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娜花 《化学教育》2003,24(4):44-44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中有“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后情绪高涨 ,但有些疑惑 ,他们一直认为水是用来灭火的 ,为什么水还能“生火”呢 ?并且好多学生问 :二氧化碳是否也可以用来“生火” ?书中只有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2Na2 O2 +2CO2 =2Na2 CO3 +O2 )的知识点 ,而没有相关的实验 ,为了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打破思维定式 ,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 ,特设计如下实验。方法一1 实验用品药匙、石棉网、长玻璃管、三角架、棉花、Na2 O2粉末2 实验装置 (三角架略 )图 13 实验步骤与现象( 1)…  相似文献   

2.
通过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研究,找出了此实验要观察到淡黄色过氧化钠的关键操作要点,通过研究找到目前最佳而且是最简便的操作方法,使实验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9,30(3):67-69
笔者注意到2008年<化学教育>第6期,一连刊载了4篇关于实验室用Na燃烧制Na2O2的研究性论文[1~4],旨意都是在改进课堂演示制Na2O2的演示效果.这个实验在中学化学教材里已经出现10多年了.事实上是长时期在讨论这个实验的改进.有关改进钠燃烧实验的研究性文章在其他期刊也多有报道.对于同一个实验竟如此广泛、深入、持久地讨论,这一方面说明这个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个实验还不够成熟,还有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我们的实验多少都带有些盲目性.下面拟就钠在空气中燃烧再作一些实证探索和理性思考,以期对这个实验的实际操作能有一个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过氧化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心奇 《化学教育》2008,29(6):56-56
钠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化学反应。按照现有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该实验的改进措施,实验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并不能足够支持教材教学所希望的结论。钠只有在足够的温度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主要产物才能是淡黄色的Na2O2。  相似文献   

5.
在碱金属元素一章的教学中,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安排了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目的是观察钠的颜色反应和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教材中是在燃烧匙内进行该实验的,由于燃烧匙凹陷、且暴露在空气中,得到的通常是灰色糊状物质,学生很难观察到过氧化钠淡黄色颗粒状现象,更无法进一步检验产物的化学性质,为此改用下列方法进行该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婉佳  黄伟 《化学教育》2008,29(6):55-56
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原理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入手,探究制备过氧化钠的实验条件、实验装置设计,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备过氧化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探讨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原因,得出过氧化钠是钠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最稳定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陆英麟 《化学教育》2001,22(7):84-84
1 实验操作 将约0.5 g的高锰酸钾晶体装入一支U型管中,U型管的一口塞上带胶头滴管的胶塞,胶头滴管吸入浓盐酸.U型管的另一口,塞上带干燥管的胶塞,干燥管底部垫上一层石棉绒或玻璃纤维,干燥管口盖上一张硬纸片.用铁夹把U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相似文献   

9.
廖正元 《化学教育》2003,24(6):33-33
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验证燃烧产物是学习掌握可燃性物质性质、组成必然涉及的过程。通常的实验中 ,由于燃烧产物难于富集、火焰颜色及烟等因素的影响 ,使产物的观察难以进行 ,同时由于燃烧产物中还包括燃烧不完全的气体 ,这些气体的扩散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笔者设计了一套气体产物收集及验证的简易装置 ,利用负压引导气体流向 ,使气体产物易于富集 ,便于观察 ,很好地防止了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效果较好。以H2 S燃烧产物的观察和分析为例说明其原理。仪器 :漏斗、试管、广口瓶、烧杯…  相似文献   

10.
张宝辉 《化学教育》2020,41(21):49-54
以高中化学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定量化实验探究过程为例,针对反应后滴入酚酞时溶液立即变深红色,随后颜色逐渐变浅甚至褪色的反常现象,通过控制变量,多角度探析了反应历程。凸显定量化的实验活动在提升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归纳了元素化合物模块的实验教学活动的一般思路;更好地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吴化国 《化学教育》2007,28(10):54-54
读了《化学教育》2006年第1期《论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高级知识的形成及教学策略》(简称《策略》)一文后受益匪浅,但对文中部分内容提出商酌意见,并通过实验探究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斧正。(1)《策略》[1]中有2幅图(见图1):左图为通过导管直接向“包Na2O2的棉花”吹气,而右图为通过盛有CaCl2的干燥管向“包Na2O2的棉花”吹气,文中笼而统之地描述了“实验步骤及现象”和“实验原理”,未提2种情况有何不同。读者可能这样理解:直接吹气(含水蒸气)与间接吹气(通过CaCl2不含水蒸气)现象、原理相同;也可能这样理解:作者想通过左右两图…  相似文献   

12.
江建 《化学教育》2010,31(1):66-67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过氧化钠能否氧化浓盐酸的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并分析了过氧化钠、过氧化氢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并同时伴有氧气生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蒋邦龙  陈宇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21,42(13):79-84
经典氯化钡法是中学化学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的常见考点,但实验证明氯化钡法存在明显的干扰现象.借助对比实验阐释干扰机理,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中学教师加深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方法原理的认识,从而避免对方法适用性的理解误区,也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相关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六章中,有关臭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若无法制得臭氧来给学生演示性质实验,就会使该知识内容的传授显得苍白无力。而实验室又无现成的臭氧来供课堂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双峰  罗清华 《化学教育》2001,22(7):85-85,90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1995年)关于"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6.
胡传生 《化学教育》2004,25(5):55-56
现行高一教材“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中实验步骤一为制取氧化铜。其第二步操作为:“向盛有CuSO。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对于学生来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有一定难度。因为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沉淀不断增多。当出现沉淀较多时,就不容易观察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是否有沉淀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刘加虎 《化学教育》2010,31(6):85-85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人教版) 第三章第二节中[1] ,介绍了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过氧化钠,教材中研究了过氧化钠在常温下能和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说明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很容易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释放出氧气,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在对应的教师用书上还介绍过氧化钠能够把铁氧化生成高铁酸钠[2],说明过氧化钠能够氧化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  相似文献   

18.
杜伟基 《化学教育》2002,23(7):73-73
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1995年版第一册第四章碱金属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实验:  相似文献   

19.
叶梦倩  丁伟 《化学教育》2021,42(17):90-95
从钠燃烧产物的颜色入手,结合理论和实验,对产物中存在的少量黑色物质、燃烧后产物的颜色变化以及最终产物的成分这3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钠燃烧的产物主要是白色的过氧化钠和黄色的超氧化钠杂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李明艳  梁红梅  王锦化 《化学教育》2006,27(11):55-55,64
为解决新课标《化学1(必修)》和普通中学化学教科书中钠燃烧实验存在的玻璃管易破裂、现象不易观察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对该实验的装置、材料和演示方法进行了探讨,设计了在封闭的装置里进行钠燃烧实验的新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