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C/MS法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性油中脂肪酸检测的方法。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随后采用三氟化硼将其转化为脂肪酸甲酯。采用同位素标记脂肪酸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4%以上。通过质谱的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10种目标脂肪酸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油品的质量检测和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栀子油脂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方法。栀子油脂中脂肪酸组成较为简单,主要以软脂酸(38.0%)和亚油酸(53.4%)为主,营养价值高,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棠果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醚萃取海棠果种子油,油脂皂化后的脂肪酸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7种主要脂肪酸,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0.02%,软脂酸8.64%,硬脂酸8.96%,油酸37.7%,亚油酸20.1%,亚麻酸0.38%,二十碳酸0.85%.结果表明,海棠果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58%,值得作为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来源开发.  相似文献   

5.
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定性分析植物油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快速定性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方法。首先根据质谱特征判断脂肪酸的类型并鉴定出其中的饱和脂肪酸甲酯,然后利用它们的保留时间信息计算得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等效链长值,与已建立的脂肪酸甲酯数据库对照实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结构鉴定。用NaOH-甲醇对5种常见植物油(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中的脂肪酸进行衍生和提取,采用DB-23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分离脂肪酸甲酯的同系物和异构体,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结果表明,5种样品油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方法无需标准品即可快速定性检测脂肪酸同系物及异构体,适用于油脂、食品中脂肪酸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拐枣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二氯甲烷提取拐枣种子油,经皂化、甲酯化,用GC-MS法分析,确认了11种脂肪酸;并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了亚麻酸(37.18%)、亚油酸(16.82%)、油酸(27.58%)、棕榈酸(6.56%)和硬脂酸(2.15%)5种脂肪酸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在93.7%~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3.7%,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在1.0~2.5mg/L之间。  相似文献   

7.
郑月明  冯峰  国伟  储晓刚  潘家荣  贾玮 《色谱》2012,30(11):1166-1171
建立了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GC-q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酯化衍生后,以DB-1柱(30 m×0.25 mm×0.25 μm)作为一维柱、DB-Wax柱(3.2 m×0.1 mm×0.1 μm)作为二维柱组成柱系统进行分离,在调制周期为3.5 s、四极杆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350的条件下,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可以在50 min内得到准确和灵敏的检测。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灵敏度较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提高了100倍以上,一些植物油中微量的脂肪酸成分也因此被检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消除食用植物油的掺假伪劣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蜇不同部位脂肪酸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黄海海域成熟海蜇不同部位脂肪酸的研究结果。利用GC-MS技术测定海蜇皮、海蜇头、海蜇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海蜇含有30多种脂肪酸,3个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差别不大;海蜇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6.2%~38.7%之间,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四烯酸(A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GC-MS法快速测定茶叶中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快速分析茶叶脂肪酸的新方法.对23批茶叶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合NIST 05谱库检索鉴定茶叶脂肪酸种类,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比较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有茶样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但绿茶和青茶脂肪酸含量高于发酵处理的红茶和黑茶.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各种茶叶的脂肪酸,反映不同种类茶叶的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现场快速检测,建立了气液微萃取(GLME)技术并与GC-MS检测技术联用实现了植物油中PAEs的一步萃取检测。GLME方法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而成。此方法定量取0.1 g植物油样品,利用GLME在5 min内完成PAEs的萃取、净化和浓缩,结合内标法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在大豆油、调和油、橄榄油、香油等4种样品中添加200 μg/kg的15种PAEs,基质加标回收率为60.0%~11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8.4%。该法操作简单、方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基质干扰少,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快速检测,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正化学源-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的方法。食用油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溶解后,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目标馏分用四乙基硼酸钠进行衍生。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在20~2000 μg/L范围内,7种有机锡化合物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定量限为0.3~1.2 μg/kg。对芝麻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在0.05、0.10、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7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6.2%~10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5%。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MS)快速分析6种食用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5种常见脂肪酸的方法,并比较了这6种食用油中上述5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采用皂化反应对植物油进行前处理,以ACQUITY UPC2 BEH 2-EP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m)为分析柱,以超临界CO2-甲醇/乙腈(1:1, 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脂肪酸标准物质在0.5~1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0.9998,定量限(S/N≥10)为0.15~0.50 mg/L;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9.61%~108.50%;方法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3.01%。该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无需对脂肪酸样品进行衍生化,已成功地用于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茶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等6种食用油中常见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王希越  明明  连丽丽  张浩  娄大伟 《色谱》2020,38(2):250-254
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拟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大米中脂肪酸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并研究了不同大米中脂肪酸的轮廓差异。以提取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了6种提取方法及4种提取溶剂对脂肪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将该方法用于5种不同大米(稻花香、吉星、金浪子、农大、状元)中脂肪酸的分析,发现稻花香大米中脂肪酸轮廓与其他4种均有较大差异;而金浪子与农大、状元间脂肪酸差异也较大,与吉星脂肪酸轮廓较为相似。该方法简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为大米品质和营养价值改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扁桃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出陕西蒲城3个品种扁桃油中的脂肪酸主要组成为:油酸、亚油酸、9-十六碳烯酸、硬脂酸、棕榈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91.4%以上,主要成分油酸占73.3%以上。  相似文献   

