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研究惰性芯体物性对轴向阶梯形空腔装药结构爆轰驱动的影响规律,分别加工并装配了空腔内填充LY12铝、尼龙1011和无填充物三种技术状态的战斗部并进行了静爆实验,采用脉冲X射线成像测试技术获得了破片平均速度和飞散场形态;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计算软件LS-DYNA,采用ALE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三种惰性芯体物性对破片场飞散形态、冲击波压力和破片初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惰性芯体材料的冲击阻抗较主装药的冲击阻抗越大,对冲击波压力的影响越明显,作用于壳体表面的初始压力越大,主装药推动破片做功的能力越强,破片的速度越大,且惰性芯体物性的影响随着芯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孔底空腔爆炸应力场分布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层开挖中,孔底空腔装药爆破的方法被证明对保护建基面是行之有效的。为了研究炮孔孔底空腔装药结构的爆炸作用机理,运用动光弹试验模拟介质受到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的孔底应力场分布情况及其作用规律;文中介绍了动光弹模型试验设计参数,通过对试验中条纹级数与比例距离曲线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孔底空腔能有效地降低爆炸峰值压力和有利于保护建基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ALE方法在爆炸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奇  张若京 《力学季刊》2005,26(4):639-642
本文以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理论为基础,结合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了ALE方法描述的控制方程组。最后采用ALE描述方法针对集团装药在半无限土质中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在模拟给出的最大压力时程曲线和爆腔发展时程曲线的基础上,对空腔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次生波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证明ALE算法综合了Lagrange和Euler法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用于对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发射装药破碎引起的膛炸现象,急需进行相应装药结构下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数值模拟研究。以硝胺花边十九孔发射药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模拟系统,同时进行了发射装药动态挤压破碎实验,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载荷下的破碎发射装药和挤压应力;分别对获得的破碎发射装药进行了密闭爆发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获得的发射装药挤压应力时间历程、密闭爆发器压力时间曲线和起始动态活度比的一致性较好,实验验证了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模拟系统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该模拟系统具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为高能发射装药冲击破碎过程和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岩石爆破的粉碎区及其空腔膨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奇 《爆炸与冲击》1990,10(1):68-75
本文根据爆炸冲击波的理论分析,讨论了柱形装药和球形装药的粉碎区半径、炮孔近区的压缩比、爆破空腔及其空腔的发展时间。通过分析,给出柱形装药的爆炸近区参数。计算结果表明:2号铵梯岩石炸药柱形装药在岩石介质中产生的粉碎区半径一般是炮孔半径的1.65~3.05倍,球装药在岩石介质中产生的粉碎区半径是球形装药半径的1.28~1.75倍;柱形装药在孔壁处的冲击波波长与炮孔半径属于同一量级;粉碎区内的平均压缩比为1.05~1.10。  相似文献   

6.
高速钢球对水介质侵彻时瞬时空腔形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波  蒋建伟 《爆炸与冲击》1998,18(3):245-250
采用二维有限差分非线性动力数值计算程序(Autodyn-2D)对高速钢球侵彻水介质时瞬时空腔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钢球侵彻水介质过程中速度衰减的规律、水介质中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等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及现象相符。数值模拟结果及其相关分析为从理论上深入分析研究高速投射物对生物的致伤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孔和铸装高能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孔和铸装高能推进剂的危险性能 ,设计加工了燃烧转爆轰的实验装置 ,并建立了以光电管为主的测试系统。经实验发现 ,多孔装药在燃烧向爆轰的转变过程中有冲击波 /爆轰波的回传现象 ,而铸装药则没有。  相似文献   

8.
杨莉  汪玉  汪斌  黄超 《爆炸与冲击》2013,33(2):175-180
为获得沉底装药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和气泡运动的一般规律,设计开展了沉底装药水中爆炸原理 性实验,通过观测记录装药沉底爆炸作用过程,并与装药自由场水中爆炸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沉底 装药水中爆炸存在冲击波水底反射、气泡运动形成水底射流等复杂的载荷效应;沉底爆炸气泡呈半球形依附 在水底并同时急剧膨胀,其在收缩运动中连带水底介质颗粒迅速上浮,同时,气泡形状在水底射流作用下发生 显著变化;沉底爆炸冲击波压力呈指数衰减规律,无明显二次压力波,但由于水底介质作用而形成较强的水底 反射冲击波,一般使得迭加后的冲击波峰值压力高于入射波阵面压力。  相似文献   

