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协整性和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以及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能源消费与第二产业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GDP和三次产业只是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制约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GDP和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中国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了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长短期能源弹性系数说明,从长期来看,能源并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必须注意能源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制定中长期规划来引导经济结构和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1952-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所研究期间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并且短期动态校正作用明显.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省1952-2014年的数据对经济增长和物流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发现,物流业规模与经济规模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物流业规模对经济规模的单向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说明物流业规模与经济规模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得出结论物流规模应适度领先于经济规模,应追求物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1978-2006年样本区间内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钢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量在时序维度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中燃料煤消耗量与钢铁工业总产值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并且燃料煤消耗量还是钢铁工业总产值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电力、重油和焦炭消耗量与钢铁工业总产值之间没有长期均衡关系,印证了我国钢铁工业以燃料煤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贵州省1978-2010年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二者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具体传导机制,建立了ECM模型和ADL模型,结果也印证Granger因果分析,但贵州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力度是比较薄弱的,需要加强改进.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对教育经济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度考量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基于1985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选取能够代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通过JJ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短期及长期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携同其他要素(如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实际GDP增长率波动的84.8%可由模型中的该四个变量的短期波动以及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年至2007年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RG)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RG与GDP的对数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进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由Granger因果分析,得出结论:深圳TRG的增加必然导致GDP的增长,反之不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78年-2010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均消费额和对外贸易度等因素,均对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工业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量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它们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变量之间的Granger长期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果,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0~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对空间区域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均为各地区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较高关联度的结论保持一致.北京、辽宁、吉林等16个省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而天津等其他14个省市碳排放总量还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所以弹性系数为正值,这点隐含说明当区域经济水平较高时,该区域也将拥有更多优势条件来减低碳排放,实现碳减排最终还是需要依赖于发达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的复杂结构特征和动态反馈机制,建立了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平煤集团坑口电厂为例,对不同发展方案下的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科技投资、环保投资、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煤矸石消耗比例;增加科技投资和环保投资,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达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通过VAR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揭示了辽宁省1978-2009年碳排量、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广义脉冲反应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N"型EKC曲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辽宁省持续提升的GDP不断刺激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但环境变化却不是推动省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辽宁目前的环境质量正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恶化,环境质量的提升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 taking effect in 2005 covers CO2 emissions from specific large-scale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combustion installation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futur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installations are subject to ETS and targeted for emissions reduction. CHP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efficient and clean provision of energy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carbon efficiency. The proper planning of emissions trading can help its potential into full play, making it become a true “winning technology” under ETS. Fuel mix or fuel switch will be the reasonable choices for fossil fuel based CHP producers to achieve their emissions targets at the lowest possible cost. In this paper we formulate CO2 emissions trading planning of a CHP producer as a multi-period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propose a stochastic simulation and coordination approach for considering the risk attitude of the producer, penalty for excessive emissions, an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emission estimates. In test runs with a realistic CHP production model, the proposed solution approach demonstrates good trading efficiency in terms of profit-to-turnover ratio. Considering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emission estimates can help the producer to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s in emissions trading. Comparisons between fuel switch and fuel mix strategies show that fuel mix can provide good tradeoff between profit-mak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垂直创新模型框架下,将能耗强度和碳减排比例引入生产函数,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内生低碳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求解所建动态优化模型,找到了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最优路径,讨论了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均衡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各参数对经济最优增长路径的影响,比较了化石能源内部消费结构不变和逐年清洁两种情景下的经济最优增长路径的异同。长期来看,能源强度、二氧化碳减排速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相互的负向线性关系,缩小反映化石能源内部消费结构的综合碳排放系数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非化石能源比例越高,低碳技术应用越广泛,研发成果对技术积累的贡献率越大,消费者对当前消费的偏好程度越小,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越强,则越有利于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的Tapio分析模型,研究了北京地区1999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呈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强脱钩,2004年为扩张性耦合,其他各段时间都属于弱脱钩状态.呈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较高的能源效率.此外,结合中间变量分析可以得到,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主要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的结果,减排技术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新能源的开发,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居民生活私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三级分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破以往采用难以保证精确性估算数据的局限,根据居民生活私人交通所消耗的能源种类,利用官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基于扩展的IPAT与LMDI模型,构建一个包含居民私人交通碳排放强度、碳排放结构、交通消费倾向、收入、家庭规模与户数6个因素的居民私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三级分解模型",对居民生活私人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核算.结果建议进一步降低居民私人交通碳排放强度,提高居民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发展小排量与新能源汽车消费,并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居民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引导节能减排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