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63
盖革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学英国,在卢瑟福门下当一名助手,从事仅粒子散射的研究。后回到德国。盖革的名字同他发明的一种探测高能粒子的仪器——“盖革计数器”联系在一起,计数器上有一个圆筒装置,上面加有很高的电势,但是还没有高到能将气体击穿的地步。如果有一个高能粒子进入圆筒,它将使气体的一个分子电离。新产生的这个离子以很高的能量向阴极运动,途中通过碰撞,再使另外一些原子电离;这些电离的原子本身又开始运动,再进一步电离其他原子。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7-167
维恩是地主的儿子。在学生时代,他有幸当了赫姆霍兹的助手,得到良师指导,于188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因发现理想黑体辐射位移律,获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维恩定律的精确度对较长波长会降低,经普朗克。进一步探索,最后得出辐射的量子论。黑体发出的辐射,虽然分布在很宽的波长范围里,但是有一个中间波长的辐射达到最大。1893年,维恩提出黑体辐射定律,说明这个最大波长与黑体的热力学温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6-126
普朗克因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师从于赫姆霍兹HIO和基尔霍夫,年仅21岁时就得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1900年10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电磁波谱所有波段的经验公式,把当时只能分别在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与实验相符的维恩能量分布公式和瑞利辐射公式巧妙而成功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
阿贝生于爱森纳赫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靠别人资助才得以上中学和大学,于1861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63年担任教授。1866年与蔡司Z2合作研制光学仪器。阿贝在光学仪器的理论上,做出了两项重要贡献:一是几何光学的“正弦条件”,确定了可见光波段上显微镜分辨极限,为迄今光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二是波动光学的显微镜二次衍射成像理论,把物面视为复合的衍射光栅,在相干光照明下,由物面二次衍射成像。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24
博特在柏林大学普朗克的指导下学习,并于1914年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他设想了一种研究宇宙射线的方法。他把两个盖革计数器上下叠放起来,又设计了一种电路,使得只有一个粒子同时通过两个计数器时才被记录。这种情况只在宇宙射线自上飞下垂直射过两个计数器时才会发生。而来自其他一些方向的粒子,则只能通过一个计数器而不会通过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索夫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理工学院,并在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列别捷夫研究所工作,从1958年起任研究所副所长。由于他和普罗科洛夫在脉泽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二人与汤斯共享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
柏诺兹是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同穆勒“独辟蹊径,索传统的超导体,而是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他们发现La-Ba-Cu-0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他们的发现得到其他实验组的证实。各地闻风而动,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样品,掀起了一个超导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1901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伦琴是斯特拉斯堡大学、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895年,伦琴进行阴极射线管中电流的实验时,观察到附近的一块氰亚铂酸钡在管中通电时发光。据此建立理论:当阴极射线(电子)撞击管的玻璃壁时,形成了某种未知的辐射,穿过室内,照射某些化学样品而引起荧光。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91
劳厄是军官的儿子,早年随其父的调动到过许多地方。由于过着流动的生活,他进过许多学校,读高中时,兴趣才集中到科学方面。1899年,他进入施特拉斯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190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普朗克眦。的助教。劳厄于1912年对一块硫化锌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他取得了衍射图样,并把它拍摄到照相底版上。这一实验不仅说明了X射线的电磁本性,而且是双重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赫兹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0年在赫姆霍兹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3年开始研究麦克斯韦姻的电磁理论。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时,在实验室产生了无线电波,测量了波长和速度。他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它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结果他确凿无疑地肯定: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1889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在该校继续研究稀有气体的放电。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6-146
斯拉比是德国无线电报的先驱,就读于柏林商业学院和波茨坦的皇家商业学校。1883-1912年在夏洛滕堡技术高中任教,受到马可尼粥所做电磁波实验的鼓舞,他采用共振线圈测定波长。协助阿科和马可尼在英国发无线电报。接着又提出斯拉比-阿科系统——一种改进的马可尼天线。1903年这一系统与布劳恩和西门子-哈尔斯科系统一起用于德国建立的无线电系统中。为德国的无线电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3
巴丁在1928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3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维格纳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维格纳门下的第二个美籍博士。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数年,然后在1945年进入贝尔B18实验室。他和肖克利及布拉坦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并一起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51年起他一直是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从事超导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0
穆斯堡尔1958年在慕尼黑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发现了现在称之为穆斯堡尔效应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在发射γ射线时会发生反冲,γ射线的能量和反冲的大小有关。像原子这样轻的物体,其反冲是很大的,并且不同的原子反冲会有很大的不同。他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晶体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全部参加这一反冲。当然,晶体相当大,它的反冲是非常小的,实际上对γ射线的能量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一战时,海森堡正值少年,曾在街上多次与少年殴斗。他热衷登山运动。尽管如此,他最有兴趣的还是科学。在慕尼黑大学,他在索末菲的指导下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去哥本哈根,在玻尔的指导下工作。德布罗意和薛定谔把电子当作波,而海森堡把它当作粒子来处理。他预言氢分子有两种状态:正氢,其中两个原子的核依同一方向自旋:仲氢,两个原子的核沿相反方向自旋。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布劳恩于1872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85年成为图宾根大学实验物理教授。1897年,他改进了阴极射线管,使高速电子流产生的绿色荧光点按变化电流建立电磁场移动。这样便发明了示波器。用它可以研究电流的细微变化。而且,这是走向电视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