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平潭岛燕下浦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海岸风口飞沙与大风规律,围绕培育木麻黄两年生大苗这一关键的核心技术及其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采用两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以分别达到97.8%和92.2%;两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同时选择高大的木麻黄苗木密植,建造可升高的生物风障,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培育具有抗性强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补植,因此应用本项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3.
闽南海岸沙荒木麻黄无性系惠安1号造林及降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惠安净峰大风地区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研究方法,围绕选育木麻黄壮苗这一关键技术及其在沙荒地段建立防护林等相关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荒地段采用抗逆性强的1年生木麻黄1号壮苗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可以达到98.0%和92.5%;3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成本低廉而且较为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蔡金清 《海峡科学》2006,(8):51-51,58
苦槛蓝是一种常绿灌木,多生在海边潮界线上呈野生状态.通过在沿海沙荒风口地段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槛蓝适应性和抗性强,可以作为海岸前沿的绿化和固沙树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风口隧道的工程概况,详细阐述了进洞施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王开国 《甘肃科技》2011,27(23):171-172
总结了乔、灌复合造林,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绿化及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铺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大苗造林,以实现节水、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为目的。并阐述了试验地区地理、气候、自然概况以及试验与研究方法,以期在具体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推广、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以昭 《科技信息》2009,(16):354-354,357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然而“扩招”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让上百万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问题。尤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整体就业环境相当紧张的当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更是刻不容缓。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三方面因素:政府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第三部分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若干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多年的基层造林实践,认为用杨树母根造林有一定的实用和经济价值,尤其在干旱地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并总结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具体的造林技术,对全面创优当前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论文在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姝 《科技信息》2009,(34):69-70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政府、学校和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别从宏观经济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和大学生个人因素等方面出发,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科技信息》2009,(12):48-49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这是社会整体就业现状、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却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自身及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点,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勃  马秀荣 《科技信息》2010,(21):176-176,221
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就业困难原因及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阐明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策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医学生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中贯彻“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理念,医学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即医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充分展示真才实学,叩开满意的职业大门;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就业咨询和指导,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帮助更多的医学生合理就业、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当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现实,从高校建设以及毕业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相关原因;并根据查找出来的原因,从七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相关对策,力求转变观念,明晰工作思路,明确职业指导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针对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民生,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就业难,难在哪里?我认为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综合反映。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结构性供需失衡。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真正和市场需求接轨。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本文提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毕业不等于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高校毕业直接面对就业的人数是不断增加的.反观国家的就业岗位方面,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的"圈地"扩建也带来了新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工业人口的转移;不断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使得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这种情况更是随着金融风暴和经济二次探底的到来显得愈发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因此,正确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是解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郑勇  胡娜 《科技信息》2009,(30):71-71,74
大学生难就业现已成为主要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也被认为是体现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影响到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共同努力。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让市场供需平衡是摆在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作了认真的分析,并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应力波技术分析海南岛海防林主要树种、胸径、不同气候分布区、活立木不同方位等因素对活立木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与胸径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S型曲线和倒函数曲线的相关性远好于直线的相关性,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主要适用于中小径级范围内,胸径大于16 cm后应力传播波速度基本稳定;(2)不同树种应力波传播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同胸径条件下(DBH:12~16 cm),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应力波传播速度最大(4211.90 m·s-1),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次之(4025.17 m·s-1),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最小(3543.75 m·s-1),且DBH≥18 cm时,各径级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也均大于马占相思,表明木麻黄的抗风性能良好;(3)不同气候分布区及活立木不同方位对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价海防林不同树种的抗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较小。本文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