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制备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并基于pH值为5.8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Ag(Ⅰ)与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以CdTe/CdS QDs为荧光探针测定样品中痕量Ag(Ⅰ)含量的新方法。室温下,Ag(Ⅰ)的质量浓度在3.0~700μg/L范围内与CdTe/CdS QDs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L。方法应用于环境废水中痕量Ag(Ⅰ)含量检测,并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5.2%~103.0%。  相似文献   

2.
利用CdTe量子点(QD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构建的纳米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灵敏检测Cd2+的新方法。利用EDTA溶液与Cd2+的络合作用对QDs的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在QDs表面形成了Cd2+的空腔,这些表面缺陷使得QDs荧光猝灭,而继续加入Cd2+后,新加入的Cd2+能够迅速补位空腔修复表面缺陷,使得QDs的荧光恢复。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当Cd2+浓度在3.3×10-9~6.7×10-6mol/L范围时,QDs恢复的荧光强度与Cd2+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S/N=3)。此外,相对于其他金属离子,该荧光探针对Cd2+具有高选择性,并且将其用于实际水样中Cd2+含量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高荧光量子产率、单分散性好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并与α,β,γ,δ-四(1-甲基吡啶嗡-4-基)卟吩对甲苯磺酸盐(TMPyP)组装成QDs-TMPyP纳米复合物,研究了该复合物检测DNA的机理以及肿瘤细胞成像。结果显示,QDs-TMPyP纳米复合物通过光致电子转移机制检测DNA,当CdTe QDs和CdTe QDs-TMPyP浓度低于1.0μmol/L时,HeLa肿瘤细胞存活率达92%以上,表现出低的细胞毒性。0.2μmol/L CdTe QDs-TMPyP作用于肿瘤细胞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对细胞内能谱分析发现细胞内含有Cd和Te原子。CdTe QDs-TMPyP复合物比CdTe QDs更易被HeLa细胞摄取,利用量子点荧光成功实现了细胞核内成像,为宫颈癌细胞药物输送和细胞成像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CdTe QDs),并基于QDs荧光增强原理,建立了QDs荧光探针测定水中痕量Cd2+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为7.8的硼酸-硼砂缓冲溶液和吐温-40的存在下,Cd2+能够显著增强CdTe QDs的荧光强度,且Cd2+浓度在2.0×10-7~5.5×10-5g/L范围内与CdTe QDs荧光增强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检出限(3s/k)为3.2×10-8 g/L。该方法简单便捷,灵敏度高,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回收率为96.0%~102.5%。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与壳聚糖衍生物的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巯基丙酸(HS-CH2CH2COOH)为稳定剂, 制备了水溶性的碲化镉(CdTe)量子点(QDs),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及CdTe QDs与壳聚糖及叶酸和聚乙二醇改性的壳聚糖的自组装. 研究发现, 壳聚糖及改性壳聚糖与QDs的复合物荧光强度相对纯的CdTe QDs明显增强, 且QDs被包裹在内核, 复合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 改性壳聚糖/QDs复合物较小且尺寸分布更为均一.  相似文献   

6.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利用CdTe QDs荧光猝灭-恢复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青霉素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Co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Co2+能猝灭CdTe QDs的荧光,体系中加入青霉素后,CdTe QDs的荧光得到恢复且恢复强度与青霉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检出限为2.2×10-6 mol/L,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 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 (Ang Ⅰ)后,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 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 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后, 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 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 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QDs作为荧光探针, HIV1病毒序列DNA为研究对象, 设计了Quartz/PDDA/PSS/PDDA/CdTe/ssDNA自组装膜,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猝灭自组装膜上CdTe QDs的荧光, 而靶DNA(tDNA)与自组装膜表面ssDNA的互补配对作用使GO与CdTe QDs的距离增加, 导致自组装膜上量子点的荧光恢复, 由此建立了一种基于GO与QDs自组装膜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快速灵敏检测DNA的界面分析方法, 检出限为7.26×10-14 mol/L. 本方法制备的DNA探针操作简单, 自组装膜表面修饰的ssDNA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GO的猝灭作用降低了检测背景, 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CdS量子点(QDs),并基于QDs与锑混合后发生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以CdTe/CdS QD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锑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值为4.8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中,反应时间为10min时,锑浓度在0.03~2.50μg/mL范围与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9,检出限为2.60×10-3μg/mL。  相似文献   

