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内聚能的角度建立了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的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布理论,导出其计算式.将凝胶渗透色谱(GPC)与紫外吸收光谱(UV)和示差折光仪(DR)串接,测定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物的分子量.根据St/PMI共聚合原理,对St-PMI共聚物的分子量进行模型化,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引发剂、单体配比、转化率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二硫代苯甲酸酯存在下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苯乙烯(St)、St与N-对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HPM)、St与N-对(2-氯/溴丙酰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CPPM/BPPM)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均/共聚,聚合物的结构由紫外-可见光(UV-Vis)与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结果表明,St的RAFT均聚以及St与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RAFT共聚均呈现活性聚合特征,分子量随着转化率上升而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对于St的RAFT均聚,由于双基终止,聚苯乙烯(PSt)链中"戴帽效率"随着转化率上升逐渐下降.对于St与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RAFT共聚合,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显著地提高了共聚反应速度,并促进交替结构的形成.随后进行了以P(St-alt-BPPM)引发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制备梳型PSt,结果表明在强极性溶剂中进行的聚合过程失去可控性,所得产物分子量极宽,而在本体聚合中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相对较窄,有一定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为引发剂, 以一次投料方式,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通过控制单体配比, 实现产物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在48%~63%之间可调. 采用FTIR, 1H NMR, 13C NMR和GPC技术对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组成、链序列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测试. 利用FOX方程计算的共聚物NPMI含量与1H NMR核磁测试结果一致. DSC和TGA测试的结果表明, 当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48%时, 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202 ℃提高到215 ℃, 5%热失重温度高于363 ℃, 所以三元聚合物是一种优异的聚合物耐热剂.  相似文献   

4.
苯甲酸乙烯酯与受电子的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硫代苯甲酸苄酯和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引发体系,以可逆加成-断链链 转移聚合方法合成了苯甲酸乙烯酯与马来酸酐及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 。结果表明,所行聚合物具有预期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在1.1~1.3之间。在较低转 化率下所得的聚合物均为交替结构,而与摩尔设料比无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体系的组成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共聚物的耐热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适当控制混合单体比例,可望获得一种综合性能较优越的共聚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硫代苯甲酸苄酯和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引发体系,以可逆加成-断链链 转移聚合方法合成了苯甲酸乙烯酯与马来酸酐及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 。结果表明,所行聚合物具有预期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在1.1~1.3之间。在较低转 化率下所得的聚合物均为交替结构,而与摩尔设料比无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体系的组成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共聚物的耐热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适当控制混合单体比例,可望获得一种综合性能较优越的共聚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组成控制和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氯乙烯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VC/PMI)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 ,体系中共聚物的累积组成偏差小于 0 0 5或 0 1的单体配比范围很小 ,采用加入第三单体丙烯腈 (AN)的方法进行改善 ,并以PMI在共聚物中的累积组成偏差作为控制参数 ,得到了PMI在共聚物中的累积组成偏差小于 0 0 5和 0 1的VC/PMIlAN较优的配比范围 .结合悬浮聚合工艺的特点 ,确定了VC/PMI/AN悬浮共聚的最佳单体配比范围为f1=0 72~ 0 84 ,f2 =0 0 2~ 0 0 4 ,f3 =0 1 2~ 0 2 4 .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松香基手性试剂(4a~4f)的过程中,首次发现N-(1-萘基)-马来海枞酸二酰亚胺(4f)的位阻异构现象,而与其结构类似的N-苯基-马来海枞酸二酰亚胺(4a)、N-(2-羧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b)、N-(2-硝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c)、N-(2-氯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d)和N-[1-(2-氨基)-苯基]-甲酯化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4e)则没有该位阻异构现象.化合物4a~4f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采用变温条件下的1H NMR谱图研究了化合物4f的位阻异构化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1,4-丁二醇/三氟化硼乙醚为引发体系, 利用阳离子开环共聚合方法合成了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BAMO)与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AMMO)的无规共聚物, 探讨了以Lewis酸为催化剂时活性链端与活性单体相互竞争的聚合反应机理. 同时根据GPC结果分析了聚合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15 ℃时产物分子量可控且分布较窄. 通过1H NMR和13C NMR对无规共聚物的共聚组成及微观序列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共聚组成中两单体的摩尔比接近于1:1, 与投料比一致; 交替度接近50%, BAMO与AMMO链段的平均序列长度为2, 其结构单元呈随机分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膦腈碱(t-BuP4)为催化剂催化了己内酯(CL)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的杂化共聚反应.用核磁(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失重(TGA)对聚合物及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BuP4能成功催化CL和NPMI的杂化共聚,合成具有CL和NPMI两种结构单元的共聚物.聚合反应过程中NPMI以打开双键的方式进入聚合物.聚合物中己内酯结构单元的含量随CL和NPMI单体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含量始终小于NPMI结构单元的含量.合成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介于己内酯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物之间.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苯乙烯(St)与 N-对位取代基马来酰亚胺的3种二元共聚物乳液.在苯乙烯与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N-p-RPhMI)的最大共聚比内,通过种子滴加乳液聚合制得高稳定性、高固含量(40%)、低粘度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 N-p-RPhMI 苯环对位上取代基团对共聚物乳液的性能以及共聚物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p-RPhMI 的加入提高了乳液的产率,并且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强,乳液产率提高,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乳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加而提高,但取代基极性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明显.同时,St/N-对甲氧基马来酰亚胺(N-p-MOPhMI)体系中助溶剂的加入对共聚物乳液性能影响很大,使共聚物的热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但对共聚物的 Tg 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Fe(acac)3-Al(i-Bu)3-CCl4催化马来酸酐与降冰片烯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江华  杨科芳  胡富陶 《催化学报》2005,26(12):1113-1116
 研究了Fe(acac)3-Al(i-Bu)3-CCl4(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对马来酸酐(MA)与降冰片烯(NBE)交替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 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在单体比为1∶1时,共聚物中MA和NBE的含量分别为52.2%和47.8%. 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量分布窄.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MA与NBE共聚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74.3 kJ/mol.  相似文献   

