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颖  林志杰  陈晓梅  陈曦 《化学进展》2008,20(2):362-367
由于电致化学发光(ECL)的连续可测性、高灵敏度、稳定和方法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药学、化学和环保等领域.而将可电化学再生的ECL试剂固定于电极表面,可获得ECL传感器,从而减少分析过程中试剂的消耗并简化实验装置.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究成为ECL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2004年以来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固相ECL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3.
陶颖  李梅金  章丽燕  陈曦 《化学学报》2006,64(18):1885-1888
在玻碳电极上, 联吡啶钌[Ru(bpy)32+]于+1.50 V (vs. Ag/AgCl)左右被氧化为Ru(bpy)33+, 该氧化态离子与碱性水溶液中(pH 8.2)的OH•反应生成激发态的[Ru(bpy)32+*]而发光. 研究比较了15种金属离子对Ru(bpy)32+碱性水溶液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并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槐定碱在碱性联吡啶钌(Ru(bpy)32 )水溶液(pH 9.0)中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在玻碳电极上,槐定碱中的氨基氮于 1.30 V(vs.Ag/AgCl)左右被氧化为氮正自由基离子,该自由基离子与Ru(bpy)32 反应生成激发态的Ru(bpy)32 *而发光。利用原位在线电致化学发光方法,槐定碱的检出限为1.0×10-10g/mL。  相似文献   

5.
易长青  李梅金  陶颖  陈曦 《分析化学》2004,32(11):1478-1480
利用苯胺和联苯胺对联吡啶钌 草酸体系电致化学发光的强猝灭作用 ,建立了电致化学发光猝灭的流动注射检测苯胺和联苯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在所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苯胺和联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 5 .0× 10 -7mol/L和 2 .0× 10 -7mol/L。对 1.0× 10 -5mol/L的苯胺和联苯胺 ,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 3%和 2 .5 % (n =6 )。对苯胺和联苯胺对联吡啶钌 草酸体系电致化学发光的猝灭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多联吡啶钌配合物(bpy)2Ru(phenCl4)(PF6)2,bpy为2,2′-联吡啶,phenCl4为3,4,7,8-四氯-1,10-邻菲罗啉,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这是典型的金属到配体(MLCT)的跃迁,其光致发光性能也显示出MLCT迁移特征,并且随溶剂不同,其最大发射波长从630 nm变化至649 nm. 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受pH值影响不大,与随pH值增大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增大的联吡啶钌不同,尤其在强碱条件下,其背景电致化学发光很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32+]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 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基于三聚氰胺与增敏剂三正丙胺氨基结构的相似性, 将负载Ru(bpy)32+的MCM-41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 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为检测三聚氰胺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同时, 该研究为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某些含氮神经药物的流动注射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联吡啶钌 [Ru(bpy) 3Cl2 ]对几种胺类神经药物的电致化学发光 (ECL)流动注射分析进行了研究。使用改进的流动电解池 ,建立了原位在线的ECL方法 ,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在浓度为 0 .0 5mol 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9.0 )中 ,甲基安非它明 (METH)的ECL最强。发光强度与浓度在 6.8× 1 0 - 1 1 ~ 6.8× 1 0 - 3mol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检出限达 2× 1 0 - 1 6 mol/L ,优越于一般的检测方法 ;比较了METH与安非它明 (APM)的电致化学发光 ;研究了可待因、可卡因、吗啡和咖啡因等毒品的ECL行为 ,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它们不同的发光强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简单、方便 ,测定灵敏度高 ,尤其是不需要过氧化物 ,能更方便应用于流动分析体系 ,并为刑侦破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诺氟沙星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诺氟沙星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诺氟沙星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10μmol/L;检出限(3σ)为0.0048μmol/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μmol/L,n=11)。本法可直接用于尿液中诺氟沙星(NFLX)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7%~97.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陈毅挺  何伟文  林棋  娄本勇  陈国南 《化学学报》2009,67(14):1615-1620
基于保泰松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使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建立了一种保泰松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结果表明, 当发光试剂联吡啶钌的浓度为1.0×10-5 mol/L时, 在0.05 mol/L pH 10.20 的Na2HPO4-NaOH介质中保泰松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敏效果最强. 在此条件下, 保泰松的线性范围为0.5~200 μmol/L, 检测限(S/N=3)为0.2 μmol/L, 与使用未经修饰的裸玻碳电极相比, 检测限下降了约一个数量级. 该检测方法还被用于加标人血清样品中保泰松的测定, 回收率在85.3%~95.0%之间, 结果令人满意, 可望用于保泰松的药物临床分析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1.
