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光腔小垂直发散角InGaAs/GaAs/AlGaAs半导体激光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实现了新型隧道再生耦合大光腔半导体激光器,近场光斑宽度达到1μm,较普通半导体激光器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发光面积狭窄而导致的端面灾变性毁坏和垂直发散角大的问题. 采用低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了以C和Si分别作为掺杂剂的AlGaAs隧道结、GaAs/InGaAs应变量子阱有源区和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外延结构,并制备出器件,其垂直发散角为20°,阈值电流密度为277A/cm2,斜率效率在未镀膜时达到0.80W/A.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大光腔 隧道再生  相似文献   

2.
CHEN Jing 《物理》2000,29(1):5-6
用等离子体氧化形成绝缘层的方法,重复性地制备出了Ni  相似文献   

3.
介绍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物理基础,成像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利用探针尖端与物质表面原子间的不同种类的局域相互作用,来测量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的显微新技术,它的出现被科学界誉为是表面科学和表面现象分析技术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5.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吴世法  姚骏恩 《光学学报》1998,18(2):91-198
介绍我国第一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情况,论述图像分解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光子扫描隧显微的光存储技术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报导我们研制的一套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联用系统的初步实验结果。联用系统采用的基本结构为早先研制的一台PSTM,另外增加了一个STM通道,通过真空蒸镀金膜制作了既导电又导光的光纤探针,联用系统用STM通道隧道电流反馈控制探针高度。初步实验结果表明,PSTM和STM通道既能分别单独成像,亦能用导电导光探针实现PSTM和STM同时成像。  相似文献   

7.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象的解析,是STM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STM的原始图象不能适应各种需要,而采用各种方法重构后,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本文介绍了6种不同的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选择铌膜刻蚀或选择铌膜阳极氧化过程研究了全铌隧道结Nb/AlOxAl/Nb的制备.借助于SEM,利用曝光后烘烤处理研究了高质量光刻胶图形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其对铌结特性的影响.结面积为7μm2的铌结具有典型的IV曲线,在4.2K时,他们的特性参数Vm~20mV,能隙电压Vg~2.7mV,临界电流密度Jc~3000A/cm2,比电阻ρn~1μΩcm2.这些铌结能够被直接应用于dcSQUID.  相似文献   

9.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光电成像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的显微成像机理、成像规律,针对具体的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得到了与实际探测相一致的场分布规律。采用自行研制的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的显微实验系统对多种样品进行了表面显微成像研究,获得了关于样品表面三维立体图像信息,通过多种图像处理手段对原始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得到了更具视觉效果、更为逼真的样品表面图像。  相似文献   

10.
邵耀椿  封国林 《大学物理》1993,12(11):28-29
利用光的隧道效应的特点,对量子力学教学,作了简单而又直观的实验演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SSX—1型实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骏恩  贺节 《物理》1989,18(8):486-487,510
本文综述了能够直接观察到单个原子的场离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报告了SSX-1 型实用扫描隧道显微镜主要特点与改进之处,和开展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所取得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将用于液氦和S波超的准离子自洽场方法推广到非传统超导体,处理了有关的边界问题,并研究了非传统超导体间的约瑟夫森隧道效应,给出隧道结临界电流随两侧晶体相对取向改变而变化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潘明虎  薛其坤 《物理》2002,31(12):800-804
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术是一种新兴的表面自旋分辨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旋极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隧道谱实现表面自旋分辨的原理以及在各种磁性表面研究中的应用,采用自旋极化技术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测量表面磁结构,其空间分辨可以达到原子尺度,分辨率超过其他磁显微技术,而自旋极化扫描隧道谱不但可以分辨空间精细磁畴结构,而且能研究表面态的交换劈裂,文章作者还进一步提出了利用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自旋注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属掩模法优化了制备磁性隧道结的实验和工艺条件,金属掩模的狭缝宽度为100 μm. 采用4 nm厚的Co75Fe25为铁磁电极和10或08 nm厚的铝氧化物 为势垒膜, 直接制备出了室温隧穿磁电阻(TMR)为30%—48%的磁性隧道结,其结构为Ta(5 nm)/Cu(25 nm)/Ni79Fe21(5 nm)/Ir22Mn78(10 nm)/ Co75Fe25 (4 nm)/Al(08 nm)-O/Co75Fe25(4 nm)/Ni79Fe 21(20 nm)/Ta(5 nm).同时,利用刻槽打孔法和去胶掀离法两种光刻技术并结合Ar离子束刻蚀及化学反应刻 蚀,制备出面积在4 μm×8 μm—20 μm×40 μm、具有室温高TMR和低电阻的高质量磁性 隧道结.300 ℃ 退火前后其室温TMR可分别达到22% 和50%.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刻中的刻 槽打孔或去胶掀离工艺方法制备的小尺寸磁性隧道结,可用于研制磁动态随机存储器和磁读 出头及其他传感器件的磁敏单元. 关键词: 磁性隧道结 隧穿磁电阻 金属掩模法 光刻法  相似文献   

