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pH 3.0的Clark-Lub's 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四羧基铜酞菁(CuPc(COOH)4)作用,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λ=389 nm处光散射强度最大.增强作用的强弱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此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免疫球蛋白G(IgG)、鱼精蛋白(Protamine)、血清总蛋白(TP)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5~1.60 mg/L、 0.025~1.60 mg/L、 0~1.45 mg/L、 0.1~1.50 mg/L、 0~1.60 mg/L,相应检出限分别为1.12×10-2 mg/L、 1.11×10-2 mg/L、 1.95×10-2 mg/L、 3.61×10-3 mg/L、 4.34×10-3 mg/L.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过量KI生成I3-,I3-与溴代十四烷基吡啶形成的缔合微粒在478 nm产生共振光散射峰,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H2O2的共振散射光谱法.在选定条件下,47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强度△I478nm与H2O2浓度在2.67×10-8~1.73×10-5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I478nm=2.54×107c-3.81,检出限为2.67×10-8 mol/L.该方法已用水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7.2%~105.2%之间.  相似文献   

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迁移量的方法,对前处理方法(溶剂提取-直接进样和气液平衡-顶空进样)、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进行了优化。以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样品经食品模拟物浸泡,于顶空气液平衡后进样,经DB-5 MS色谱柱(30 m×0. 25 mm×0. 25μm)分离后,采用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NB在0. 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 999,在0. 1、1. 0、1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2. 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 9%~4. 0%,检出限(LOD)为0. 01 mg/kg,定量下限(LOQ)为0. 03 mg/kg。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ENB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凝胶进行表征。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BPA在1.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0.6×10~(-8)mol/L,并将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BPA的分析检测,其回收率为97.4%~103%。  相似文献   

6.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NO2-与中性红在HCl介质中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在弱碱性溶液中与8-羟基喹啉发生偶联反应,偶联产物使得位于588 nm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明显增强.基于该重氮化-偶联反应建立了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NO2-的新方法.激光散射法测得样品中偶联反应产物的平均粒径为493 nm.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480×10-6 g/L和8.9×10-6 g/L.方法用于蔬菜中NO2-的测定,回收率在95.9%~102.1%.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血液中痕量蛋白的共振散射(RLS)光谱分析方法。盐酸-甲苯咪唑(MEB)-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最大共振散射(RLS),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波长分别位于296、500和340nm。3种散射增强(ΔI)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方法线性范围分别是RLS为0.4~2.0 mg/L、SOS为0.4~2.4 mg/L;FDS为0.4~2.0 mg/L;检出限分别为1.059(RLS)、1.324(SOS)、4.743μg/L(FDS)。方法可用于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7.9%~104.6%之间。  相似文献   

9.
黄剑平  梅平  何治柯 《应用化学》2010,27(7):849-854
研究了Ru(bpy)2(dppx)2+-SDS-DNA(bpy=2,2′-联吡啶,dppx=7,8-二甲基-吡啶并[3,2-a:2′,3′-c]吩嗪)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结果表明,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预胶束聚集体存在下,Ru(bpy)2(dppx)2+-SDS体系具有很强的共振光散射,DNA的加入使其共振散射光猝灭。探讨了反应机理。基于DNA对Ru(bpy)2(dppx)2+-SDS体系共振光散射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在393nm处的共振光散射猝灭程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2mg/L,检出限为1.5μg/L。  相似文献   

