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各向性弹性力学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研究了纤维与基体的轴对称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并给出了界最佳 近的奇异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该轴对称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与平面应变状态下相应模型的应力奇异性完全相同,材料对界面端附近奇异应力场的影响可用丰个双材料组合参数描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界面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场的奇异特性.引入尖端无摩擦接触的界面裂纹模型并采用具有运动边界的控制积分方程.证明了在动态界面裂纹尖端仅存在平方根奇异的应力场.数值结果表明接触区中的正应力确保持为压应力.为表现界面裂纹的动态特性,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面接触区尺寸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FRANC2D软件研究了两相材料含界面裂纹的断裂特性。通过在材料界面利用CASCA手动生成界面裂纹并在裂纹尖端附近设置1/4奇异等参元,得到了界面裂纹的复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得到了界面裂纹的起裂方向,并分析了界面裂纹的破坏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4奇异等参元很好地描述了裂纹尖端场的1/r(1/2)奇异性,FRANC2D软件能够模拟界面裂纹的扩展方向,可以得到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复应力强度因子,为界面裂纹的断裂特性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不同材料组成的界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界面层两侧材料的性能相异会引起材料界面端奇异性,同时界面和界面附近存在裂纹会引起裂尖处的应力奇异性。因此双材料界面附近的力学分析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建立双材料直角界面模型,在材料界面附近预设初始裂纹,计算了有限材料尺寸对界面应力场及其附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运用弹性力学中的 Goursat 公式求得直角界面端在有限尺寸下的应力场以及其应力强度系数。通过叠加原理和格林函数法进一步得到在直角界面端附近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在适当范围内改变材料内裂纹与界面之间的距离,界面附近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随着裂纹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且逐渐趋于稳定。分析结果可以为预测双材料结构复合材料界面失效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圆柱型界面裂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清  嵇醒  王远功 《力学学报》1997,29(4):421-428
以裂纹面上的位错函数为未知量将圆柱型界面裂纹问题化成一组奇异积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应用Muskhelishvili的奇异积分方程理论,分析了圆柱型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场.针对裂纹尖端分别存在和不存在接触区两种情况,确定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圆柱型界面裂纹尖端接触区尺寸对剪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轴对称圆柱界面裂纹的应力奇异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脱粘是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的基本形式之一。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对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复合材料界面断裂韧性的定义与测试要求对圆柱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有充分的了解。本文对轴对称圆柱界面裂纹的应力奇异性采用逐步近法作了近似的分析,文中对获得的所似结果作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幂硬化材料复合型界面裂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两相幂硬化材料平面应变复合型界面裂纹问题,通过对裂端附近主奇异解的分析,得到硬化指数为 n_Ⅰ、n_Ⅱ(n_Ⅰ相似文献   

8.
周期界面裂纹反平面问题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梓茂 《力学学报》1991,23(6):750-754
在研究动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板结构的安全与可靠性问题以及在抗震设计中关于地层裂缝的运动等问题中,都与界面裂纹有关。本文研究了分布于两个半空间之间的周期界面裂纹在反平面剪切波作用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动态特性。文中利用有限 Pourier变换,将在一个周期带内的边值问题转化成求解一个带周期性奇异核的积分方程,再借助于Chebyshev 多项式求得问题的级数解,最后分析了应力场在裂纹尖端的奇异性,得到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随入射波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面内电磁势载荷作用下双层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共线界面裂纹问题.考虑了压电材料的导磁性质和压磁材料的介电性质,引入了界面电位移和磁感强度的连续性条件.利用Fourier 变换得到一组第二类Cauchy 型奇异积分方程.进一步导出了相应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电位移强度因子和磁感强度强度因子的表达式,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电磁载荷会导致界面裂纹尖端I、II 混合型应力奇异性,同时还伴随着电位移和磁感强度的奇异性.比较了双裂纹左右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发现在面内极化方向上施加面内磁势载荷时共线裂纹内侧尖端区域的两个法向应力场发生互相干涉增强.  相似文献   

10.