14.
氯乙烯/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竞聚率及共聚物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氯乙烯(VC)与多种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溶液共聚合,求得各对单体的竞聚率.结果表明,各种马来酰亚胺的竞聚率都远高于VC的竞聚率,即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活性均比VC单体活性高.计算得到N-取代马来酰亚胺Q和e值.由于苯环的共轭效应,N-苯基及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具有较大的Q值.各对单体的e值差别较大,表明有形成交替共聚物的倾向.此外,还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的变化,用递推法预测了这类体系共聚物瞬时和累积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DMF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研究 .其中N 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I]1/ 2 [M ].同时还测定了四种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DMF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并由此证明四种单体的共聚活性及CTC络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CHMA)为反应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共聚物PMMNC,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G-PMMNC.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等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随着N-PMI含量的升高,共聚物的分子量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以G-PMMNC为基体树脂制备了光致抗蚀剂,考察了光致抗蚀剂的耐酸性和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该光致抗蚀剂的耐酸性良好,分辨率为40 μm.  相似文献   

17.
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进行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序列结构、乙烯基单体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种类对共聚物Tg的影响.提出了含共聚物组成和序列结构的Tg预测方程,该方程不仅适合于无规共聚物,还适合于具有严重交替倾向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异戊二烯和丁二烯传统二烯烃,新型间戊二烯单体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特殊序列结构共聚物,如交替共聚物。本文以间戊二烯、苯乙烯和对叔丁基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通过丁基锂引发聚合合成系列二元及三元共聚物,重点考察了共聚动力学和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1)聚合动力学显示共聚合符合经典一级反应特征,共聚单体可以转化完全;(2)核磁氢谱在线分析表明共聚单体等摩尔消耗,核磁氢谱和碳谱证明了二元交替共聚结构;(3)二元及三元共聚均具有明显的活性可控聚合特征,分子量与理论值高度吻合,分子量分布D均小于1.20;(4)示差扫描量热(DSC)结果显示交替共聚物是一类特殊的半结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调控共聚单体比例微调,Tm在100~120℃范围;(5)基于间戊二烯特殊的二元交替共聚,推测了可能的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12-氨基十二酸为原料,硫酸、三乙胺为脱水催化剂,经两步反应合成了N-(11-羧基十一烷基)马来酰亚胺.再在三苯基膦和苯酚作用下,N-(11-羧基十一烷基)马来酰亚胺进一步发生三聚反应合成了相应的马来酰亚胺三聚体.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三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稀土催化异戊二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 Nd( naph) 3 -Al Et3 催化体系合成异戊二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实验结果表明 ,共聚反应适宜条件为 :[M]总 =2 .6mol/L( [Ip]/[MAn]=1 ) ,n( Al) /n( Nd) =1 0 ,[Nd]=5× 1 0 -3 mol/L,甲苯 /二氧六环混合溶剂 (体积比为 2 /5) ,于 5℃聚合 2 h.共聚物收率达到 70 % .用元素分析、 IR和 13 C NMR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所得共聚物为交替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