于萍  叶挺秀  邱彬  陈曦 《中国科学B辑》2009,39(8):825-831
使用水/油反相微乳法合成包埋联吡啶钌(Ru(bpy)3^2+)的纳米硅球(RuSiNPs),利用Nation材料固定RuSiNPs于玻碳电极上,构筑了RuSiNPs/Nafion复合膜修饰传感电极,进行了醇类的电致化学发光一高效液相色谱(ECL-HPLC)分离检测.利用循环伏安等方法考察了RuSiNPs/Nafio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和ECL行为,结果表明包埋在硅球里的Ru(bpy)32+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了实验条件对其ECL的影响,通过HPLC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利用RuSiNPs/Nafion固态ECL进行醇类样品的分离检测方法,所提出方法对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的检测下限分别为6.7×10^5,8.2×10^5,3.9×10^-4和4.2×10^-4mmol/L.方法被初步应用于一些啤酒样品中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还原法制得金纳米球(Au NPs),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 QDs)杂化后,再以壳聚糖胶黏剂并通过静电作用使Ru(bpy)3^2+负载于其表面形成复合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固相电致化学发光(ECL)传感器。研究发现,与单一材料相比,Au NPs和NG QDs杂化复合材料作为载体显著提高了发光试剂Ru(bpy)3^2+的ECL信号。根据环境污染物邻苯二酚对该修饰电极ECL信号较强的阻抑作用,建立了测定领苯二酚的新体系。结果表明,Au NPs/NG QDs/Ru(bpy)3^2+修饰电极的ECL信号变化值与邻苯二酚的浓度负对数在5.0 nmol/L^10μ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 nmol/L(r=0.9992)。对5.0μmol/L的邻苯二酚进行10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6%,常见的共存物质不干扰测定,表明该方法的选择性较好。采用该修饰电极成功测定了河水中的邻苯二酚含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硼砂溶液中Ru(bpy)32+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被苯磺酸顺阿曲库铵增敏,建立了测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的电化学发光(ECL)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浓度在2.0×10-6~3.2×10-5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99),检出限为4.0×10-8mol/L(S/N=3)。重复测定高、低浓度(2.4×10-5mol/L,3.2×10-6mol/L)的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溶液9次,其RSD均为3.2%,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方法已用于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苏彩娜  康艳辉  邓必阳 《分析化学》2006,34(Z1):135-137
基于诺氟沙星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诺氟沙星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诺氟沙星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10 μmol/L;检出限(3σ)为0.0048 μmol/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 μmol/L,n=11).本法可直接用于尿液中诺氟沙星(NFLX)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7%~97.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孙树全 《应用化学》2009,26(6):726-729
本文合成了一种多联吡啶钌配合物(bpy)2Ru(phenCl4)(PF6)2,bpy为2,2′-联吡啶, phenCl4为3,4,7,8-四氯-1,10-邻菲罗啉,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是440nm,这是典型的金属到配体(MLCT)的跃迁,其光致发光性能也显示出MLCT迁移特征,并且随溶剂不同,其最大发射波长从630nm变化到649nm。值得注意的是,此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受pH影响不大,这与传统的随pH增大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增大的联吡啶钌不同,尤其在强碱条件下,其背景电致化学发光很小。  相似文献   

16.
李玲玲  卢倩  朱俊杰 《电化学》2013,19(2):103-109
电致化学发光集成了发光和电化学分析的优点,在生物传感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点因其独特的性质成为电致化学发光的三大发光体系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种类及其信号放大技术,并就相关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CdTe量子点/Nafion修饰玻碳电极(CdTe QDs/Nafion/GCE),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结果表明,三丙胺(TPA)作为共反应剂存在时,QDs/Nafion/GCE在中性PBS中可以产生强的阳极电化学发光信号.考察了量子点的用量、Nafion的用量、pH、电解质等条件对ECL的影响.抗坏血酸对QDs/Nafion/GCE的ECL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呈线性关系,为利用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坏血酸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巯基乙酸水热法合成出表面修饰—COOH的CdTe量子点,并将CdTe量子点(QDs)连接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CdTe/Fe3O4磁性量子点。通过磁力将磁性量子点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在pH7.5的PBS缓冲溶液中,H2O2可使CdTe量子点产生电致化学发光,H2O2浓度在4~100μ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4μ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并成功地应用于李氏禾草汁原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该研究借助纳米Fe3O4的磁力特征,使敏感膜易于形成和更新分离,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起到增强发光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