15.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系列Co/SiO2不连续磁性金属绝缘体多层膜(DMIM) .经研究发现:对[SiO2(2.4 nm)/Co(t)]20体系,在Co层厚度小于2.5 nm时,Co层由连续变为不连续;Co层不连续时,其导电机理为热激发的电子隧穿导电,lnR与T-1/2接近正比关系; 隧道磁电阻(TMR)在Co层厚度为1.4 nm时出现极大值-3%.DMIM 的性质 不仅与磁性金属层厚度密切相关,而且与绝缘层厚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固定Co层厚度为 1.9 nm的情况下,研究了TMR随SiO2层厚度的变化 关键词: 不连续磁性金属/绝缘体多层膜 隧道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与样品的显微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宁  高崧 《物理》1993,22(12):742-746
采用自行研制的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显微实验系统对多种样品进行了表面显微成像研究,获得了关于样品表面三维立体图像信息,通过多种图像处理手段对原始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得到了更具视觉效果,更为逼真的样品表面图像,为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阳极氧化电压谱(AVS)和Fiske台阶电压的测量,研究了约瑟夫森结中AlOx-Al隧道势垒.发现结的隧道势垒最佳沉积Al层厚度为7nm,Al上形成AlOx厚度只取决于氧化条件,与沉积Al厚无关,势垒Al氧化物可能含有一个像AlOOH态的OH基团.同时,估算了剩余Al厚度,证实了结中Al/Nb间在4.2K时,由常态Al而产生临近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扫描隧道显微术最新进展与原子搬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春礼 《物理》1995,24(6):321-324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问世以来,已陆续发展了一系列新型扫描探针显微仪器,如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等,这些显微仪器不仅能以极高分辨率研究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而且最近几年还被成功地用于操纵单个的原子和分子,文章着重介绍了STM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张喆  朱涛  冯玉清  张泽 《物理学报》2005,54(12):5861-5866
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和电子全息方法研究了Co基磁性隧道结退火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及相应势垒层结构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善势垒层和顶电极、底电极之间的界面质量,改进势垒层本身的结构. 这与该磁性隧道结经过280℃退火处理后,隧道磁电阻值大大增加是一致的. 关键词: 磁性隧道结 隧道磁电阻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 电子全息  相似文献   

20.
Microfabrication and the magneto-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MTJs) with a spin-valve-type structure of Ta (5nm)/Ni_{79}Fe_{21} (25nm)/Ir_{22}Mn_{78} (12nm)/Co_{75}Fe_{25} (4nm)/Al(0.8nm) oxide/Co_{75}Fe_{25} (4nm)/Ni_{79}Fe_{21} (20nm)/Ta(5nm)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data measured with a MTJ was used to verify a magnon-assisted tunnelling model and theory. Furthermore, a micromagnetics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butterfly-like vortex domain structures can be formed under a current-induced Oersted field, which decreases the net magnetization values of the ferromagnetic electrodes under a large dc current (i.e., in high voltage regimes). I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tunnel magnetoresistance ratios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t high voltage bia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