9.
在炸药抛撒颗粒的过程中,颗粒与炸药质量之比对抛撒颗粒的动能特性有重要影响。对中心为8710药柱,周围为钨颗粒的圆柱形装药进行了实验。实验中装药中心药柱的质量为200g,钨颗粒的质量与药柱的质量比(简称装药比)在2~7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作用距离内(2m~6m)颗粒数密度随装药比的增加呈正比增加;在近距离上(2m,3m),随装药比增大颗粒对纸靶的最大穿深明显下降,但在较远的距离上(4m,5m,6m),各装药颗粒对纸靶的最大穿深比较接近,随装药比增大而下降的规律不明显。颗粒对纸靶的平均穿深随装药比变化的规律与最大穿深相似。纸靶单位面积上的总穿深对装药比不敏感,随装药比的增大略成线性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条形装药硐室爆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条形装药硐室爆破急待解决的最佳空腔比、装药端部效应,给出了条形装药爆破设计的有关参数,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准确住,同时通过地震测量,讨论了条形装药爆破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条形药包的空腔发展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分析条形药包爆破中等效单元球药包与岩土体中实际球药包间的不同特点,计算了任一单元球药包的空腔发展过程,为模拟条形药包的空腔发展过程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断裂控制爆破开采石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轩 《爆炸与冲击》1993,13(2):118-124
本文通过不耦合装药爆炸后形成的动应力场和准静态应力场的理论及有限单元法计算,对断裂控制爆破开采石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做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选用合适的炸药并采用一定形式的不耦合装药时,炸药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对周围岩石不发生破坏,同时依靠炸药爆炸后形成的准静态高压气体,可使岩石沿孔间连线方向形成整齐的断裂面,运用这种机理可成功地在开采石材中归纳总结出爆破参数,推动我国石材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B炸药爆炸过程中电磁辐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炸药爆炸过程中产生明显的电磁辐射干扰在很多领域引起了重视, 爆炸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和理论模型都不成熟, 实验仍然是研究这一现象的重要手段. 本文设计了不同质量的B炸药爆炸电磁辐射实验, 测量了爆炸整个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电磁辐射信号. 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实测信号进行处理, 得到真实信号和信号的时频特点, 小波分析得到真实信号的频谱主要分布在0$\sim$50 kHz. 利用自主开发的EXPLOSION-3D软件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 得到爆炸过程不同时刻流场的特点. 对比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 第一个脉冲信号是由B炸药爆轰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直接产生的电磁脉冲; 第二个脉冲信号是由地面反射的冲击波追上前沿冲击波, 空气冲击波阵面处形成的等离子体产生的电磁脉冲; 第三个脉冲信号是冲击波撞击测量线圈引起的无效信号. 其中, 第一个电磁脉冲幅值与当量的1/3次方基本呈线性关系, 其到达时间对炸药药量不敏感; 第二个电磁脉冲出现的时间与炸药的当量成指数关系, 药量越大, 出现时间越晚. 通过对第二个脉冲信号的分析, 得出了冲击波反射形成电磁脉冲信号时的爆炸波流场特征, 为后续相关理论机理研究提供了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14.
炸药爆炸过程中产生明显的电磁辐射干扰在很多领域引起了重视, 爆炸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和理论模型都不成熟, 实验仍然是研究这一现象的重要手段. 本文设计了不同质量的B炸药爆炸电磁辐射实验, 测量了爆炸整个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电磁辐射信号. 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实测信号进行处理, 得到真实信号和信号的时频特点, 小波分析得到真实信号的频谱主要分布在0$\sim$50 kHz. 利用自主开发的EXPLOSION-3D软件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 得到爆炸过程不同时刻流场的特点. 对比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 第一个脉冲信号是由B炸药爆轰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直接产生的电磁脉冲; 第二个脉冲信号是由地面反射的冲击波追上前沿冲击波, 空气冲击波阵面处形成的等离子体产生的电磁脉冲; 第三个脉冲信号是冲击波撞击测量线圈引起的无效信号. 其中, 第一个电磁脉冲幅值与当量的1/3次方基本呈线性关系, 其到达时间对炸药药量不敏感; 第二个电磁脉冲出现的时间与炸药的当量成指数关系, 药量越大, 出现时间越晚. 通过对第二个脉冲信号的分析, 得出了冲击波反射形成电磁脉冲信号时的爆炸波流场特征, 为后续相关理论机理研究提供了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15.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f the motion of a cylindrical shel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roducts of an explosion in a cavity. An incompressible, nonviscous shell without strength was considered. The method of pulsed x-ray photography, with recording by the shadow method in a streak camera,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tion of shells made of alloy D16, brass, copper, and lead,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illing of the cavity of the shells by the charge of explosive. The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alculation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6.
凝聚炸药的短脉冲冲击起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炮研究两种凝聚炸药(TNT/RDX=35/65和PBH-9)的短脉冲冲击起爆的实验结果。炸药样品为直径20mm,长度分别为3.0、5.0、10.0mm的圆柱及楔形药块。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当药柱长度大于5.0mm时,两种炸药的起爆判据可用p?=常数描述。当药柱长度小于3.0mm时,撞击飞片的阈值速度明显增加。我们还观测了飞片直径对起爆阈值速度的影响,用楔形药块观测了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到爆轰时间和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铝纤维炸药的做功能力,对铝纤维炸药土中爆炸扩腔现象进行实验,并采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铝纤维炸药爆腔半径随药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现场实验与数值模拟均能较好地表征铝纤维炸药土中爆炸扩腔的规律,铝纤维炸药相对于工业乳化炸药做功能力强,且由于其成型效果好等特点,应用于一些复杂的环境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史慧生 《爆炸与冲击》1989,9(4):359-36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光电技术同时测定爆速和爆温、爆压和爆温的方法。用光电比色技术测定炸药爆轰温度的同时,用两个爆轰面上爆轰的时间差计算爆轰波速度;或用透明介质中冲击波速度来反算炸药中的爆轰压力。方法原理可靠,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19.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one-dimensional hurling of shells by hollow explosive charges are elucidated.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are compared with asymptotic formulas. Numerous domestic and foreign paper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question of hurling shells by explosive charges. A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convergence of a ring to the center under the effect of detonation products is presented in [1–3]. The problem of hurling a shell by a hollow explosive charge with an internal lining is considered in [4];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hurling a shell by a hollow explosive charge without the cavity lining is presented in [5]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balance equations; however, th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detonation products is not considered.Translated from Zhurnal Prikladnoi Mekhaniki i Tekhnicheskoi Fiziki, No. 3, pp. 161–166, May–June, 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