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35.0±0.1℃、离子强度0.1(0.1mol·L-1NaClO4)条件下,研究了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与Cu(II)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根据在此体系中CuCl2的缔合状态,溶液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铜(II)卟啉生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测量了该反应的活化参量.结果表明反应遵循缔合-离解机理,活性中间体的离解是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2.
在35.0±0.1℃、离子强度0.1(0.1mol·L-1NaClO4)条件下,研究了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与CuⅡ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根据在此体系中CuCl2的缔合状态,溶液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铜Ⅱ卟啉生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测量了该反应的活化参量。结果表明反应遵循缔合离解机理,活性中间体的离解是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I)下,乳酸根催化Cu2+离子嵌入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和溴化间-四(N-氰乙基-3-吡啶基)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根据催化剂浓度、溶液的pH值与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得到Cu2+离子嵌入该类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反应遵循负离子催化卟啉变形机理,变形的卟啉及其与乳酸根离子的缔合物为可能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下,乳酸根催化Cu^2+离子嵌入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和溴化间-四(N-氰乙基-3-吡啶基)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根据催化剂浓度、溶液的pH值与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得到Cu^2+离子嵌入该类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反应遵循负离子催化卟啉变机理,变形的卟啉及其与乳酸根离子的缔合物为可能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2Ts-n-EAESPyPBr4(简记为H2P^4^+)与Cu(II)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探讨高氯酸钠对Cu(II)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 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 缔合平衡常数Ko=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II)P^4^+/dt=5.55×10^5γCu^2^+γH2P^4^+γ^8ClO4^-[ClO4^-]^3[Cu^2^+][H2P]总/(1.00+10^2^.^0^2{H^+}+10^4^.^3^6{H^+}^2, 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50.31kJ.mol^-^1, 活化熵变△S≠=-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2Ts-n-EAESPyPBr4(简记为H2P^4^+)与Cu(II)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探讨高氯酸钠对Cu(II)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 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 缔合平衡常数Ko=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II)P^4^+/dt=5.55×10^5γCu^2^+γH2P^4^+γ^8ClO4^-[ClO4^-]^3[Cu^2^+][H2P]总/(1.00+10^2^.^0^2{H^+}+10^4^.^3^6{H^+}^2, 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50.31kJ.mol^-^1, 活化熵变△S≠=-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卟啉铁与抗坏血酸均相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的Fe(Ⅲ)配合物与抗坏血酸在DMF溶液中的均相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此电子转移反应来源于抗坏血酸与铁卟啉中心铁离子的轴向配位作用,并将一个电子转移至铁离子。反应速度对铁卟啉和抗坏血酸均为一级,并与抗坏血酸的离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缔合平衡常数K_0=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Ⅱ)P~(4+)]/dt=5.55×10~5γCu~2+γH_2P~4+γ(3)[ClO_4~-]~3[Cu~(2+)][H_2P]_总/(1.00+10~(2.02{H+}+10~(4.36{H~+}~2)、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 =50.31kJ·mol~(-1),活化熵变△S~ =-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_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柔性链双卟啉分子的合成, 研究了它与钴(II)络合反应的动力学, 用光度法对柔性链接双卟啉分子与醋酸钴的络合反应进行追踪, 发现反应分两步进行, 经历一个中间过渡态, 第二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 当第二步反应比第一步慢得多时, 可以看到中间过渡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光度法对二种以双酰胺链连接的双卟啉(图1)和单卟啉(5-邻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2)同醋酸钴在DMF溶液中反应的进程进行了观测。反应是在Co~(2+)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1,1,1,5,5,5-六氟-2,4-戊二酮-钴(Ⅱ)二水[Co(hfac)2(H2O)2]与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钴卟啉[Co(tpfpp)]的反应动力学.