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友昌  陈洪  姜焕清 《中国物理 C》2006,30(Z2):241-243
在相对论介子与核相互作用理论框架下, 对α(p,p')ηα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 讨论了在入射质子和靶核上的N*(1535)激发机制的特点. 以4He靶核为例, 在入射质子动能Tp=2.8GeV的情况下, 计算了反应截面, 末态ηN不变质量谱和出射η介子的角分布, 讨论了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上开展实验研究的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禁闭夸克系统的QCD低阶微扰,讨论了核子-介子耦合顶点的结构。在MIT袋模型球腔近似下,导出了从核子→核子(重子)+介子顶点结构的几率振幅。在不考虑末态重子与介子的分裂和相对运动时的计算表明,相应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中的激发态重介子(B、δ、A1…)交换和有激发态重子(N*、Δ*)为中间态的双π交换过程是主要的。但单π、单ρ、ω等介子交换过程未出现。  相似文献   

3.
朱洪元  何祚庥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59,15(10):521-524
本文指出由于费曼—盖尔曼理论中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相似性,矢量耦合部分对质子俘获μ-介子的贡献与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相联系。本文给出了在重正化的V-A弱作用下质子俘获μ-介子几率的公式,并根据电子核子散射的实验结果估计了核子的电荷、磁矩分布对μ-介子俘获几率中矢量耦合部分贡献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π介子与核子作用产生η粒子的N*(1535)激发模型,计算了在阈能附近的πN→ηN反应截面以及S-波ηN散射长度,并与实验及其他理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KK的强相互作用单介子交换势, 发现当考虑动量平方项时, 仅由单介子(ρ,ω,φ)交换势, 不足以构成束缚态. K+K在库仑势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束缚态, 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单介子交换势对K+K库仑势束缚态能级的影响以及K+K束缚态衰变到ππ和ηπ的宽度.  相似文献   

6.
刘波 《中国物理 C》1993,17(5):455-461
π介子与周围核子发生次级碰撞可以改变K++比.本文用Glauber模型计算在质子-核和核-核碰撞中的K++比.计算表明,末态相互作用对K++比的效应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假定Θ+通过交换有效的同位旋标量介子σ和ω与核子和它本身发生相互作用, 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p,n,Θ+}系统状态方程和可能形成的亚稳定态. 讨论了在不同的重子密度下质子-中子同位旋比值以及Pentaquark Θ+成分对系统单个重子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单个重子能取极小时, Θ+有可能在核物质中束缚存在.  相似文献   

8.
C(γ,η)X反应与N(1535)在核内的性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N*(1535)共振模型下,研究了γ在原子核上产生η的反应,通过N衰变的实验数据以及γp→ηp反应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MN*=1550MeV才较好地符合γp→ηp的实验,对12C上的η介子光生的总截面计算发现,N*(1535)在核内的宽度由于多体修正而增大,N*-核的相互作用具有排斥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的框架下, 用变分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同位旋为0、1, 自旋宇称为0+、1+和2+的udss四夸克系统6个低组态的能量. 模型的参数取自以前的工作, 它能很好地描述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 S道相互作用的参数由拟合K介子和K*介子的质量定出, 并且考虑了具有相同量子数的态之间的态混合效应. 结果表明, 同位旋为0且自旋宇称为1+的udss能量低于相应的K*K*,的阈能, 且该组态中KK*的成分相当小, 因此该组态的宽度可能较小, 可视为一个可能的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对包含 N*产生中间态的 Glauber 多次散射理论的分离变数处理方法,并把它用于研究质子与原子核的非弹性散射.计算了1 GeV 质子引起的12C*(4+,14.08 MeV)激发态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表明 N*产生效应对高能质子散射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相对论夸克模型用来计算面和N*的电产生振幅.介子云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计算表明考虑了介子云的作用对Δ和N*(1440)螺旋度振幅的解释将会有明显的改进.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oper共振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4,20(12):1244-1253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上,我们研究了π+介子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利用闪烁计数器和阈式气体契连科夫计数器所组成的粒子望远镜,分离出π+介子束和质子束。利用在良好几何条件下粒子束减弱的方法,测量了动量为2.72,3.70和4.75Βэв/с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作为进行相互作用的质子,使用了液体氢靶。为了检验测量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测量了动量为2.72Βэв/с的质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由所得结果得知,在所测动量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已开始趋于恒定,并且和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互相趋近。这一趋势,符合И.Я.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预言。文章中讨论了验证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利用核乳胶对动量为6.8±0.6Бэв/c的π-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积累了138个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入射的π-介子与核子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利用这些事例和在相同条件下的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质子数据,计算了全部次级粒子(除质子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的分布,并和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作比较,在ω=1.93和1.58Бэв附近,实验值各有一高峯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本文中对这二个峯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Ne(P,2n)19Na反应,对质子滴线核19Na进行了研究,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质子直线加速器上进行,首次观察到了19Na的β延迟质子衰变,测定其质子能量为1.10±0.08MeV,半衰期为47±20ms,它相应于19Na基态到19Ne的7.62MeV、T=3/2同位旋相似态的超允许β跃迁和由此态到18F基态的级联质子衰变.  相似文献   

