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瑶  王明召 《化学教育》2016,37(23):1-5
介绍了蚊子的嗅觉系统、气味分子与气味结合蛋白和嗅觉受体蛋白作用的原理,并扼要介绍常用驱避剂DEET驱蚊原理的一种假说以及蚊虫驱避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驱避剂是一种能使昆虫无法识别和发现其叮咬目标,从而远离潜在目标的物质。驱避剂可用在皮肤和衣服上等,令使用者免遭蚊、虱、蜂和蚤类等害虫的叮咬。驱避剂原药一般不能直接应用,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过程转变成不同的使用形态,如驱蚊膏、驱蚊乳、驱蚊花露水等~([1-5])。如果驱蚊护肤品中  相似文献   

3.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驱蚊护肤品中10种昆虫驱避剂的分析方法。10种驱避剂包括避蚊胺、N,N-二乙基苯乙酰胺、避蚊酮、驱蚊酯、1-乙酰基-1,2,3,4-四氢喹啉、羟派酯、苯甲酸苄酯、驱蝇定、驱蚊叮、增效胺。样品用丙酮超声萃取,以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 0.25μm)进行分离,对碎片离子进行扫描,以保留时间与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外标法定量。10种昆虫驱避剂的质量浓度在1.0~64.0 mg/L范围内与定量离子的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S/N=3)为0.2~5.6 mg/kg。加标回收率为88.8%~96.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4.9%(n=6)。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检出限低,满足驱蚊护肤品中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配制出驱蚊效果好、持续效果长的天然蚊虫驱避剂,通过文献查询和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最为人所知的驱蚊植物,以及可以接受的驱蚊产品价格范围。对提及率最高的植物使用超声波加旋转蒸干法进行提取和浓缩,得到了粗提物浸膏,并测试了成分。将粗提物浸膏用不同溶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天然提取物溶液,通过小白鼠测试了其效力和有效保护时间。基于实验数据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DART-MS(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人工合成驱蚊化合物如DEET(避蚊胺)、BAAPE(驱蚊酯)等的方法.在常温常压下,无需对天然驱蚊产品进行任何预处理,通过比对标准品的质谱信号离子,即可快速鉴别出天然驱蚊产品中的人工添加剂.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并且具有原位、准确且高通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现控制蚜虫的新型高活性化合物,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引入不同类型的芳香环(叔丁基)替代EBF结构中不稳定的共轭双键,设计了一系列含亚胺基EBF类似物.采用N-烷基化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两种路线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NMR、~(13)CNMR、IR及HRMS确证.对目标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并探讨了结构活性关系,结果表明:含苯环或吡啶环的化合物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其中以3g、3l和3m最为显著,驱避率分别为62.0%、62.5%和64.6%;含1,3,4-噻二唑等杂环的化合物对桃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在200μg/m L浓度下化合物3i、3l、3r和3s的致死率分别为70.7%、72.6%、70.4%和75.5%,显著高于先导EBF;而含叔丁基的非环EBF类似物的驱避和杀蚜活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甲氰菊酯又名灭扫利,化学式为C22H23NO3,是一种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驱避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花卉和其他作物上的害虫和螨类[1-3]。甲氰菊酯杀灭虫害的同时也会对农作物、食物、水体等产生污染,甲氰菊酯污染水源引起的中毒事件已有报道。部分学者对黄鳝、泥鳅、鳗鲡等分别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4-6],测定其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异烟酸类EBF类似物.以香叶醇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19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桃蚜有驱避活性和杀死活性,其中化合物7d,8f和8n表现出较好的桃蚜驱避活性,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为62.6%,62.0%和61.0%;化合物8a,8b和8d对桃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3.6%,81.1%和70.2%.初步构效关系分析发现,酯基的引入对桃蚜的驱避活性有利;酰胺基的引入对杀蚜活性有利;N烷基取代的链长及支链数量影响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9.
1955年Hercules公司推荐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TA)为最佳去避剂之一,对蚊、蠓、蚋等有良好的驱避效果。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驱蚊香水中有效成分DETA,为监督及检验部门提供执法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现驱避蚜虫的新型高活性化合物,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引入不同取代的苯环替代EBF结构中不稳定的共轭双键,设计了一系列含苯环的EBF类似物.优化了一条苯胺和香叶基氯反应的N-烷基化路线,在最优条件下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桃蚜具有一定驱避活性,其中4d、4h和4k驱避率分别高达56.3%、58.3%和50.3%.目标化合物构效关系显示4-位卤素取代化合物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效驱蚊剂的合成高明章(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肇庆526061)关键词驱蚊剂DETA合成中图分类号O625.5为了驱避蚊虫,人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合成了许多驱蚊剂,到1975年止,各国合成和试验过的化合物就有2500种以上[1]。其中N,N-二乙基间...  相似文献   

12.
为同时筛查植物源驱蚊产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化合物,建立了一种基于溶剂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78种致敏性芳香剂和4种农药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极性色谱柱Agilent VF-WAXms进行色谱分离,通过不同的特征离子对对部分共流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阳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在30℃恒温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结果表明,82种目标化合物在对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2 0,定量下限为0.02~5.0 mg/kg,回收率为60.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9.5%。将该方法用于驱蚊贴、驱蚊扣、驱蚊液和驱蚊凝胶等29个样品的筛查,共检出33种致敏性芳香剂和1种农药(驱蚊酯)。80%以上的样品中检出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等11种致敏性芳香剂,最高含量为116~21 140 mg/kg;3个驱蚊液中检出驱蚊酯,含量为10 200~21 350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驱蚊产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化合物的同时筛查和含...  相似文献   

