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用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铈(Ⅲ)对明胶进行乳液接枝共聚鞣制。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介质PH值,乳液固含量和离子浓度等因子对反应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合成聚合物与明胶结全形式的研究,探讨了接枝共聚鞣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过硫酸铵-尿素引发丙烯酸甲酯与明胶接枝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友强 《应用化学》2000,17(4):453-0
接枝共聚合反应;过硫酸铵-尿素引发丙烯酸甲酯与明胶接枝共聚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苯乙烯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对聚丙烯(PP)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用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讨论了St用量、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发现当两种单种物质的量比约为1:1时,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熔体流动速率(MFR)也最大,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探讨,认为St和MAH的相互作用或反应在接枝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由基的作用下,St与M  相似文献   

4.
将等离子体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FT IR、SEM及XPS证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体系压强、处理功率,反应瓶不同直径、体积,不同接枝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接枝共聚物制备了硫酸钠型离子交换膜,并对其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等离子体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FT-IR,SEM及XPS证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体系压强,处理功率,反应瓶不同直径体积,不同接枝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聚四氟乙烯微粉辐照接枝苯乙烯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四氟乙烯微粉辐照接枝苯乙烯的XPS研究许观藩,罗云霞,杨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聚四氟乙烯,苯乙烯,表面接枝,XPS用辐照方法在疏水性高聚物材料表面接枝聚合亲水性单体,可以达到改性的目的.文献中所用的高聚物材料包...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胶条(PU),并在胶条表面接枝肝素,得到肝素化聚氨酯胶条(PU-Hep)。将聚氨酯胶条浸泡在明胶稀溶液中,测量溶液粘度随时间、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具有界面校正的粘度方程从实验相对粘度数据计算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吸附量。研究发现明胶分...  相似文献   

8.
明胶接枝磺化缩聚物油井水泥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物明胶为原料,通过与甲醛、丙酮和焦亚硫酸钠发生磺化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明胶接枝磺化缩聚物油井水泥分散剂.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测试技术证明了在明胶分子侧链上引入了磺化缩聚物.测试结果表明,当合成分散剂加入质量分数为1%时,水泥浆的流性指数、稠度系数和稠化时间比值(与未加水泥浆)分别为1.124、O.014和1.02,抗压强度比值均大于1.0,在18%NaCl、37%NaCl和2%CaCl,盐水水泥浆的流性指数分别为1.021、1.087和0.914、稠度系数分别为0.035、0.025和0.063.结果证明.明胶接枝磺化缩聚物的分散性能优异、耐盐性强并且无缓凝副作用,性能与常用的磺化醛酮缩聚物分散剂接近.是一种新型的预期可生物降解的油井水泥分散剂.  相似文献   

9.
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 M A) 和苯乙烯( St) 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 P) 上,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 P g ( G M A co St) .该接枝物具有高的 G M A 接枝率.本研究利用 F T I R、 S E M、 T E M、 D S C 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 P P g ( G M A co St)) 对尼龙6/ P P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Tg 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 P g ( G M A co St) 中的环氧基团与尼龙6( P A6) 末端的胺基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形成的 P P P A6 共聚物能有效的改善 P A6 与 P P 的相容性,可以使 P P 均匀的分散在 P A6 基体中,相区尺寸明显减小,提高了拉伸强度.由于两相的相容性较好,从而共混物的 Tg 有明显的变化.此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P A6/ P P g ( G M A co St)(70/30) 合金中存在着特殊的微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酯接枝炭黑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聚丙烯酸酯接枝炭黑的合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通过ζ-电位法,透光率和SEM研究了接枝炭黑的分散稳定性。接枝炭黑分散于水性无皂涂料中形成黑色涂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The polarizability(a)and second hyperpolarizability(γ)were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for singlet diradical complex involving X(X=B,Al,Ga)atom.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a and γ can be effectively t...  相似文献   

