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闪烁晶体的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闪烁体发光研究的进展,主要介绍用于未来高能物理实验的新型闪烁体发光机理研究,选取我们在研BaF2,BaF2:RE,CeF3以及PbWO4中的一些新进展。重点谈及三点:(1)在BaF2的“价带芯带”跃迁发光研究基础上进行稀土(Gd3+-Eu3+)掺杂时观察到的量子剪裁以及对多光子发光的新思考;(2)CeF3晶体发光的级联能量传递中,Ce3+(290nm发射带)与缺陷发光中心(340nm发射带)间能量传递及其传递效率的温度依赖;(3)PbWO4晶体的发光中心研究中,提出以“WO4-2+Oi”绿光中心替代“WO3+F”中心观点的依据。同时也简介了医用闪烁体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PbWO4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宏勇  顾牡  汤学峰  梁玲  姚明珍 《物理学报》2000,49(8):1545-154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模拟计算了PbWO4晶体的本征能级结构.发现价带主要由O2p轨道组成,含有部分W5d轨道;导带主要由W5d和O2p的轨道组成.发现导带底由Pb6p1/2的狭窄能级占有.禁带宽度和价带宽度分别约为4.8和4eV.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得到的反射谱,并从理论上分析了PbWO4晶体蓝光的发光模型. 关键词: 密度泛函 电子结构 4')" href="#">PbWO4  相似文献   

3.
掺镧PbWO4闪烁晶体的缺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T)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研究了掺镧所引起的PbWO4 晶体缺陷的变化.结果表明:掺镧后,PbWO4晶体中的正电子捕获中心铅空位(V< sub>Pb)浓度增加,并进一步诱导低价氧浓度的增加.讨论了掺La的作用机制,认为掺 La将抑制晶体中的氧空位,增加铅空位浓度. 关键词: 掺镧钨酸铅晶体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X射线电子能谱 缺陷  相似文献   

4.
刘峰松  顾牡  姚明珍  梁玲  陈铭南 《物理学报》2003,52(9):2274-227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掺钇PbWO4 晶体中多 种相关缺陷的电荷分布和不同团簇缺陷结合能,由能量最低原理发现[2(Y3+Pb)-V″Pb]缺陷在各相关缺陷形式中最为稳定.并运用过渡 态方法计算了轨 道跃迁的激发能,算出掺Y后晶体中O2p→Y4d的跃迁能量为3.9eV,表明掺Y不会引起晶体中3 50nm和420nm吸收.从掺Y对PbWO4晶体电子结构的影响来看,其作用机理与掺La 的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4晶体')" href="#">PbWO4晶体 密度泛函 掺Y 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掺铋BaF2晶体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温度梯度法制备了Bi2O3:BaF2以及BiF3:BaF2晶体.在Bi2O3:BaF2晶体中观察到了发光峰位于961 nm,半高宽202 nm的超宽带红外发光.在BiF3:BaF2晶体中检测到Bi2+和Bi3+可见区的发光,但是没有观察到红外发光.通过γ射线辐照实现了BiF3:BaF2晶体的近红外发光, 发光峰位于1135 nm,半高宽192 nm.讨论了Bi2O3和BiF3掺杂BaF2晶体的红外发光的机理.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 铋 氟化钡晶体 γ辐照  相似文献   

6.
马红萍  刘平  杨清华  邓德刚 《物理学报》2013,62(17):177801-177801
采用高温熔融法和热处理制备了Cr4+掺杂Li1.14Zn1.43SiO4微晶玻璃, 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580℃热处理2h得到的微晶玻璃, Li1.14Zn1.43SiO4微晶的粒径约为5nm, 在808nm的二极管激发下, 可观察到中心波长位于1226nm, 半高宽为230nm的近红外宽带发射峰, 荧光寿命约为200.73±1.71μs.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Cr4+离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且可以观察到样品吸收光谱发生微弱的蓝移, 而荧光光谱发生少量的红移, 分析了晶体场环境变化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铬离子 微晶玻璃 超宽带发光 晶体场  相似文献   