13.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MS)建立了驱蚊贴、驱蚊扣、驱蚊手环等新型驱蚊产品中35种挥发性致敏芳香剂的分析方法。35种物质经中等极性色谱柱Agilent DB-17MS分离,采用电子轰击源(EI源)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考察了37个新型驱蚊样品在顶空温度分别为40℃和100℃时的筛查结果,40℃顶空条件下筛查出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等14种致敏芳香剂,此外,100℃时还检出香叶醇、香芹酮等其它12种致敏芳香剂。以儿童用驱蚊贴和驱蚊扣为例,比较了不同顶空温度对各目标化合物响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0℃时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等8种致敏芳香剂的响应强度小于100℃时。对37个样品在40℃平衡温度下的半定量分析表明,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等9种致敏芳香剂的检出率最高,其中α-蒎烯和D-柠檬烯的最高响应强度大于106。选择驱蚊贴和驱蚊扣进一步考察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薄荷醇和樟脑5种致敏芳香剂在40℃下放置不同时间的挥发规律,发现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放置12 h的响应强度为初始的20%~21%,薄荷醇和樟脑放...  相似文献   

14.
利用Sybyl7.3软件对29个具有驱避活性的新型酰基哌啶类化合物与气味结合蛋白AgamOBP1的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结合以疏水作用和水桥作用为主. 其中酰基哌啶类化合物末端的疏水片段可与AgamOBP1结合腔内狭长的疏水通道产生相互作用. 同时,其关键药效基团——酰基氧可通过HOH153与AgamOBP1中的关键残基Trp114和Gly92或Cys95形成多重氢键作用.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构建了新型酰基哌啶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其交叉验证系数rcv2分别为0.650和0.587. 研究表明,在CoMSIA模型中,疏水场、静电场和立体场组合所得的三维构效关系模型最佳,其中尤以疏水场对这类酰基哌啶类化合物的驱避活性最为重要. 基于AgamOBP1靶标结合口袋特征和酰基哌啶类化合物的3D-QSAR模型得出具有驱避活性的酰基哌啶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如下:在酰基C上引入一定碳链长度的疏水基团可使化合物表现出驱避活性,其中又以含9~10个C的化合物的驱避活性最佳,这与AgamOBP1结合口袋的疏水性质密不可分;当酰基端碳链长度一定时,在哌啶环上不宜引入立体效应过大的取代基,这是由AgamOBP1结合口袋的大小决定的;与哌啶N相连的酰基作为氢键受体基团,对于化合物识别与结合AgamOBP1蛋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英品  郝彦忠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12):3365-3368
利用苹果酸还原高锰酸钾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具有橄榄形貌的纳米结构MnCO3前驱体,通过600℃焙烧MnCO3前驱体得到橄榄形Mn2O3.以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nCO3前驱体微观形貌随水热反应时间的演变:当水热反应时间为2h时得到具有橄榄形形貌的MnCO3前驱体,空心结构的壁比较厚;当水热反应时间延长到6h时得到的MnCO3前驱体仍然具有橄榄形形貌,壁变薄;当反应时间延长到24h时得到的MnCO3前驱体仍然具有橄榄形形貌,并且壁非常薄.我们推测在Ostwald熟化机理作用下,空心橄榄形MnCO3前驱体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壁逐渐由160nm演化为30nm.  相似文献   

16.
松节油是一种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萜烯混合液。松节油的主要成分是α-蒎烯,其次是莰烯、β-蒎烯、苎烯及少量的倍半萜烯-长叶烯和石竹烯;它主要用于合成香料、樟脑、冰片、萜烯树脂、杀虫剂、激素、驱避剂、空气清新剂、高级润滑油等。松节油在废弃物中的残留会对环境水体产生污染,国家标准方法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饮用水源地松节油限量为20μg·L-1,国家标准GB/T5750—2006推荐的测定方法为液-液萃取-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然而,传统的填充柱柱效和灵敏度较低,且有些实验室采用的填充柱是自  相似文献   

17.
<正>重烷基苯(HAB)是生产十二烷基苯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约占烷基苯的10%,主要用于生产采油驱油剂、润滑油添加剂和导热油等~([1-2])。以重烷基苯为原料合成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具有优良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将其作为驱油剂用于三次采油中,可大幅度提高采油率,成为三次采油中最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3]),其驱油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烃基结构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4-5])。重烷基苯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组成极不稳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技术测定功效印刷品中3种驱蚊成分的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进行超声提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利用毛细管色谱柱HP–5(30 m×0.32 mm,0.25μm)分离,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驱蚊功效物质色谱分离良好,在质量浓度0.1~1.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相关。方法定量限(10S/N)为1.25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0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1%(n=6)。该方法快速、可靠、准确、简便,适用于驱蚊功效的印刷品中3种驱蚊功效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挥发性卤代烃(HCX,X指卤素)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一部分,其中氯氟烃(CFC)是指卤代烃中的全卤化合物,均属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大气中的挥发性卤代烃主要来源于人为过程。其中CFC由于具有无毒无嗅、不易燃、热稳定性强和化学性质稳定、易压缩液化、蒸发潜热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家庭日用品以及化妆品等许多领域。CFC主要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气溶胶产品的驱雾剂以及电路板清洗溶剂的生产;哈龙是本世纪50年代开发的高效灭火剂;二氯甲烷、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都是广泛使用的工业清洗剂和有机溶剂;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我国主要应用在干洗行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原油勘探程度加深,开采难度加大,三次采油技术将成为充分开采利用石油的一个重要技术。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1]等,其中属于化学驱范畴的聚合物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目前,聚合物驱所采用的聚合物产品主要为聚丙烯酰胺(简称PAM)。通常认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起到了调解注入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黏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等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