对纯弯曲载荷作用的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解析研究。通过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复变函数方法,构造了特殊的挠度函数;将控制方程化为广义重调和方程,基于边界条件得到了两个八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推出了含两个实奇异指数的应力函数及界面裂纹尖端附近的弯矩、扭矩、应力、应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Yuli  Gao  Yizhong  Lu 《Acta Mechanica Sinica》1986,2(2):158-168
Crack problems for isotropic/orthotropic two-layered strip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system of two singular integral equations can be derived by using Fourier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rack problems. After stress singularities at crack tips or other special points are determined for internal and edge cracks, and for cracks terminating at and going through the interface, the system of singular integral equations is solved numerically by Gauss-Jacobi or Gauss-Chebyshev integration formulas for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t the tips and other singular points of cracks. Finally, possible crack growth behavior for cracks approaching and going through the interfa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傅丽娟  姜国栋  戴瑛 《力学季刊》2007,28(4):604-611
套筒模型是复合材料中常用的进行纤维、基体间应力传递分析的轴对称模型.在套筒模型中,中心为纤维,纤维外包裹的"套筒"有假设为各向同性基体材料的,也有假设为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的.不失一般性,本文将纤维和基体均视作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建立了任意楔形角的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基体包裹横观各向同性纤维的轴对称模型,采用两次坐标变换、逐次渐近等求解方法,得到了求解该模型界面端应力奇异性指数的特征方程.考虑常见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压入和拔出试件,根据得到的特征方程计算了两种试件的界面端奇异性指数随碳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增加,两种试件界端的奇异性均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3.
涉及两相正交各向异性体界面干涉问题的研究,多裂纹问题被分解为只含单裂纹的子问题,利用位错理论和裂面应力自由条件,列出一组可数值求解位错密度函数的奇异积分方程,从耐 注得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三相压电复合本构模型中的弧形界面裂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研究了三相同心圆柱压电复合本构模型中的弧形绝缘界面裂纹问题。采用复势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级数形式的解答,并给出了应力、应变、电位移和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在全场及界面上的分布,同时推导了裂尖处广义强度因子及裂面张开位移和裂面上电势差的表达式。具体计算表明该级数解答收敛迅速,同时显示出第三相混杂区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由于裂尖处应力奇异性为-1/2,则这种解答不会出现平面应变状态下界面裂纹裂尖处的振荡奇异性,从而不会产生违反物理实际的裂面相互嵌入现象,则该弹性解答也是建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is made on the problem of an arc-shaped interface insulating crack in a three-phase concentric circular cylindrical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constitutive model. An exact solution in series form is derived by employ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method.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stresses, strains, electric displacements and electric fields in the whole field and along the interface is also presented.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jump in electric potential on the crack surface and the electro-elastic field intensity factors at the crack tips are obtained. Specific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eries form solution is satisfactory and that the outer phase (composite phase) will exert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response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Owing to the fact that stresses and electric displacements still possess conventional inverse square root singularities, the oscillating singularities near the crack tip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will be absent and, as a result, no unphysical interpenetration phenomenon of the two crack surfaces will occur. In conclusion, the elastic solution obtained is also based on a solid physical foundation.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9635140), and the Doctorate Foundation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6.
戴瑛  嵇醒 《力学进展》2006,36(2):211-221
单纤维段裂试验作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被沿用至今.但是, 这种方法的可信度已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为了明确单纤维段裂试验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试验技术、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作了概述, 并指出: 纤维段裂的饱和状态是单纤维段裂试验的终点标志,以及临界长度是由试验得到的唯一数据, 而这二点是这种试验方法独具的特点, 同时也是这种试验方法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单纤维段裂试验中, 按照纤维段界面端处的局部损伤模式, 有3种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分析的问题需要予以考虑:(1)纤维断裂, 基体没有开裂, 和界面没有脱粘;(2)纤维断裂, 基体开裂, 但界面没有脱粘;(3)纤维断裂, 界面脱粘, 基体已开裂或基体未开裂.在单纤维段裂试验的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对单纤维段裂试验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任何纤维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的单纤维段裂试验都存在界面端应力奇异性, 这就排除了用单纤维段裂试验测定界面剪切强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螺位错基本解建立了和界面相交的折线裂纹的Cauchy型积分方程,根据奇异积分方程理论,得出了确定折线裂纹和界面交点处的奇性应力指数的特征方程,以及交点处各角形域内的奇性应力,利用所得的交点处的奇性应力定义了折线裂纹和界面交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对所得积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可得裂纹端点以及裂纹和界面交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8.
轴对称界面端的扭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弹性力学轴对称扭转问题的通解,研究了具有任意几何形状的双材料轴对称界面端,给出了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及其附近的位移场和奇应力场,定义了扭转问题的Dundurs双材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奇异性只与界面端的结合角和扭转问题的Dundurs双材料参数有关,而与界面的角度以及界面端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无关,在任何情况下,特征值均为实数,不会产生振荡应力奇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