15.
蔡立鹏  吕晓飞  张蓓  李小英  赵晓甫 《色谱》2019,37(1):111-1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检测果蔬清洗剂中12种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方法。果蔬清洗剂样品先加入乙醇,经旋转蒸发除去样品中的水分,然后用正己烷饱和的乙腈溶液提取,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净化,净化后的样品溶液浓缩后用乙腈定容。被测组分经HP-5MS UI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后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测定。12种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0~0.030 mg/kg和0.030~0.090 mg/kg。按照建立的方法进行0.2、2.0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8.3%~115.3%,相对标准偏差为3.1%~11.3%。该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前处理净化效果好,适用于果蔬清洗剂中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脂肪酸的非靶标/靶标筛查,确立了非正常食用油(俗称地沟油)的内源性特征指示物: 两种奇数碳脂肪酸,包括源自动物油的13-甲基十四烷酸和源自加热植物油的十一烷酸。并借助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依据不同极性气相色谱柱的保留作用,不仅实现了不同碳数烷酸以及同碳数烷酸异构体之间的有效分离,达到了对13-甲基十四烷酸和十一烷酸准确定量的目的;而且实现了对目标化合物的在线净化、富集。凭借该项检测方法,参加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的第四、五批地沟油盲样考核。经过不断完善,该方法阴性样品的正确率提高到100%,阳性样品的正确率分别达到71%和75%。再结合辣椒碱指标,从内、外源指示物两方面全面、准确地对食用油样品进行判定,使得阳性样品的正确率分别提高至89%和100%。目前,该方法已经入选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四大地沟油鉴定仪器分析方法,正等待权威部门的协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7.
周瑞泽  周雅  毛婷  姜洁 《色谱》2018,36(1):43-50
建立了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中37种脂肪酸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甲苯提取、乙酰氯-甲醇(1∶9,v/v)溶液甲酯化衍生后,以DB-5柱(30 m×0.25 mm×0.25 μm)为一维柱、BPX-50柱(2.5 m×0.1 mm×0.25 μm)为二维柱进行分离。升温程序为50℃保持2 min,以20℃/min升温至180℃,以2.5℃/min升温至250℃,以3℃/min升温至300℃,保持5 min。在调制周期为5 s、扫描范围为m/z 40~385的条件下,奶油中37种脂肪酸得到了有效分离和准确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比传统的气相色谱法更灵敏,脂肪酸组成也更丰富,可有效鉴别不同种类奶油的差异成分。该方法不仅为奶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在保障奶油的质量安全、鉴别掺假伪劣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5种酰基吡唑类农药(呋吡菌胺、吡噻菌胺、氟唑菌苯胺、吡唑特、苄草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冷冻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技术(QuEChERS)净化,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在20~1000 μg/L范围内,所有目标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均低于2 μg/kg,能满足国内外的限量要求。在0.01、0.02、0.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所有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均处于82.7%~11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12.3%。该法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酰基吡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