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碳酸钙中红外光声光谱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并分析了碳酸钙(CaCO3)的中红外光声光谱及光谱特征,利用中红外光声光谱并结合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人工神经网络(GRNN)三种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土壤CaCO3的含量。结果表明CaCO3具有丰富的中红外吸收,最强吸收峰波数在1 450cm-1,且干扰少,可以作为土壤CaCO3的特征吸收峰;三种回归建模方法所建模型线性都很好,PLSR和GRNN最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PCR次之,为0.847;验证样本预测能力PLSR和PCR最佳,R2大于0.9;GRNN次之,为0.882。偏最小二乘回归在校正和预测过程中的结果都非常好,RPD值均大于3.0,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Eu2+在新型基质Ca8Mg(SiO4)4Cl2中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荣  刘波 《发光学报》1993,14(3):265-269
用CaCO3(A.R.),SiO2(4N),Mg(NO3)2·6H2O(A.R.),CaCl2(A.R.)和Eu2O3(4N)为原料,经高温固相反应,得到了新荧光体Ca8-xMg(SiO4)4Cl2:Eux2+.对该荧光体的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该荧光体可能为单中心发光,Eu2+主要占据对称性为C2的CaⅡ格位.  相似文献   

3.
超重力环境中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及其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利用旋转产生的模拟超重力环境中 ,以Ca(OH) 2 CO2 为反应物系 ,H3 PO4作为晶形控制剂 ,控制气体流量 10 0~ 30 0L/h ,液体流量 6 0 0~ 10 0 0L/h ,旋转床转速 6 0 0~ 12 0 0r/min ,碳化反应温度为 4 0~ 80℃ ,H3 PO4相对于Ca(OH) 2 完全反应所生成CaCO3 质量分数为 5 %~ 30 % ,采用反应结晶法制备出了平均短轴为 80~ 2 5 0nm、长径比为 10~ 2 5的微细晶须碳酸钙 .制备等量的晶须碳酸钙 ,超重力环境中所需碳化时间约为文献值的 1/ 36~ 1/ 18.同时 ,利用TEM、XRD、TG DTA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品粒子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为结晶态 ,文石型含量达到 97.77% ,初始分解温度较常重力场中下降了 4 0 2℃ .  相似文献   

4.
ICP-AES法测定了洗牙粉中8种元素,由元素的相对含量推测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组成。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主要含CaCO3和少量的CaMg(CO3)2、CaZn(CO3)2及SiO2。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方法研究添加CaO对麦秆热解过程和挥发份析出特性的影响.热重和红外光谱分析均表明添加CaO后麦秆热解旱现两个明显的失重和挥发份析出阶段,而纯麦秆热解则只有一个.CaO在第一阶段不但能够吸收CO2,而且能够降低甲苯、苯酚和蚁酸等焦油类物质的产生,使得该阶段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随CaO添加量增加而减小.CaCO3的煅烧分解是添加CaO麦秆热解第二阶段产生的原因,该阶段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随CaO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生物质为原料的零排放系统中添加CaO有利于捕获CO2和减少焦油物质的产生,系统的气化温度应适当降低以防止CaCO3的煅烧分解.  相似文献   

6.
SO2在CaCO3颗粒表面转化的DRIFTS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碳酸钙 (CaCO3 )是大气中矿物颗粒物的重要组分 ,其非均相大气化学行为很不清楚。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DiffuseReflectanceInfraredFourierTransformSpectroscopy ,DRIFTS)研究了二氧化硫(SO2 )在CaCO3 颗粒物表面的转化情况。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 ,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SO2在CaCO3 表面氧化中臭氧 (O3 )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 ,利用DRIFTS原位分析反应器研究CaCO3 表面硫酸盐的生成是可行的。在存在O3 条件下 ,SO2 在CaCO3 表面能够被氧化成硫酸盐 ,反应分为吸附和氧化两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7.
2,2'-联吡啶(bipy)、邻氨基苯基苯甲酸(HL)与稀土离子(RE=Tb,Eu,Sm,Nd)合成了固体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确定和表征,并对TbL3和TbL3·bipy·3H2O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讨论.TbL3·bipy·3H2O的荧光强度比TbL3的荧光强度强.  相似文献   

8.
α型氧化铝的微观结构对红外光谱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不同生产工艺的α-Al2O3样品,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粒度分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α-Al2O3的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α-Al2O3相含量,在相同制样条件测试条件下,测试其红处光谱.结果表明:α-Al2O3样品红外光谱图有差异.分析认为生产工艺(煅烧法和电熔法)是影响α-Al2O3谱图差别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晶粒微观形貌和大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蒸发镀膜方法制备Mg_(2-x)Mn_xSi(原子比x=0.00,0.02,0.04,0.06,0.08)半导体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AFM)对Mg_(2-xMn_xSi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用四探针仪测试样品的电阻率,研究Mn掺杂量对Mg2Si薄膜结构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111)衬底上制备Mg_(2-xMn_xSi多晶薄膜,其衍射峰(220)、(200)和(111)随M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当x=0.02-0.06时,制备的Mg_(2-xMn_xSi薄膜具有较低的平均粗糙度和RMS(Root Mean Square)粗糙度.Mn掺杂降低了Mg2Si薄膜的电阻率,且电阻率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矿化剂对铝酸钙粉的结构与光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矿化剂对制备铝酸钙粉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中以铝矾土和石灰石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矿化剂,混合均匀,经高温煅烧制得铝酸钙粉.借助于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不同原料的铝酸钙粉的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并对矿化剂在合成铝酸钙中的矿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加入矿化剂后,可在更低温度条件下煅烧制备出铝酸钙粉,有利于节能减排.红外光谱分析、XRD分析、DTA-TG分析显示:未加矿化剂煅烧时,生成的产物主要是Ca3Al10O18,CaAl2Si2O8.加入矿化剂后煅烧生成的产物主要是易浸出Al2O3的CaAl3BO7和Ca3Al10O18,而不易浸出Al2O3的CaAl2Si2O8的含量大大降低.同时显示,加入矿化剂后,原料中的方解石(CaCO3)分解更容易;CaCO3与铝矾土反应更充分;更有利于促使铝矾土中的Al-Si键断裂,将铝矾土中的Al释放出来;并可降低铝酸钙的煅烧温度.研究还显示:加入矿化剂后,可以改变原产物的晶体结构与成分,有利于降低煅烧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