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扁桃酸对映体在含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与酒石酸衍生物复合手性选择剂的正辛醇-水两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酒石酸衍生物的种类和初始浓度、D2EHPA的初始浓度、扁桃酸的初始浓度、萃取温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手性选择剂能提高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D2EHPA与D-酒石酸衍生物的复合手性选择剂与L-扁桃酸对映体比与D-扁桃酸对映体形成更稳定的非对映体复合物;且D2EHPA与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DTTA)的复合手性选择剂的手性选择性大于D2EHPA与二苯甲酰酒石酸(DBTA)的复合手性选择剂;同时,扁桃酸的初始浓度、萃取温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磺化的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10种结构相近的芳香醇类化合物进行了手性拆分的研究.分离过程通过11次实验分别建立了10种手性醇对映体分离度的目标函数,考察了3个主要因素(溶液的pH、分离电压和手性选择剂浓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从分离度响应曲面图可得到最佳的分离条件,在选定的优化条件下,10种手性芳香醇在10 min内均得到了满意的拆分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含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手性识别剂的醇/盐双水相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性识别萃取体系,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CHMA)对映体在其中的手性识别行为.详细考察了HP-β-CD浓度、CHMA浓度、乙醇和硫酸铵质量分数、体系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CHMA对映体分配比(D)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有手性识别剂HP-β-CD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CHMA对映体具有很强的手性识别能力;体系中HP-β-CD浓度、乙醇质量分数、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对映体的分离度影响较大;在体系温度为40 ℃,pH值为2,乙醇质量分数为3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15%,HP-β-CD的浓度为50 g.L-1,CHMA浓度为0.5 mmol.L-1时,手性识别分离效果最佳,分离因子(α)达到了1.86.  相似文献   

4.
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中扁桃酸的手性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水相体系为手性识别体系, 研究了异丙醇/盐和TritonX-114温度双水相体系中扁桃酸的分配行为. 对于醇/盐体系, 扁桃酸均倾向于分配在醇相中, 不适合作为手性识别系统; 而对于TritonX-114温度双水相体系, 扁桃酸富集于水相, 适合作为手性识别系统. 以L-酒石酸正戊酯和β-环糊精作为手性识别剂, 对TritonX-114/L-酒石酸正戊酯、TritonX-114/L-酒石酸正戊酯/茶皂素和TritonX-114/β-环糊精3个识别体系的研究发现, TritonX-114/L-酒石酸正戊酯/茶皂素和TritonX-114/β-环糊精体系中, 手性识别效果明显, 最佳分离体系为: 茶皂素含量0.51 mmol, L-酒石酸正戊酯含量1.4 mmol, 温度55 ℃, 最大分离因子1.29.  相似文献   

5.
以新霉素为手性选择剂,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分离了两种联苯双脂类酸性手性药物,并获得了很高的分离度;本文还通过考察手性选择剂的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和有机添加剂等影响因素对两种药物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实验表明,当新霉素浓度为30mmol/L,在20mmol/L、pH为7.5的硼酸盐缓冲溶液中添加10%(φ)的甲醇时,能够使两种手性药物达到最佳分离。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方波安培法分离检测联萘酚对映体的新方法.对影响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因素,如手性选择剂β 环糊精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硼酸浓度、分离电压进行了探讨。在16mmol/L氢氧化钠+14mmol/Lβ 环糊精+4mmol/L硼酸的电泳运行液,方波平衡电位+0.90V和10kV的分离电压条件下,联萘酚对映体在10min内得到基线分离,检出限为1.0×10-6mol/L。  相似文献   

7.
首次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分离了两种联苯双酯类保肝药物。实验考察了背景电解质中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及温度、红霉素浓度、有机添加剂甲醇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盐浓度为50 mmol/L(pH 5.0)、分离电压为-20 kV、红霉素浓度为30 mmol/L、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是最佳分离条件。同时证明红霉素可以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  相似文献   

8.
非衍生芳香族蛋白氨基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羟丙基—α—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对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3种非衍生芳香族蛋白氨基酸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和对映体手性拆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背景电解质的pH值、手性选择剂的浓度和柱温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大;经过一系列实验优化,在选定的条件下,3种未衍生氨基酸混合物,不仅达到了相互之间的完全分离,而且每种氨基酸对映体均达到了完全手性拆分。  相似文献   