11.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ZnSe量子点(QDs)。基于Ag+对ZnS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以QDs作为荧光探针测定微量Ag+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Ag+的浓度在7.85~157.01μg·L-1范围内和F0/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9,检测限为0.12μg·L-1。由Stern-Volmer方程获得了反应的猝灭常数和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由双倒数方程获得了Ag+与ZnSe QDs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并判断出其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g+与ZnSe QDs的相互作用为自发过程,主要为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合成了CdSe@SiO_2-CdTe双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一氧化氮(NO)与CdTe量子点表面Cd离子结合形成Cd-NO复合物,引起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而不影响CdSe量子点的荧光.当NO浓度在0.1~2.2μmol/L之间变化时,该探针荧光强度比值I_(603)/I_(532)符合线性关系(R=-0.995 4),从而实现对NO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水相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 量子点(QDs).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吖啶橙(AO)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到GSH-CdTe QDs 的表面, 与GSH-CdTe QDs形成了基态复合物, 导致GSH-CdTe QDs的荧光猝灭. 在GSH-CdTe QDs-AO体系中加入小牛胸腺DNA (ctDNA), ctDNA诱导AO从GSH-CdTe QDs表面脱落嵌入其双螺旋结构中, 导致GSH-CdTe QDs的荧光恢复. 根据GSH-CdTe QDs荧光的猝灭和恢复, 实现了量子点荧光的可逆调控. ctDNA引起GSH-CdTe QDs-AO体系荧光恢复强度与ctDNA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13 ng•mL-1, 据此提出了简便快捷、准确、高灵敏测定ctDNA的新方法. 还结合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照片研究了GSH-CdTe QDs-AO-ctDNA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4.
成功制备了由L-半胱氨酸和CdTe量子点作为修饰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水体中Pb~(2+)的检测。巯基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通过水相合成,表面含有大量羧基,与L-半胱氨酸表面的氨基形成酰胺键,修饰于金电极表面。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L-Cys/CdTe QD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L-Cys/CdTe QDs修饰成分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及CdTe量子点的最佳自组装时间。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了铅离子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Pb~(2+)浓度在1.0×10~(-6)~1.0×10~(-2) 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3 8,检出限(3σ,n=5)为4.0×10~(-7) 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有望用于实际水样中铅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 nm CdTe QDs的粒径为2.82 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率为28%;讨论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u(Ⅲ)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Au(Ⅲ)的浓度在2.1×10-8~6.0×10-7 mol·L-1与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0903+1.713c,r=0.9984,检出限为9.4×10-9 mol·L-1.  相似文献   

16.
张渝阳  李荧荧  赵琨  赵玲  臧树良 《化学学报》2011,69(16):1951-1956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量子点(CdTe QDs),以CdTe QDs作为探针,在pH 7.25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对核黄素(RF)与鲑鱼精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RF与DNA作用时,使荧光强度降低,紫外吸收明显减色,通过盐效应实验和DN...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抗湿性能良好的电纺纳米纤维,进一步与CdTe量子点(CdTe QDs)静电结合得到组装体.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表征结果表明,在pH 7.2、静电组装时间90 min的条件下,CdTe QDs均匀地组装在电纺纳米纤维表面,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CdTe QDs-电纺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甲基红(MR)为能量给体,CdTe量子点(QDs)为能量受体,构建了MRCdTe QDs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同时基于荧光猝灭法建立了检测痕量强力霉素(DOX)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8.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聚乙烯醇(PVA)胶束能缩短MR与CdTe QDs分子间的距离,二者之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CdTe QDs荧光强度增强。而强力霉素能够猝灭该体系中CdTe QDs的荧光强度,以此建立了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强力霉素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强力霉素的线性范围为8~350×10-9 mol/L,检出限为2.1×10-9 mol/L。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强力霉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司帕沙星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明  那佳  沈坤 《化学学报》2010,68(14):1437-144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 基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 建立了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司帕沙星的新方法.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CdTe/CdS QDs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该荧光猝灭的机理属于静态猝灭, 反应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司帕沙星促使QDs表面键合的有机分子发生变化, 在Cd的电子空穴上形成了碲氧复合物, 致使荧光猝灭. 实验发现, pH为6.5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量子点的浓度为3.75×10-4 mol/L时, 司帕沙星的浓度在0.1~50 μg/m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0.9992, 检出限0.01399 μg/mL. 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线性范围宽, 应用于司帕沙星片剂司帕沙星含量的测定, 分析结果与标示量一致; 用于牛奶中司帕沙星残留量的检测, 回收率在93.1%~102.4%,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 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 分散性好. 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 由于静电引力作用, 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物[LMFH-Cu(Ⅱ)]吸附到带负电的GSH-CdTe/CdS QDs表面形成基态复合物, 导致GSH-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 随后, 向GSH-CdTe/CdS QDs-LMFH-Cu(Ⅱ)配合物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hsDNA), hsDNA可诱导LMFH-Cu(Ⅱ)配合物从GSH-CdTe/CdS QDs表面脱落而嵌入到hs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使GSH-CdTe/CdS QDs的荧光恢复. 通过对GSH-CdTe/CdS QDs荧光的可逆调控, 利用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hsDNA与LMFH-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比GSH-CdTe/CdS QDs与LMF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 讨论了GSH-CdTe/CdS QDs-LMFH-Cu(Ⅱ)-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 模拟了作用过程, 从而建立了一种研究氟诺喹酮类药物的金属配合物与核酸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