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际数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表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已成为中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具有相应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优良的思维品质,把握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带领“孩子们”,攀登于“数学峭壁”,最优地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一、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训练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范围的广阔程度,深刻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深刻程度。数学教师应该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精髓,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多角  相似文献   

2.
发散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信息,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重新组合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达到解决新的问题的教学形式.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已学的公理、定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其数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陈惠 《中学数学》2023,(22):54-55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将知识整合优化,融汇贯通,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中从探究最优解法、问题情境创设和创新习题训练三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姚永兆(湖北枝城市二中443311)数学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且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的关系,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思维的训练统一,就能充分...  相似文献   

5.
张新村 《中学数学》2023,(11):44-45
<正>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讲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发散思维实质是一种迁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拓展延伸与其他知识进行衔接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6.
整体教学要把教材放置于课程的完整结构中,通过连贯自然的问题串,学生不仅收获了对“黄金矩形”的了解,还在认知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更好地展现知识的完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在情感的自然流淌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发散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转化变形、思维迁移、多解多变等全方位的能力.本文结合初中二年级“整式乘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点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多方面的展开,形成全面地、多角度地、整体性地思维.这样的培养在学生初  相似文献   

9.
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分析、思考、训练是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走出题海,减轻课业负担,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重要举措.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精典例题,采用多层次处理、多角度分析、深挖隐藏于例题背后的丰富内容,发挥潜在的教学功能,对沟通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笔者的一次反思性研究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智慧课堂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将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智慧课堂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展现数学知识,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必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价值,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1.
思维欠缺型高中生是指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发展相对滞后,在个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对客观事物属性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出现了思维的肤浅、狭隘、呆板、盲从.数学开放题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有助于思维欠缺型高中生的思维培养和转化.选用不同的开放题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数学开放题还有利于为学生的思维活动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创造能力,应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造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具有四个特点:主动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其中求异性是核心。逆向思维的过程最能体现思维的求异性,它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从未知到已知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无疑是大有禅益。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品质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一提供材料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方向、过程的准确程度。简单地说,就是要想得准。思维的准确性与所提供的思维材料的正确,全面与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  相似文献   

15.
"构造法"更多地融入了创造性思维,对已知信息提炼、加工、抽象,然后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力手段.下面以导数中比较大小的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解析说明,希望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数学(5)75页A组第3题:已知x>0,求证槡x+1~(1/2)<1+x/2.1通过证明方法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1.1常规方法、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7.
董毓兴 《数学通报》2007,46(11):44-46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补思维漏洞;反思、提炼,能让学生快速地抓住问题的精髓,找到破译的突破口,提高理性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在反思中拓展、延伸,有利于构筑完整的认知结构和思想体系,发展“不拘一格”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亲身体验,亲自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地带”,才能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切中要害.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例题“活”起来,教师“静”下来?如何为学生提…  相似文献   

18.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按教材的内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诱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审联”和“并联,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使知识不断向横向和纵向发展,在原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活动.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目的性、敏捷性和批判性都是很重要的思维品质.然而,当前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品质严重不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培养.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批判性品质的紧迫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愿意进行各种方式的检验,检验待解的问题和已经得到的结果,检验归纳、分析和直觉的推理过程;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已的错误,重新计算和思考;善于发现知…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习题经过精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是训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通晓数学方法,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类比引申、迁移拓广,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无疑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