9.
顾峻岭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1,29(9):1098-1101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双手性选择剂的应用情况。表明用CDs/CDs.CDs/crown组成的双选择剂及聚合环糊精衍生物,聚合手性胶束体系有可能改善难拆分的对映体物质的分离效果,展示了协同效应的毛细管电泳拆分复杂物质对映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以铜(Ⅱ)-L-异白氨酸为手性拆分剂,同时分离了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对映体.考察了手性拆分剂的种类、配比和浓度,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有机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分离电压等试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含8 mmol·L-1L-异白氨酸和4 mmol·L-1硫酸铜的pH 8.5的30 mmol·L-1硼酸钠-盐酸缓冲溶液中,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映体实现分离;在含20 mmol·L-1 L-异白氨酸,10 mmol·L-1硫酸铜和乙腈(5+95)的pH 9.0的20 mmol·L-1的Tris-硼酸钠缓冲溶液中,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和加替沙星对映体同时实现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有效分离7种手性芳香仲醇对映体的方法.在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为背景电解质(pH 2.5),6%(m/V) 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S-β-CD),柱温20 ℃,操作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 nm等优化条件下,所有芳香仲醇对映体均实现基线分离.以本方法测定了7种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产物7种手性芳香仲醇的百分对映体过量值(% ee),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以用于手性芳香仲醇光学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环糊精(-αCD、-βCD和-γCD)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对扑尔敏、异丙嗪和二氧异丙嗪对映体进行了分离,考察了手性选择剂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及有机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就拆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旭  董妙雪  徐银  王利娟  乔晓强 《色谱》2021,39(12):1355-1361
昔萘酸沙美特罗是目前治疗哮喘夜间发作和哮喘维持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它在临床上以外消旋体形式给药。昔萘酸沙美特罗的两个对映体在药理活性和毒理作用等方面差异较大,建立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的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对提高手性药物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L(+)-酒石酸-硼酸络合酸为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测定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中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含量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实验考察了L(+)-酒石酸浓度、硼酸浓度和表观pH(apparent pH, pH* )对手性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的缓冲溶液为:含120.0 mmol/L L(+)-酒石酸和120.0 mmol/L硼酸的甲醇溶液,pH* 为0.93;其他实验条件为:未涂层弹性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50.0 μm,总长度64.5 cm,有效长度55.5 cm),重力进样17.5 cm×10.0 s,检测波长225 nm,室温,工作电压20.0 k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昔萘酸沙美特罗的两个对映体在18.0 min内获得了2.18的分离度;在27.5~8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5和25.0 mg/L;加标回收率为98.1%~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1.2%~1.9%。随机购买市面上出售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其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1和对映体2的标示量百分含量均为98.7%, RSD分别为2.5%和2.7%。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消耗低,可用于市售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中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磺化环糊精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手性选择剂,成功地分离了3种烯烃的不对称二羟化产物苯基乙二醇、β-甲基苯基-乙二醇和1,2-二苯基乙二醇对映体;考察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背景电解质pH值、操作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对该3种芳香连二醇对映体样品进行了光学纯度检查,并与HPLC测定结果作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两批样品中对映体过量(ee)测定值与HPLC法结果相一致,CZE方法简单、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该芳香连二醇中性化合物的手性拆分和ee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作为手性选择剂,在普通熔融石英毛细管上对两种酸性联苯双酯类保肝的性药物进行了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研究;当用30mmol/L的红霉素、50mmol/L的磷酸盐体系(pH=6.0,含50%(Φ)的甲醇)时两种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度分别为3.11和8.28,证明红霉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手性选择剂应用于毛细和泳手性分离中;通过实验研究了缓冲液种类及浓度、红霉素浓度、分离电压及温度、样品载入量、有机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新型的环糊精衍生物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新型环糊精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PH值和浓度及有机溶质对8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选择剂浓度和缓冲液PH值是影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有机溶质亦对分离有很大影响。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能使所研究的8种手性药物中的5种达基线分离,3种达部分分离。而在同样条件下.β-环糊精仅能使上述药物中的菜心安达部分分离(及。=0.67),这说明我们合成的环糊精衍生物手性拆分能力要强于天然环糊精。我们还就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对手性药物可能的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手性药物山莨菪碱的毛细管电泳拆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新型环糊精衍生物单3-O-苯基胺甲酰基-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山莨菪碱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pH值和浓度及有机溶剂对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选择剂浓度和缓冲液pH值是影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有机溶剂亦对分离有很大影响。单3-O-苯基胺甲酰基-β-CD对山莨菪碱的分离度为2.16。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中间体1-甲基-3-苯基丙胺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pH值、手性选择剂质量浓度、柱温、电压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在缓冲溶液浓度15mmol.L-1(NaH2PO4-Na2HPO4,pH7.6)、运行电压15kV、手性选择剂浓度为20g.L-1、毛细管温度18℃条件下,在4min内成功地分离了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其分离度为1.65。  相似文献   

19.
双水相手性萃取拆分扁桃酸外消旋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扁桃酸(MA)对映体在含β-环糊精(β-CD)手性选择剂的聚乙二醇(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pH、PEG和(NH_4)_2SO_4的质量分数、β-CD的浓度、MA的浓度与萃取温度等因素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水相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β-CD对L-MA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D-MA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当温度为30℃、pH=1.0、PEG2000质量分数为30%、(NH_4)_2SO_4质量分数为20%、β-CD的浓度为0.008 mol/L、扁桃酸的浓度为0.05 mol/L时,分离因子(α)达到2.46,上、下相对映体过剩值(e.e.%)分别为42.13%和40.43%.  相似文献   

20.
以(D)-(+)-樟脑-10-磺酸作为手性选择剂,运用逆流色谱技术对苯甘氨酸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分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5)溶液作为两相溶剂系统,手性选择剂在上相中的浓度为258mmol·L-1,可在2h内一次性实现10mg苯甘氨酸的手性分离,分离效果通过手性液相色谱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