10.
宋仲容  何家洪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2010,27(12):1470-147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 nm。 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2.5 mL 1.0×10-4 mol/L茜素红和2.0 mL 1.0×10-4 mol/L 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 nm在0~0.384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 g/L,对含量为0.18 mg/L 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 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 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铁(Ⅲ)与脱氧核糖核酸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Fe3 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和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2.2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Fe3 与DNA自身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均较弱,但当二者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缔合物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峰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20.0 nm处。当Fe3 浓度为2.75×10-5mol/L时,在0~8.4 mg/L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0μg/L。据此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DNA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本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痕量DNA的测定,回收率为93%~101%。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酸性单偶氮染料共振散射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结果表明,在1.1×10-2mol/L盐酸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别与橙黄Ⅱ(OⅡ)、甲基橙(MO)及金橙Ⅰ(OⅠ)等酸性单偶氮染料反应形成相应的离子缔合物,使溶液的共振散射(RS)强度显著增强并产生相应的共振散射光谱,其最大散射峰分别位于278、281和277nm波长处。在一定范围内,CPB浓度与共振散射信号增强程度(△I)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分别为1.91×10-9、7.61×10-9和6.91×10-10mol/L。该方法用于生活废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pH 6.0 Walpole缓冲溶液中,碱性品红(F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静电引力作用和疏水作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紫红色离子缔合微粒,其分别在258、316、358和623nm处产生4个共振散射峰,最强峰位于316nm处。于优化实验条件下,在1.0×10-7~5.6×10-5mol/L范围内,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与SDBS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1.86×10-12mol/L。该方法直接用于测定生活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回收率为96.8%~106.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由β-环糊精(β-CD)单体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聚合制得聚β-CD膜修饰电极(β-CD/GCE)。实验表明,β-CD/GCE对Cu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5.8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Cu2+浓度与其峰电流在4.01×10-4~1.05×10-7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1.975c-1.336×10-4(i:A,c:mol·L-1),相关系数R=0.9981,检出限(S/N=3)为5.03×10-8mol·L-1。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8.0%~103%之间。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2-甲基-1,3-丙二醇(MPO)和新戊二醇(NPG)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食品接触材料经迁移试验后,所得浸泡液经苯硼酸溶液衍生化、正己烷萃取后,GC-MS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的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MPO和NPG在4%乙酸、10%乙醇、50%乙醇和异辛烷中的检出限均为0.01 mg/L;线性范围均为0.02~0.10 mg/L;在95%乙醇中,MPO的检出限为0.30 mg/L,线性范围为0.50~1.6 mg/L,NPG的检出限为0.03 mg/L,线性范围为0.05~0.16 mg/L。该方法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0%~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9.5%。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较好地实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MPO和NPG迁移量的测定,满足我国法规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和修饰剂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存在下,获得的2-Hp-β-CDCdTe量子点具有高的荧光强度、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以及对结晶紫(CV)的良好包含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TEM图谱,研究了2-Hp-β-CDCdTe量子点与CV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用,显著降低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促使量子点与结晶紫发生能量转移,且量子点的荧光光谱与CV的吸收光谱有效重叠,据此建立了量子点与CV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并用于CV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液中,当存在CTAB时,CV能对2-Hp-β-CD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发生猝灭,且CV浓度在1.0×10~(-7)~1.0×10~(-5) 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ΔF)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 2),检出限为1.74×10~(-8) mol/L,平均回收率为99.0%~106%。  相似文献   

17.
在HCl-Na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马来酸罗格列酮(ROM)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吸收光谱(UV)的变化和EY的荧光猝灭(FS),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以试剂为参比,吸收光谱的最大褪色波长为510nm;荧光猝灭的激发波长λex和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521和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λRRS为307nm,并在532nm处形成较强的散射峰。各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8×10-7~7.5×10-6 mol/L(UV)、8.34×10-8~1.79×10-5 mol/L(FS)和4.66×10-9~1.25×10-5 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49×10-7 mol/L(UV)、2.50×10-8 mol/L(FS)和1.40×10-9 mol/L(RRS)。文中研究了吸收、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对荧光猝灭机制及RRS的增强进行了讨论,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曙红Y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双嘧达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1.98缓冲溶液中,双嘧达莫可与染料探针曙红Y通过相互结合,产生以315nm为特征峰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信号.在该特征波长下测定的增强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与双嘧达莫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双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法.当曙红Y的浓度为3.0×10-5mol/L时,双嘧达莫的检出限可达16.1nmol/L.同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3%~2.5%之间,回收率为(99.2±3.3)%~(102.0±1.7)%.  相似文献   

19.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同时测定α-萘酚和β-萘酚异构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硼砂-HCI(pH=8.2)的水溶液中,α-萘酚(α-N)和β萘酚(β-N)分别与卢一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对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实验发现.α-N和β-N两种包合物的RRS光谱在320hm处有等强度的等散射点,β-N的包合物在338nm处出现一个突出尖峰,经偏振实验证实是共振荧光峰,而两者在470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形和增强趋势一致,且具加和性.故可在470nm处测定萘酚的总量,再在338nm处以"同原射线计量法"测定β-N和α-N的含量.在470nm处测定萘酚总量实验的线性范围为5.0×10-63.6×10-4mol/L,最低检出限为2.0×10-6mol/L,RSD为3.5%.在338nm处测定β-N和α-N含量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6~3.1 X 10-4mol/L,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6×10-6mol/L和1.8×10-6mol/L.RSD分别为3.7%和3.6%.测定的选择性较好,据此可对合成样品进行同时测定和对α-萘酚试剂的纯度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基于铀特异性DNA酶-Au NPs检测UO22+的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 H 4.5的10 mmol/L MES缓冲溶液中,铀特异性DNA酶在铀作为辅助因子的条件下发生自身断链反应,释放出ss DNA,吸附在Au NPs表面,阻止Au NPs在高浓度盐下聚集,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降低。在2.08×10-9~2.00×10-8mol/L范围内,散射光强度的改变值与UO22+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59.45+14761 c(μmol/L),r=0.9852,检出限为6.23×10-10mol/L,加标回收率为95.0%~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9%~9.1%,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