在钴(II)配合物大大过量时,此反应对卟啉为一级,且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Ⅱ)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根据实验事实,讨论了此反应的机理,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对四-间甲基-苯基卟啉H2T,PP与Zn,Cd,Hg在丙酮中,四苯基卟啉H2TPP与Zn在丙酮和DMF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将双卟啉化合物作为“合成反应中心”是人工光合作用研究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困难的是,人们还不知道怎样排布两个卟啉环,分子才具有最有效传递电子和能量的构象。本文按下列反应合成了一个以柔性链连接的双卟啉化合物(3),以期当分子中络合金属后,籍助两个金属的协同作用和链的可塑性,达到在光反应过程中取最佳构象的目的(见图1)。化合物(1)按文献[1]合成。2、3尚未见报道,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及波谱分析确认。本文还研究了3与Co~(2 )络合反应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钴(II)、镍(II)、锌(II)的1, 1, 1, 5, 5, 5-六氟-2, 4-戊二酮-二水配合物[M(hfac)2(H2O)2, M=Co、Ni、Zn]与5, 10, 15, 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金属卟啉[M(tpfpp)]的反应动力学. 在金属配合物大大过量时, 反应对卟啉为一级. 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II)、镍(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 而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锌(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线形增加. 根据实验事实, 讨论了反应的机理, 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甲基取代基对四苯基卟啉(TPPH2)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四苯基卟啉与铜[Ⅱ]显色反应为参照,采用条件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四(间甲苯基)卟啉(TMPPH2)和四(3,4-二甲苯基)卟啉(TDMPPH2)与铜Cu[Ⅱ]的显色反应,采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法测定了配合物组成。结果表明:TMPPH2和TDMPPH2与Cu[Ⅱ]的显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与TPPCu的相同:均在416 nm处;TPPH2、TMPPH2和TDMPPH2与Cu[Ⅱ]进行显色反应的溶液最佳pH值分别是8、9和7,水浴温度100℃,最佳加热时间分别是20、20和25 min;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是1:1、2:1和2:1(n卟啉:n铜);由此可知间甲基和3,4-二甲基取代对四苯基卟啉铜的配合物B吸收带(Soret带)峰位无影响,但对配合物的组成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卟啉吡啶季铵盐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情况下,卟啉试剂溴化5 [4 (2 吡啶乙氧基)苯基] 10,15,20 三(4 甲氧基苯基)卟啉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pH3~5时,铜(Ⅱ)与卟啉吡啶季铵盐形成了稳定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8×105L·mol-1·cm-1。铜(Ⅱ)浓度在0~0 7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配合物其组成的摩尔比为Cu∶卟啉吡啶季铵盐=1∶2,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镍卟啉临氮和临氢反应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高压连续微型反应装置,对镍-2,3,7,8,12,13,17,18-八乙基卟啉(Ni-OEP)在氮气和氢气中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镍卟啉在氮气中的稳定性非常高,只有在高温(500℃左右)下才发生分解;而在氢气中,镍卟啉的生经低,即使不存在催化剂,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温度不超过400℃,压力小于10MPa),也有相当一部分镍卟啉发生分发,脱除所配合物的金属;镍卟啉的临氢脱金属反应过程中分两步,第一步是卟啉分中一个吡咯环上的外环双键加氢生成镍卟酚,第二步镍卟酚分解,金属脱除.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态实验,研究了在正戊烷溶剂中,大港沥青质对卟啉钒模型化合物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吸附卟啉钒化合物前后的大港沥青质进行FT-ICR MS和元素(C/H/N/O)分析,发现大港沥青质上吸附了一定量的卟啉钒化合物。沥青质对卟啉钒的吸附过程受到沥青质的加入量(0.010 0和0.020 0 g)、戊烷溶液中初始卟啉钒的浓度(10和15 μg/mL)以及吸附温度(15、20和25 ℃)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拟二级、Elovich和粒子内扩散等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发现沥青质对卟啉钒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α,β,γ,δ—四苯基卟啉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卟啉类显色剂测定钴的研究还较少,而且已报道的均为水溶性卟啉。鉴于非水溶性卟啉合成及提纯容易、产率高、种类多等优点,本文在研究非水溶性α,β,γ,δ-四苯基卟啉(简称TPP)与Cu(Ⅱ)、Pd(Ⅱ)、Cd(Ⅱ)等配合反应的基础上又研究了该试剂与Co(Ⅱ)的反应。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利用咪唑加速催化Co(Ⅱ)对Cd-TPP配合物的置换反应,使Co(Ⅱ)与TPP形成了很稳定的配合物。ε_(435)=3.02×10~5L·mol~(-1)·cm~(-1)。是目前卟啉类试剂测定钴较灵敏的方法,测定维生素B_(12)中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沸水加热的条件下,在pH 7.6的硼砂-盐酸缓冲介质中,单偶氮试剂PAR能加速Sc (Ⅲ)与四-(4-三甲胺基苯基)卟啉(TAPP)的反应,反应重现性好,配合物稳定,配合物组成为1:2, 配合物稳定常数为3.1×106,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1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94×106L· mol-1·cm-1,Sc(Ⅲ)含量在0-0.04μg/10 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将拟定的方法应用于钛白粉中钪的测定,并测得回收率在92.0%-97.5%之间,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认为:① Sc(Ⅲ)与PAR先形成活性的中间络合物,改变了溶液条件使与卟啉的反应易于进行;②带负电荷的PAR与带正电荷的卟啉之间形成缔合物使卟吩环变形,从而使与Sc(Ⅲ)的反应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