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狂热——我们都被骗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叶欣 《世界博览》2010,(13):66-69
不断更换手机,买海报中模特身上的漂亮衣服,我们的消费倾向可能源于儒家价值观的传统,也可能是受到了消费主义的蒙蔽。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10,(13):65
欲望之下,消费如虎。我们为何而消费?是为了幸福的生活而消费必需品?还是背负沉重的债务来填平欲望的沟壑?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让文化去主导我们的消费,还是让消费去绑架我们的文化?回答这一切,似乎很简单但也很难。无欲无求时,一切都变得简单明了,但身为凡人的你能摆脱欲望的羁绊吗?  相似文献   

3.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基于精神需要的消费行为,关注的不再是物品的实用价值,而是物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及对终极价值与终极意义的追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然而,消费也容易被贪婪的欲望所掌控,占有欲、财富欲、权力欲等驱使着人们近乎疯狂地膜拜物品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化研究中的费瑟斯通的消费主义理论,分析了余华小说《兄弟》(下)时代背景及所体现出的先锋小说欲望叙事的特点,论述了小说主人公在欲望追逐中的命运沉浮.指出从整体上评价该小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购物不再纯粹满足实用的需要。人们的购物欲望是被生产出来的,这已经不是单纯意义的生产着消费,而是生产着消费的欲望。电视购物广告是典型的生产消费欲望的途径,观众在电视广告的影响下,从观者变成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郎朗 《世界博览》2009,(20):34-37
虽然北京已进入世界“消费之都”的行列,但是学会“奢侈”还不等于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兄弟》叙写了在欲望张力的撕裂下存在的生命。文本是以欲望作为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的,而且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欲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欲望的要求导致另一种欲望产生的可能,生命个体在欲望的变异中遭受着煎熬的命运。柳镇像一个欲望黑洞,不仅控制着柳镇人使其浑然不觉地为欲望而生,而且还吸附了柳镇以外形形色色的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纷至沓来。当整个群体深陷欲望泥沼而丧失理性与文明的时候,这个群体的生存就面临着绝种的灾难。余华的文本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身体作为一种消费符号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不仅被作为话语对象来建构,而且其自身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也日益丰富。在这一过程中,王安忆、陈染、卫慧的文本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述说身体的丰富经验,揭示内心深处的隐秘情结,场景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0.
于淇 《当代地方科技》2009,(9):59-60,64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的黄淮四市高校学生的调查,总结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四个显著性特征,并从心理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对这些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周边大学城市场的特殊性,对该环境下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在特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2年新农保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完成,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之一的新农保对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新农保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然后运用CFPS中2010年~2016年四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年份的回归结果来看,新农保产生的长期消费效应比短期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农保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的人的消费水平有不同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继续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农保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榆树下的欲望》着力表现的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源于人类自身种种欲望冲突和挤压下的个体的失败和痛苦。现代戏剧对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的推崇,使历史和社会力量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影响在作品中被弱化。个体心理的、伦理的、以及信仰的因素成为悲剧的主要动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还是伊本和艾比,都受制于表现为强烈的物质欲望,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剧中个体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传统消费向当代消费的过渡,带来的重大变化是消费价值观的生存论彰显。个体主义消费价值观、经济主义消费价值观和文化主义消费价值观在内的当代消费价值观都忽视了人的生存的关系性、整体性和决定性条件,走向了对人的本真生存的背离。建构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包含着人本意识、规范意识和极限意识三个维度。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只是理想消费的一种描述性事项,而更为关键的是应当从制度安排、幸福理念和物欲批判三个路径去推进生存论消费价值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5-236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杨俊杰 《当代地方科技》2007,(9):165-165,167
本文是在阅读《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之后,对广义大众传媒时代这一新概念的再思考,比较并建立了社会学与传播学的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并在新的概念之上总结了它的时代表征。  相似文献   

17.
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无疑已成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文本。自它诞生之日起,各种评论便纷至沓来。批评家从各种角度对其加以阐释,从而丰富了此文本的内涵。本文力图从“人性欲望”出发,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身体欲望和生命欲望的分析,、探视其隐秘的内心世界,呈现她们欲望奔突中的挣扎与痛苦、坚韧与决绝,并对她们的悲剧人生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消费者需求的天平开始由“物质功能”向“精神需求”倾斜。意识形态广告,站在诠释与利用文化的立场,以对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点拨与重构,将物质商品置入精神世界的框架中,使其成为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隐喻”,基于被广告激发的精神需求,驱动了商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安全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缺乏安全感对人的生活和成长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在尤金·奥尼尔的著作《榆树下的欲望》中,主人公爱碧和伊本由于安全感的严重缺乏,对物质和精神产生了无止境的过度追求,这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消费任何物品或服务都是需要时间的,其中休闲消费需求更是受到闲暇时间的严格制约,但传统的需求理论对此关注不够。现通过将闲暇时间引入休闲消费需求分析,深入讨论了现代社会强制性"工作-闲暇"制度安排下人们的休闲消费抉择问题,揭示了闲暇时间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