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一维1H NMR、13C NMR方法研究了以N,N′-己二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酸(IA6)、6-羟基-2-萘甲酸(HNA)和4,4′-二羟基二苯酮(DHBP)为单体的一种液晶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并通过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法)、1H-1H COSY(氢-氢化学位移相关谱)、HMQC(异核多量子相关谱)、HMBC(异核多键相关谱)进一步确定了该类共聚物的1H谱和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为研究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共聚物的链结构和链序列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无论是在包装成异染色质的静息状态下,还是在复制、重组和转录等活跃状态下, DNA往往都与其他分子组成复合体.这些复合体与DNA保护、扩增和利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序列和结构的高度可变性, DNA逐渐被人为开发成适配体用于识别其他分子.阐明这些体系中DNA与其他分子形成的复合体结构,可以认识生命活动基本原理,并为基因改造、疾病治疗和生物安全等应用研究提供关键信息.核磁共振波谱学(NMR)是测定分子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在近生理条件下获得结构、作用位点以及动力学等信息.本文聚焦DNA及其与其他分子形成复合体结构这一体系,对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利用NMR方法开展的工作进行介绍,并探讨NMR方法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二维NMR谱(2D-NMR)诞生于70年代,至今仅十余年时间,这项技术就以其强健的生命力迅速进入了化学的各个领域,它在金属配位化学研究中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本文扼要介绍二维NMR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金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获得了标题季铵盐的~1H、~(13)C、~(11)B、~(13)C-~1H多核和二维异核相关波谱,并作了归属,还弄清了~(13)C和~1H核间相干传递关系。探寻了[B_3H_8]~-的波谱特性及其原因。从X射线单晶衍射法获得的键长、键角、二面角、配位数等数据和晶胞中分子的空间排列图,确定出分子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一维(1 H、13 C)和二维(1 H-1 H COSY、HMQC、HMBC)核磁共振光谱及质谱对薁磺酸钠进行结构确证。对所有的1 H-NMR和13 C-NMR谱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吸收光谱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并详细分析了薁磺酸钠质谱图中主要碎片离子的裂解途径,还对样品进行了差热和热重分析。以上研究结果确证了薁磺酸钠的分子结构,并确证其经验分子式为C15H17NaO3S·1/2H2O。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杂原子进入分子筛骨架结构的波谱学判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括了杂原子取代的分子筛内骨架杂原子的波谱学鉴定方法。根据杂原子进入骨架后所引起的晶体结构、表面酸性、电子跃迁规律、配位环境等微观性质的变化,重点讨论了XRD、FT-IR、DR UV-Vis、Raman、MAS-NMR、XAFS、ESR和XPS等波谱学方法在鉴别骨架杂原子时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分析化学》2006,34(9):53-53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英(加增补)版,“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近期已经由WILEY-VCH出版。书中对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基础理论作了深入的阐述,详细地阐明了有机化合物的谱图解析方法,汇集了波谱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如脉冲场梯度技术、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扩散排序谱技术等。该书是波谱学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仪器分析类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研究生的教材。作宁永成教授在该书中融入和归纳了解析谱图的规律和心得。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波谱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讨论结合、文献研读与解谱练习结合的“双结合”教学模式。该模式聚焦于化学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为目标。课外讨论分层次实施,低阶讨论层次衔接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高阶讨论层次依托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文献调研,升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研究意识的提升。以课外讨论+讨论报告+翻转课堂三个环节“三位一体”为抓手,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双结合”对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培养解析数据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科研意识,起到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亲电取代反应是一类基本的有机反应,其中以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最常见。该反应的反应活性及反应的位点与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波谱学的角度,利用核磁数据,阐述了已有的取代基如何影响苯环的电子云密度,进而影响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和取代的位置。本文视角新颖,将对学生的学习及科研产生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