血铅水平为8~146μg/L,总体中位数47μg/L;A组血IGFBP3水平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A组IGF-1水平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对GH/IGF1轴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乌鲁木齐南山130名哈萨克族牧民血清铁及血红蛋白含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给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这些牧民进行了血压测定和血清铁、血红蛋白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30名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检出率为53.3%;高血压组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高血压组血红蛋白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4);进一步分析表明,高血压组男性和女性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男性和女性(P0.01和P0.001);血红蛋白含量高血压组女性较正常血压组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两组差异不明显。提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深圳地区早孕妇女铅暴露水平及个体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213例早孕妇女静脉血铅水平(BLL);将BLL≥50μg/L的1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居住环境、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B组不进行干预,于3个月后同样方法复查BLL。结果表明,平均BLL为47斗g/L。BLL≥100μg/L者59例(4.9%),≥50μg/L者184例(15.2%);复查BLL下降至50μg/L以下,A组有66例(67.3%),而B组仅有7例(11.3%),A组干预后BLL下降的幅度和下降的例数均显著大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早孕妇女血铅水平部分偏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某铅锌矿区铅对儿童的危害情况,探讨铅污染对儿童智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某铅锌矿区某冶炼厂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在6~10岁的儿童18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居住在距矿区40 km以外、年龄在6~10岁的儿童15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了儿童一般状况的体格检查(包括:缺钙、脱发、贫血、易患感冒)、智商测定(包括:语言智...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亚急性试验,探讨对二氯苯(P—DCB)对小鼠组织中Zn、Cu、Fe的影响。选用36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P—DCBO(对照组)、450、900mg·kg^-1,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7d,染毒结束后24h处死动物并称体质量、肝、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肝脏、血液和肾脏中Zn、Cu、F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各组肝体系数无差异,但染毒组肾体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900mg·kg^-1组肝脏中Zn含量及w(Zn)/w(Cu)值较450mg·kg^-1组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血液中Z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900nag·kg^-1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900mg·kg^-1组肾脏中Cu质量分数明显低于450mg·kg^-1组,Fe质量分数则较对照组及450mg·kg^-1组均有降低,P—DCB可影响小鼠组织中元素Zn、Cu、Fe的含量及不同器官的再分布,提示微量元素失衡可能是P—DCB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两种形式有机铬吡啶羧酸铬(CrPic)和烟酸铬(CrNic)改善SD大鼠体组成的效果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第2和第3组分别以CrPic和CrNic形式添加300μg/kg铬,自由采食和饮水,6周后测定大鼠体组成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及激素敏感酯酶活性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rPic使大鼠瘦体质量提高了21.9%(P〈0.05),体脂含量降低了22.6%(P〈0.05);添加CrNic对大鼠瘦体质量和体脂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CrPic使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活性降低了5.6%(P〈0.05),激素敏感酯酶活性提高了63.1%(P〈0.05),同时,大鼠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CrNic对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激素敏感酯酶活性以及血清相关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提示CrPic能通过减弱机体脂肪合成代谢,增强脂肪分解代谢从而提高大鼠瘦体质量,降低体脂含量,其效果显著高于Cr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