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综述了无机固体样品中硫的高温燃烧热解(包括燃烧-红外吸收法、燃烧-碘量法、燃烧-库仑滴定法、燃烧-中和滴定法和燃烧-电导法等)、湿法消解(包括硫酸钡重量法、硫酸钡比浊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和固体样品直接分析(包括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等3类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117篇)。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地质样品中总锡分析方法(包括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硒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硒的化学形态分析的现状(1991-2006)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HG)原子荧光光谱法、HG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译原子吸收光谱联用、ICP-质谱与多种分析技术联用等(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4.
镍基合金是航空工业的重要金属材料,合金中铋、铅、锡等易挥发元素的含量对合金材料性能影响很大[1,2].原子光谱法常被用于分析镍基合金中的痕量元素,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荧光)光谱法(HG-AAS/AFS)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镉、铅含量是评价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土壤调查研究的必测项目。由于其含量多为痕量级甚至超痕量级,因此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比色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等[1-2]难以准确测定。采用先萃取分离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稀土元素测定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方法、常规化学分析法和在线联用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2012,(5):800
(ISBN 978-7-122-08815-4)该书阐述了目前冶金行业常用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金属中碳硫氧氮氢的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常用仪器分析方法以及冶金标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中铅的含量极低,常用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及阳极溶出法。在用比色法或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亚ppb级铅时,往往要经过繁琐的分离及预富集过程,阳极溶出法通常可测定10~(-8)~10~(-9)M铅。将电化学富集法和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高灵敏度特点结合起来,测定更低浓度(10~(-10)M。以下)金属元素的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Ригин等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地测定了水中ppb级的铅,但测定过程及装置比较复杂,而本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铁矿石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砷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固相萃取法等常用的提取方式;分别用于水样和海产品中砷的富集的共沉淀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用于砷形态分析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11.
微量钙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1995-2006年期间测定微量和痕量钙的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说明了其测定微量钙的应用领域。并对微量钙的测定技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2.
刘家禄  赵国良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0):2021-2026
用溶液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2个含2-苯氧基丙酸配体(HL)的聚合物{[NiL2(H2O)2(bipy)].2H2O}n(1)、{[ZnL2(bipy)].2H2O}n(2)(bipy=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化合物1中,镍原子与2个羧基氧原子、2个配位水氧原子及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镍原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而在化合物2中,锌原子与2个羧基氧原子及2个4,4′-联吡啶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锌原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四面体。在这2个化合物里,4,4′-联吡啶通过氮原子连接金属原子形成一维链状。链间氢键与π-π堆积作用又将一维链链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分析9种多价金属阳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对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的分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 ,对这些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法 (AAS) [2 ] 、原子发射法 (AES) [3 ] 和高频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质谱 (ICP- MS) [4 ] 等 .这些方法或操作步骤冗长费时 ,需要多种化  相似文献   

14.
引言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比火焰原子吸收法灵敏度高,在临床、石油化工、环境污染、超纯材料等分析中已开始广泛应用。无火焰法主要有石墨炉法、碳棒(丝)法和钽舟法。后者与其它两法相比,原子化器结构简单,耗电功率低,国外文献时有报导,国内已有开展此项工作。我室自装一台钽舟无火焰原子吸收仪器,采用闭环恒流控制钽舟温度及自动程序控制蒸干-灰化-原子化过程和惰性气体通断,  相似文献   

15.
以8-羟基喹啉-2-甲醛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为原料直接缩合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QD),以其为活性配体,运用溶剂热法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锰(Ⅱ)配合物,用X-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果表明,Mn(Ⅱ)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由一个Mn原子、两个氯原子和一个配位QD配体组成。Mn(Ⅱ)配合物中的金属中心Mn(Ⅱ)原子通过QD配体上的N1、N2和N5进行螯合,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6.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易受灵敏度低、基体干扰的限制。7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应用表面活性剂之后,使这一测定得到了改善。本实验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辛基苯基酚(OP-10)、曲拉通X-100(Triton X-100)对铬的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增感  相似文献   

17.
以二茂铁炔烃为原料通过“一锅法”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5-双二茂铁基-1-苯基-吡咯衍生物, 包括: 2,5-双二茂铁基-1-(3-三氟甲基苯基)-吡咯(1), 2,5-双二茂铁基-1-(4-氟苯基)-吡咯(2), 2,5-双二茂铁基-1-苯基-吡咯(3), 2,5-双二茂铁基-1-(4-乙基苯基)-吡咯(4)和2,5-双二茂铁基-1-(4-乙氧基苯基)-吡咯(5), 使用元素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CV), 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研究了苯基上取代基对双二茂铁间电荷交互的影响. 研究发现第一氧化电位(Ea1), 峰电位差(ΔE)与取代基的哈米特常数(σ), 吡咯1H NMR的化学位移(δ), 吡咯N原子自然轨道(NBO)电荷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联; 同时发现, N原子电荷密度升高, 双二茂铁间电荷交互能力减弱, N原子电荷密度降低, 双二茂铁间电荷交互能力提高. 因此这类双二茂铁基吡咯衍生物中N原子电荷密度对双二茂铁间电荷交互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质砷是一种斜方六面体的灰色非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如在地表水中,砷以AsO_2~-、As~(3+)、HAsO_4~(2-)、As~(5+)等形式存在,砷对人类及动物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无机砷毒性更强。目前测定砷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本工作中采用盐酸-硝酸-水(3+1+4)溶液消解样品,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地质样品中银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4])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目前。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原子发射光谱法、GFAAS及ICPAES,这3种方法因存在分析流程长、灵敏度低和线性范围窄等缺点,已无法满足地质工作日益发展的需求。而ICP-MS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分析方  相似文献   

20.
我们直接磺化PAN得到1-(2-吡啶偶氮)-2-萘酚-磺酸(PAN-S),该法具有制备简单,易得到纯品等特点。本文研究了PAN-S与阴离子树脂交换转化成具有PAN-S基团的新螯合形成树脂(简称PAN-S树脂)。用原子吸收法研究了PAN-S树脂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