12.
以LiAlH4, LiBH4和AlCl3为原料, 采用有机合成法制备了单一相的α-AlH3和γ-AlH3, 并对其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晶型AlH3的放氢量均可达8.3%~8.5%(质量分数), 放氢温度范围在120~160℃之间, 且γ-AlH3的放氢峰值温度比α-AlH3低8.2℃; α-AlH3和γ-AlH3的放氢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4.6和86.3 kJ/mol; 加热过程中α-AlH3直接发生放氢反应, γ-AlH3在放氢前先发生向α-AlH3的相变, 这一相变过程使得AlH3的晶格得到活化, 从而促进放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晶体结构的MnO2纳米催化剂(α-MnO2、β-MnO2、γ-MnO2和δ-MnO2),并考察了其低温NH3-SCR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晶体结构催化剂的活性不同,依次为γ-MnO2 > α-MnO2 > β-MnO2 > δ-MnO2,γ-MnO2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NOx转化率在150-260℃超过90%。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MnO2和β-MnO2为纳米棒,γ-MnO2和δ-MnO2为纳米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低温NH3-SCR活性的主导因素。γ-MnO2具有适宜的孔道结构、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丰富的化学氧含量和Lewis酸酸性位点,是其具有最高低温NH3-SCR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α-MnO2、β-MnO2、γ-MnO2和δ-MnO2催化剂, 运用N2吸脱附实验、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将催化剂用于催化完全氧化乙醇反应中, 考察了不同晶型MnO2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醇活性的差异, 探讨了催化剂晶型结构与催化氧化活性的关联. 结果表明, 不同晶型的MnO2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醇活性差异显著, 活性顺序为α-MnO2>δ-MnO2>γ-MnO2>β-MnO2. 系列表征结果显示, 晶体结晶度和比表面积不是影响不同晶型MnO2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 α-MnO2催化剂具有的较高晶格氧浓度和较高的可还原性是其具有良好催化氧化乙醇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银莲花素,C10H8O4,是无色透明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D2h15-P21/b21/c21/a,晶胞参数:a=11.063(4),b=11.633(4),c=13.873(4)Å,Z=8。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中两不饱和γ-内酯是以螺环形式与环丁烷相连,与光谱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凝胶法培养了由18-冠-6钡与硫氰酸钴组成的配合物[Ba(C12H24O6)·(H2O)2][Co(NCS)4]的单晶。对配合物进行了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和X-射线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PyH[(VO)(Bz)2Py]Py配合物的单晶制备及其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400(5)Å,b=14.042(5)Å,c=10.441(4)Å,α=91.92(3)°,β=93.57(3)°,γ=74.41(3)°,V=1847.7(1.2)Å3,Z=2。最后一致性因子为R=0.045,讨论了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微波热解法,制备一系列Sn、Ti掺杂改性γ-Fe2O3催化剂样品(γ-Fe0.95Ti0.05Oz、γ-Fe0.95Sn0.05Oz、γ-Fe0.95Sn0.025Ti0.025Oz),研究Sn、Ti掺杂对γ-Fe2O3催化剂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借助XRD、N2吸附-脱附、EDS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晶相、孔结构、表面元素及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n、Ti掺杂后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γ-Fe2O3晶格中,与Fe形成固溶体;单一助剂Ti掺杂制得的γ-Fe0.95Ti0.05Oz 最高脱硝效率达98.3%,且在250~400 ℃脱硝效率保持90%以上;Ti掺杂可以细化γ-Fe2O3晶粒,优化2~100 nm孔径孔隙结构,抑制α-Fe2O3的生成,促使γ-Fe2O3形成细致、均匀、独立的球状颗粒,对SCR反应有利;Sn掺杂则使催化剂出现严重烧结现象,导致2~6 nm孔径孔结构贫乏,对SCR脱硝反应不利;在Sn、Ti协同作用下,催化剂表面氧铁原子物质的量比由1.83降至1.33,表面晶格氧显著下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CR反应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贮存时长三氢化铝醚合物能否转晶制备α-三氢化铝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采用传统法制得三氢化铝醚合物并在氮气气氛下储存1~20 d,然后基于此三氢化铝醚合物,采用固相、真空转晶技术制备α-三氢化铝。 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随着醚合物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乙醚成分逐渐降低,贮存10 d仍然可以制备出纯度较高的α-三氢化铝,然而10 d后,有γ-三氢化铝产生,而且产物粒径变小。 证明醚合物中乙醚的含量多少与制备出的α-三氢化铝的品质有直接关联。 制备过程摒弃有毒试剂甲苯,也为α-三氢化铝的千克级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lex of (La(DAPSC)(NO3)3 H2O) · H2O was prepared. Its crystal data ar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 a =8.736(1), b = 12.108(3), c =12.412(3)(A) , α=110.35(2)°, β =94.88(1)°, γ = 95.35(2)°, v =1215.78(A)3 , Z =2.It was found that two arms of the ligand DAPSC can be opened to accept the La(Ⅲ). Thi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plex of Sm(Ⅲ) with DAPSC. DAPSC can be expanded easily, but it is hard to be comp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