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浆样品用氯仿萃取,所得萃取液在60℃水浴上用吹氮蒸干,用500μL甲醇溶解残渣,所得溶液用电驱动方法进样引入毛细管中进行毛细管电泳(CE)分离。采用的进样电压为12 kV,进样时间为7 s。电泳缓冲溶液为pH 7.5的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5 kV。电化学发光法(ECL)与CE相联用作为检则方法。ECL反应系在400μL反应池中进行,反应池中盛有5 mmol.L-1Ru(bpy)32+溶液和pH 8.0的5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采用的检测电位为1.15 V(vs.Ag/AgCl),所测得的ECL强度值与粉防己碱的质量浓度在0.05~8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0.02 mg.L-1。在小鼠血浆样品的基础上加入粉防己碱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其回收率在93.3%~95.0%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dS量子点(CdS QDs)对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作用,发现CdS QDs对Ru(bpy)_3~(2+)的ECL信号有良好的增敏作用,基于此建立了高灵敏的CdS QDs/Ru(bpy)_3~(2+)ECL体系。探讨了该体系的ECL机理,考察了CdS QDs的浓度、缓冲溶液p H值、扫描速率等实验参数对ECL信号的影响,优化了体系的ECL条件。基于邻苯二酚对该体系ECL信号的抑制作用,建立了邻苯二酚的ECL检测方法。在1.0×10~(-8)~1.0×10~(-5)mol/L范围内,邻苯二酚的浓度与ECL信号的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5.5 nmol/L,将本方法用于茶叶中邻苯二酚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方法,已经在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传统的CE-ECL检测技术均是以Ru(bpy)3~(2+)的共反应物为检测对象,但由于能强烈增强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共反应试剂有限,使该方法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测定盐酸氯胺酮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类型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采用8.0 mmol·L~(-1)醋酸-7.0 mmol·L~(-1)醋酸钠(pH=4.87)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间15.0 s,在2.5 min内实现了盐酸氯胺酮的快速分离测定。实验表明,在5.0~100.0μg·mL~(-1)范围内,盐酸氯胺酮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μg·mL~(-1)(S/N=3),RSD为0.18%,加标回收率为95.7%~103.7%。该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乌龙茶中盐酸氯胺酮的快速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以三联吡啶钌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检测系统,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的含量。考察了检测电位,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溶液浓度,缓冲液的pH和溶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1.18V,Ru(bpy)32+溶液浓度为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25 mmol/L(pH 7.8),进样时间10 s,进样电位10 kV,运行电位15 kV下,测得西咪替丁线性范围为2.8×10-6~4.0×10-4mol/L,检出限为1.2×10-7mol/L(S/N=3)。对1.0×10-5mol/L的西咪替丁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3.9%和1.5%。方法已应用于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超声辅助提取茶中多糖,经纯化后以2mol·L~(-1)硫酸溶液降解成单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优化的电泳条件为:缓冲溶液为pH 10的40mmol·L~(-1) Na2B4O7-20mmol·L~(-1) SDS,分离电压10kV,进样高度10cm,进样时间10s。8种单糖的线性范围均为10.0~180mg·L~(-1),检出限(3S/N)为4.87~8.32mg·L~(-1)。测得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7.5%,加标回收率为98.0%~105%。金花茶多糖和六堡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均为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前者物质的量之比为0.29∶0.02∶0.10∶0.06∶0.42∶0.35;后者物质的量之比为0.13∶0.19∶0.09∶0.05∶0.16∶0.03。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利用透析袋平衡透析、毛细管电泳Ru(bpy)2+3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测定了丙吡胺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恒电位1.3 V;进样电压10 kV持续10 s,分离电压15 kV,运行缓冲液3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检测池中为5 mmol/L Ru(bpy)2+3 稀释于5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中等最优化的条件下,丙吡胺的检出限为10 μmol/L(S/N=3).对蛋白结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人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为1.6~8.2 mmol/L,丙吡胺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呈线性的,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0.93x,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丙吡胺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90.4%.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对美西律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6 g·L~(-1)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pH 2.5的乙腈与1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以体积比1比1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运行电压10 kV,毛细管柱温20℃,美西律对映体在4 min内成功分离,分离度为1.51。  相似文献   

9.