7.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iYF4:Er3+/Yb3+上转换发光颗粒,在LiYF4基质中引入Na+来打破Er3+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增强其发光性能。研究了Na+掺杂对LiYF4:Er3+/Yb3+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Na+可以裁剪Er3+周围的晶体场,当Na+摩尔分数为15%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光增强,绿光和红光发射分别获得4.2倍和2.9倍的增强。Er3+周围晶体场对称性的降低和材料中OH基团的减少是其发光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其良好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已经逐渐成为荧光防伪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Li+掺杂浓度的NaGdF4∶Yb3+/Eu3+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转换发射光谱测试等表征方法,对样品的形貌、尺寸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选择发光强度和效果最好的晶体应用于防伪识别。实验结果表明,NaGdF4∶Yb3+/Eu3+/Li+的XRD衍射图谱与标准六方相NaGdF4的衍射峰一致,衍射峰尖锐且没有杂峰,证明合成了高纯度高结晶度的NaGdF4∶Yb3+/Eu3+/Li+晶体。晶体的SEM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样品为纯六方相,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共掺Yb3+/Eu3+/Li+对晶体的结构、形貌...  相似文献   

9.
郭常新  李碧琳 《物理学报》1993,42(1):101-105
对白钨矿型化学计量的基质发光晶体四钼酸铕钠Na5Eu(MoO4)4在室温下的高压光谱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显微光谱系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Eu3+各发射谱线的压力红移率。按晶场理论简化方法推导了能级的晶场参数表达式,并按实验数据拟会出晶场参数随压力的移动率。还将上述结果与掺杂发光材料YVO4:Eu的高压光谱结果作了对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王雅静  张征  肖林久  谢颖 《发光学报》2012,33(3):258-262
制备了Dy3+掺杂 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FL)光谱、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NaYF4∶Dy3+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和发光的影响。在776 nm红外光下激发样品,出现479,574 nm上转换发射峰,实现了蓝、绿上转换发光。绿光来自于Dy3+4F9/26H13/2跃迁,蓝光是由Dy3+4F9/26H15/2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梁锋  胡义华  陈丽  王小涓 《物理学报》2013,62(18):183302-183302
通过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CaWO4和CaWO4:1%Eu3+ 样品. 测量了样品不同温度(10–300 K)的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和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 在240 nm紫外光激发下, 两个样品在430 nm处都展现出来源于WO42-的蓝色发射; 样品CaWO4:Eu3+的Eu3+(5D07F1, 2, 3,4)的特征发射则归属于WO42-到Eu3+ 间的能量传递.由样品室温(300K)荧光衰减曲线发现: 纯CaWO4的荧光寿命为8.85μs,Eu3+掺杂之后WO42-的荧光寿命缩短至6.27μs,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WO42-与Eu3+间能量传递的存在. 由荧光寿命得到T=300K时, CaWO4: 1%Eu3+中WO42-与Eu3+间的能量传递效率(ηET)为29.2%, 能量传递速率(ωET)为4.65×104 s-1.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获得了从WO42-到Eu3+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时间演变过程,当温度由10 K增加到300 K时, 能量传递出现的时间单调变小. 测试了不同温度(10–300 K)对CaWO4:Eu3+的荧光寿命的影响, 发现在10–50K时,Eu3+的荧光寿命增加, 但温度超过50K时发生猝灭, 荧光寿命开始下降; WO42-的荧光寿命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关键词: 能量传递 红色荧光粉 温度依赖 4:Eu3+')" href="#">CaWO4:Eu3+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了钨酸锶SrWO4多晶发光膜,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及掺杂对其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影响.生成的发光膜在300℃以上退火后具有白钨矿结构,其阴极射线发光为一宽带的蓝光,包括一个位于448nm的蓝色发光带和一个位于488.6nm的蓝绿色发光带,是由阴离子络合物WO42-的电荷转移跃迁引起的.发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退火气氛对其影响不大.在SrWO4膜中掺入银离子Ag+和镧离子La3+后,不影响其发光特性,但铕离子Eu3+的掺入对发光特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3LaAxV3-xO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42-和WO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oO42-和WO42-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能明显减弱VO43-的发光,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43-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43-发光和Eu3+离子发光,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study on luminescence and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in the large LiB3O5 single crystals are report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luminescence at 295 nm is excited by photons with energy exceeding the band gap energy, by an electron beam, and also in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Four peaks of thermoluminescence at 130, 180, 240 and 330 K are revealed, their parameters are fixed, and the origin of the trapping and recombination centers are determined. The most acceptable models of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LiB3O5 luminesce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以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Eu3+离子激活Ba3WO6红色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FL)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均具有立方晶系的双钙钛矿结构;Eu3+离子的激发谱由一个宽带(包括Eu3+-O2-和W6+-O2-电荷转移带)和若干个窄峰(4f-4f电子跃迁)组成,而跃迁5D07F15D07F2则构成了发射谱的主要部分。调整原材料中BaCO3和WO3的量的比,XRD的主衍射峰位发生红移至与标准谱完全吻合,发光强度有所提升并分析了原因。Eu3+离子的临界摩尔分数为0.05,临界距离(Rc)为1.263 4 nm。在314 nm或394 nm激发光下,样品发出红光(λmax=596 nm),色坐标为(0.618,0.342),在LED照明、显示等领域具备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6.