15.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5,21(1):121-131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同步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了高能π+、K+介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利用角度式气体契连科夫速度选择器,选择出纯度约达99%的K+介子束。测量了C,Al,Cu,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3.70,4.75Бэв/с的π+介子的吸收截面;C,Al,Cu等原子核对动量为4.75Бэв/с的K+介子的吸收截面;C,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Бэв/с的质子的吸收截面。利用光学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π+介子数据得到的原子核半径公式,与T.Bowen根据π-介子的测量数据所得结果不同,而和由低能中子散射工作所得结果(R=1.37A1/3×10-13厘米)相符。根据K+介子数据得到,高能K+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平均值应为σKN=16.5毫巴。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扭曲波波恩近似(DWBA)分析了26Mg(d,p)27Mg反应布居27Mg基态、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角分布, 导出了27Mg前3个态的渐进归一化系数(ANC). 然后根据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得出了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 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质子宽度. 基于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导出了其价质子的均方根半径, 验证了27P基态具有单质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17.
陈常加 《物理学报》1965,21(12):1996-2003
假设矢量介子φ(Ι=0,ι=1,mφ=7.30mπ)是K散射交换ρ,ω以及φ介子本身而形成的共振。应用双色散关系中的N/D方法,并设ρ,ω以及交换的φ介子的质量为已知,近似求出KK的分波散射振幅。当要求该振幅能重新给出正确的共振位置(φ的质量)和宽度时,即可得出偶合常数fφKK2、fωKK2与fρKK2所必需满足的关系,从而给出它们可能取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利用J/ψ→ppω研究N*分波分析理论公式. 结合BES的58M J/ψ事例,将对可能存在的低激发态N*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K++比例的显著升高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一个可能信号.基于参加者核子模型和次级粒子形成时间的概念,本文对Si(14.5A GeV/c)与Au的中心碰撞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计算.在计算中考虑了如下次级碰撞过程:πN→K+Y、ππ→KK以及πN的单电荷交换反应.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由这些次级碰撞过程导致的末态的K++比例的升高不足以解释BNL的E802组观测到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40Ca+96Ru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33Sm,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第二代子核低位态之间的γ跃迁, 并估计出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上述实验数据, 指认了133Sm的自旋宇称的可能范围. 并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限制组态的133Sm的核势能面, 通过对比发现133Sm的自旋宇称可能有两种成分:5/2+和1/2. 这一结果与2001年发表的133Sm(EC+β+)衰变的简单衰变纲图是相容的. 此外用同一方法分析了2001年Eur. Phys.J.A12:1—4中发表的有关149Yb的β缓发质子衰变实验数据, 由此指认了149Y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