Ru(bpy)_(3~(2 ))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rutin. ECL intensity of Ru(bpy)_(3~(2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rutin in basic solution on platinum electrode. At pH 9.9, light emission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linear with rutin in the range of 1-50 mmol/L.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 QDs),并分别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G QDs对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ECL)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优化了体系pH、Ru(bpy)_3~(2+)用量、NG QDs用量以及扫速等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根据邻苯二酚对NG QDs/Ru(bpy)_3~(2+)耦合ECL体系信号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邻苯二酚的新方法。邻苯二酚浓度(1.0×10~(-8)~1.0×10~(-5) mol/L)的对数值与ECL信号强度差之间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5.0×10~(-9) mol/L,而且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柯志  周冬梅  徐军  孙文正  杨彬 《分析测试学报》2015,34(12):1414-1418
建立了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电荷异质性的检测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模式,考察了分离缓冲液浓度和p H值、添加剂、分离电压、毛细管温度对主峰与酸碱性变体分离度的影响。以380 mmol·L~(-1)6-氨基己酸(EACA,pH 6.0)为分离缓冲液,0.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1.9mmol·L~(-1)三亚乙基四胺(TETA)作为添加剂,分离电压25 k V,分离时间8 min,毛细管温度20℃条件下,电荷变体能够得到良好分离,且在0.1~1 m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主成分、酸、碱变体1和碱变体2的定量下限(LOQ)分别为30.0,150.2,125.2,93.3μg·L~(-1),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RSD值小于2%,回收率为95.4%~105.4%。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可以满足抗EGFR抗体的电荷异质性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饮料中亮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亮氨酸对化学发光试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在铂电极上电致发光信号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亮氨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实验条件如下:检测电位为1.15 V;Ru(bpy)32+浓度为7 mmol·L-1(pH=8.5);进样时间为10 s;进样高压为10 kv;分...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多壁碳纳米管(MWNT)导电性优良和纳米银(nano-Ag)电催化特性,以硅溶胶(silica sol)为成膜剂,在助膜剂聚乙烯醇(PVA)协同作用下,以溶胶-凝胶法实现了对MWNT、nano-Ag及Ru(bpy)_3~(2+)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固载修饰,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修饰热解石墨电极,并依据苦参碱(MT)对Ru(bpy)_3~(2+)增敏作用,建立了电致化学发光法对苦参碱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苦参碱浓度在2. 04×10~(-7)~1. 02×10~(-4)mol/L范围内与Ru(bpy)_3~(2+)-MT体系ECL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 998),检出限(S/N=3)为2. 96×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 02×10~(-5)mol/L苦参碱溶液5次,ECL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体系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 3组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 7%~103. 9%。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测定竹黄中竹红菌甲素含量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法。用20mmol·L~(-1)乙酸铵缓冲溶液(用0.1mol·L~(-1)乙酸溶液调节至pH 3.5)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 kV,采用柱端电导检测,在缓冲溶液中加乙醇至占总体的5%,以改善样品的溶解度并控制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用虹吸进样,进样高度为20 cm,进样时间为10s。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60.0mg·L~(-1),检出限(3S/N)为0.5mg·L~(-1)。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9.0%~100.2%之间。  相似文献   

15.
取代基对胺化合物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曦  易长青  李梅金  李真  王小如 《化学学报》2002,60(9):1662-1667
研究了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以及神经兴奋药物甲基安非他命 、安非他命等化合物,在碱性联吡啶钌[Ru(bpy)_3~(2+)]水溶液(pH 9.0)中的电 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在玻碳电极上,生物碱中的氨基氮于+1.30 V(vs. Ag/AgCl)左右被氧化为氮正自由基离子,该自由基离子与Ru(bpy)_3~(2+)反应生 成激发态的Ru(bpy)_3~(2+*)而发光。研究比较了取代基性质、氨基氮周围的三维 空间结构对各生物碱ECL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碱氨基氮的电离势和键角的计算,对 这些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纳米银(nano-Ag)复合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Ru(bpy)_3~(2+))传感器测定盐酸苯海索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借助MWNT优良导电性及nano-Ag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成膜剂硅溶胶(Silica sol)、聚乙烯醇(PVA)将MWNT、nano-Ag、Ru(bpy)_3~(2+)固载修饰到热解石墨电极(PGE)表面,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PGE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依据盐酸苯海索对联吡啶钌的增敏作用,快速、准确测定了盐酸苯海索。结果表明:盐酸苯海索在4. 36×10~(-7)~1. 09×10~(-4)mol·L~(-1)浓度范围内与其发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I_(ECL)=146. 98×10~5c+502. 03(r~2=0. 997 3),检出限(S/N=3)为2. 06×10~(-8)mol·L~(-1);对5份不同加标浓度的盐酸苯海索的回收率为97. 7%~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4%。该方法对检测盐酸苯海索药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以及神经兴奋药物甲基安非他命 、安非他命等化合物,在碱性联吡啶钌[Ru(bpy)_3~(2+)]水溶液(pH 9.0)中的电 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在玻碳电极上,生物碱中的氨基氮于+1.30 V(vs. Ag/AgCl)左右被氧化为氮正自由基离子,该自由基离子与Ru(bpy)_3~(2+)反应生 成激发态的Ru(bpy)_3~(2+*)而发光。研究比较了取代基性质、氨基氮周围的三维 空间结构对各生物碱ECL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碱氨基氮的电离势和键角的计算,对 这些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豆制品中碱性橙2、碱性橙21、碱性橙22和碱性嫩黄O。2.00 0g样品经50mmol·L~(-1)乙酸铵溶液5.00mL超声提取两次,提取液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氨水-乙腈(5+95)溶液进行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残渣用乙腈-水(25+75)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后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分离电压为20kV,分离温度为30℃,运行缓冲溶液为含20%(体积分数)乙腈的40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 2.5),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4种碱性染料在7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均为1.25~50mg·L~(-1),检出限(3S/N)在0.5~0.7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73.6%~93.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新方法。采用三联吡啶钌(Ru(bpy)2+3)为电化学发光试剂,三电极体系(直径300μm的铂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集成在铂圆盘工作电极外的钛管为对电极,Ag/AgCl丝为参比电极)进行检测。分别考察了运行缓冲溶液pH值、检测缓冲溶液pH值、检测电位以及分离电压对分离和检测性能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溶液为10mmol/L磷酸盐溶液(pH4.0),检测池缓冲溶液为含5mmol/LRu(bpy)2+3的50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检测电位为1.25V,分离电压为300V/cm时,盐酸普鲁卡因可在40s内实现较好的分离与检测,其线性范围为10~2000μg/mL(r2=0.9991),检出限(S/N=3)为3.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99%,相对标准偏差为1.8%~2.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在Pt盘电极上对Ru(bpy)2+3的发光有增敏效果,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同时分离检测乳制品中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含量的新方法。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采用5 mmol/L Ru(bpy)32++60 mmol/L pH 8.5磷酸缓冲液,10 kV×10 s电动进样,光电倍增管高压为900 V,检测电位为1.18V,分离电压为12 kV,使得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检测,对奶粉样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分别为94.6%~97.8%和95.9%~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4.6%和2.7%~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