邵梓桥  毕恒昌  谢骁  万能  孙立涛 《物理学报》2018,67(16):167802-167802
染料污染是水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去解决该问题,如化学氧化法、物理吸附法、光催化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等.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光催化法有着低能耗、环保以及高效等优势.三氧化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钨酸钠和硫脲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氧化钨/氧化银(WO_3/Ag_2O)复合材料,并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来分析其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形貌、晶格结构和光催化的性能进行表征.氧化银的带宽为1.2 e V,对可见光很敏感,三氧化钨和氧化银的复合使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显著增强,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光降解率可以达到98%.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三氧化钨纳米棒为六方相,其平均直径约为200 nm,平均长度约为4μm.而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银纳米颗粒为六方相,附着在氧化钨纳米棒的表面,平均晶粒尺寸为20 nm.氧化银的存在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相较于单一组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吸收度更高,这说明三氧化钨和氧化银的复合改变了材料的能带结构.研究发现,三氧化钨和氧化银之间形成的异质结构是其优良光催化性能的来源.此外,三氧化钨和氧化银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本文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给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复合一些带隙合适的金属氧化物以提升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number of undoped and variously doped PbWO4 crystals were studied at 0.4–400 K by the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ZnWO4,CdWO4 and PbMoO4 crystals. Two types of green emission centres are detected in PbWO4 crystals. The centres of the first typ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low-temperature 2.3–2.4 eV emission observed under excitation around 3.90–3.95 eV. 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ir relaxed excited states were determin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 of defects responsible for the green emission of the first type could vary for different crystals. The centres of the second type with the emission around 2.5 eV appear in crystals containing oxygen vacancies after the thermal destruction of Pb+-WO3 centres at T>180 K. Decomposition of the exciton and various defect-related states was also studied, and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is process we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yMo_(1-y))_2O_(8-x/2)F_x∶0.4Eu~(3+)(x=0~1,y=0~1)系列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F-和WO_4~(2-)的掺杂没有改变LiGd(MoO_4)_2的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F~-和WO_4~(2-)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6,y=0.4。在396 nm激发下,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的发光强度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60%,量子效率可达66.23%。当温度升高至100℃时,样品的发射强度降为25℃时的76.6%。在460 nm激发下,样品的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17 nm处,归属于~5D_0→~7F_2跃迁,色坐标为(0.649 9,0.346 3)。5D0能级的荧光寿命曲线遵循单指数规律衰减,随着F-掺杂浓度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增加,归因于低声子能量的F-掺入有效减小了能量的无辐射跃迁概率。所制备的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相似文献   

19.
罗林龄  唐科  朱达川  韩涛  赵聪 《物理学报》2013,62(15):157802-157802
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制备了Ba1.99-x/2-2ySiO4:Eu0.012+, Lix+y2+, Euy3+绿色荧光粉, 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少量Eu2+, Li+和Er3+的共掺杂没有改变晶体结构; 其激发光谱分布在270–440 nm波长范围, 谱峰位于288 nm, 360 nm处, 可以被InGaN 管芯产生的36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 在36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 测得其发射光谱峰值在500 nm 处, 是Eu2+4f65d1→4f7跃迁的典型发射; 荧光粉发光强度随着Li+掺杂量的增大先增强, 后减弱, 当x=0.1时, 发光强度最大; 随着Li+, Er3+共掺杂量的增加(y=0.012), 出现位于530 nm和488 nm的发射峰, 对应于Er3+2H11/24I15/24F7/24I15/2特征发射, 同时分析了Eu2+→Er3+的能量传递过程.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2SiO4:Eu2+,Li+,Er3+')" href="#">Ba2SiO4:Eu2+,Li+,Er3+ 能量传递 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